11/23/2012

四諦2012年11月份會訊(11/23更新)

§§課程異動通知§§
●11月26日(一)《藏文俱舍論導讀停課。
.........................................
●11月24日(六)《廣論》《入中論根本頌》停課。
●11月29日(四)《修次初篇》停課。
●11月30日(五)《毗婆舍那》停課。
-----------------------------------
●11月15日(四)<修次初篇>停課。
●11月16日(五)<毗婆舍那>停課,《毗婆舍那研討》照常進行9:30-11:30。
●11月17日(六)<入中論根本頌>停課。 《廣論》照常上課。
●11月18日(日)<宗義建立>停課。
------------------------------
11月1日(四)<修次初篇>停課。
11月2日(五)<毗婆舍那>停課,《毗婆舍那研討》照常進行9:30-11:30。
11月3日(六)《廣論》、<入中論根本頌>停課。 
11月4日(日)《宗義建立》停課。
----------------------------
§§新課程通知§§  (11/16更新)
《實執諍論》研討班
「我執:若沒有我,誰提供衣食?誰能擔負起守護孩子的責任?誰能幫他貪婪?誰幫他進入三毒之門?......
空性慧:....你錯了!我才是真的,我來了,你,沒有存在的餘地!我的真實,遍於一切法,一切法的情況都是緣起的,你走!....」
以上摘自第四世班禪大師所著『由基道果三大手印的體性而有的智慧、我執之辯諍」(或譯:實執諍論),本論以我執與空性智慧爭辯的形式呈現,讓我們清楚了解我執的相狀,以及如何破除我執。
主持:大顯法師
日期:11月14日起,每月第二、三、四週的星期三下午2:00-4: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四樓
---------------------------
§§特別活動§§
天降日殊勝法會  (10/30更新)
今年11月6日(二)為世尊從忉利天為他母親講法完畢,回到世間的日子。當天會誦《入行論》及《大乘五蘊論》。原因是:仁波切說,既然是感念世尊教法,就要好好地讀《四聖諦》。我們現在《廣論》課學到四聖諦的集諦,而宗大師在《廣論》的中士道說,要了解、認識煩惱的過患與行相,就要好好地讀《入行論》及《大乘五蘊論》,因此當天殊勝日我們一起念誦此二論典有其意義。
時間:201年11月6日(二)早上7:00-8:00 受大乘八關齋戒 / 9:00-11:00 誦經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5樓
-----------------
雪歌仁波切--道次第觀修營 (11/3更新)
一年一度的雪歌仁波切道次第觀修營將於11月舉辦!
宗大師在《三主要道》囑咐他的弟子:“如是聖道三要諸關鍵,當汝如實獲得了解時,依寂靜處發起精進力,兒啊應速成就究竟願!”
我們學習了菩提道次第完整的教理內涵,如果能夠假以聞、思、修的方式數數串習,則會有證悟的經驗從內心現起。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隨分隨力地觀修道次第,然而如果有機會到寧靜的深山環境,摒除外緣,放下俗務,專心緣法,則將更能快速地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
由於仁波切不能親自現場主持,所以我們將用視訊跟仁波切連線;又因為美國與亞洲的時差關係,仁波切的教授將集中在早上,內容有受戒、靜坐、拜懺、觀修,下午則是把早上的課重播,讓大家再復習一遍仁波切的教授。
對於不能到華藏園區全程參加的同修,我們提供在中心一起連線;受戒則可在家自誓受。星期六、日因為是假日,所以我們提供早上、下午的時間,讓想在周末精進修行的同修也有機會。以下為觀修營在中心的作息表。
時間:2012年11月8日(四)晚上7:30 於台北車站東三門集合。11月9日(五)--11月12日(一)正行。
地點:佛陀教育基金會華藏教學園區(新北市深坑區大崙尾9號 02-2662-9168)
參加對象:對道次第略有整體概念的新學員,以及參加過道次第共修的老學員。
報名:即日起至11月2日(日)截止。
報名窗口:林師姐 02-27295288 / 黃師姐 0916-103313,海外地區暨網路報名:denpashi@gmail.com
--------------------------------
§§新課程通知§§
藏文佛典導讀~《俱舍論》第一品 〈十八界〉
藏文佛典導讀即將進入新的課程。
廖老師將教導同學研讀藏文《俱舍論》:除了讀《俱舍論》的根本頌,還有根本頌的相關解釋部分,至於辯論的部分則跳過,這樣可以精簡地閱讀《俱舍論》。
老師是希望藉由讀藏文《俱舍論》,讓我們對佛法的名相定義能更清楚地了解。名相的定義了解之後,對於所讀的經論將更能貼近經論原意,且避免有望文生義的誤解。 
指導老師:廖本聖 
費用:12 堂 2000元,上課時繳費。 
時間:自2012年11月5日(一)開始,每星期一早上9:30~11:30 
聯絡人 : 黃師姐 0916-103313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四樓
-------------------------------
§§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禪修的基本功~覺察情緒與念頭的變化 
想要在平常就能心性平穩,不受外在壓力而起伏?
想要在禪修的時候能安住在坐墊上久一點?
想要在禪坐時儘快地進入專心的狀態?
西方心理學專家依據佛教的理論,發展出一套方法來幫助現代人處理情緒與壓力。心理學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察覺到日常生活的情緒或生理變化,進而了解產生變化的源頭,也就是我們的念頭。產生覺察,則能讓我們如脫韁野馬的心暫時止息,進而能一窺佛法的究竟。本次座談會將會帶領大家,了解以下的心理學方法,並帶大家實際的練習。
●方法:
觀呼吸
內觀 (例如身體掃描,發覺壓力通常儲存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因而引起疼痛)
觀想 (例如觀想一個讓你身心安寧之標的物)
活在當下(例如有覺知的吃巧克力)
●主持人: 李宜蓉
學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諮商博士
經歷:
• 紐約市立醫院實習心理師
• 紐約大學醫院實習心理師
• 西奈山醫院實習心理師
• 哥倫比亞大學附屬社區衛生中心實習心理師
• 淡江大學諮輔組輔導老師
• 警察大學心理學講師
專長:
• 精神官能症
• 幼兒/青少年心智困擾
• 伴侶/家族治療
• 各種情緒和壓力管理
日期:11月18日(日)下午2:30-4:0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四樓
※※※※※
電影欣賞~影武者
領導者之所以會成為領導者,除了機運之外,絕對有其個人的魅力與個性。而「影武者」─替身如何以心靈的轉換及膨風來應對,其自我衝突耐人尋味。或許影武者在擔任替身的過程中慢慢肯定了自我;但在某種角度也喪失了另一個自我。這種虛虛實實的對待中,人生許多的價值觀起了微妙的變化。本片讓我們從各種角度去感受,除了攬照歷史這面鏡子的震撼外,更可見證如夢幻泡影是怎麼一回事啊!非常精彩的探索等你來參與………。
電影《影武者》入選日本名片200部之一,是國際名導演黑澤明1980年的名作品。描繪16世紀日本戰國時期,權傾天下的傳奇人物幕府將軍武田信玄的替身──影武者的故事。


賞析者:鄭彩仁女士 
時間:2012年11月4日(日)下午1:30-4: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2012年11月份上課日期
1.高階深入課程:
每週一 晚上19:00-21:00 <釋量論成量品 > 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11:30-13:00 <入中論根本頌> 11/3 (10/30更新)11/17(11/13更新)11/24 (11/19更新)
2.中階主要課程:
每周三 下午14:00-16:30 <實執諍論研討> 11/14、11/21、11/28 (11/14起改上<實執諍論>)
每周三 晚上19:00-21:00 <宗義寶鬘研討> 11/7、11/21、11/28
每週四 早上9:30-11:30 <修次初篇> 11/1 (10/30更新)、 11/8、11/15(11/13更新)、11/22、11/29 (11/19更新)
每週五 早上9:30-12:30 <廣論毗婆舍那+研討> 11/2 (10/30更新)11/16(11/13更新)、11/23、11/30 (11/19更新)
每周六 早上9:30-11:00 <廣論> 11/3 (10/31更新)、11/17、11/24 (11/19更新)
每周日 早上9:30-12:00 <宗義建立+研討> 11/4 (10/31更新)11/18(11/13更新)、11/25
3.初階入門課程:
每周二早上 9:00-11:00 <佛法入門> 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 11:30-13:00<初級佛法入門研討班> 11/3、11/17、11/24
每月第一個周三下午2:00-4:00 <念佛實修班> 11/7
每月第二個周三晚上7:00-9:00 <集資淨罪班> 11/14
4.藏文佛典導讀(俱舍論)
每周一 早上9:30-11:30 11/5、11/9、11/26  (11/23更新)
5.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每月第二、四個周六 下午2:00-5:00 <開心實作班> 11/3、11/17、11/24
每月第一、四個周日 晚上7:00-9:00<生命關懷讀書會-西藏生死書> 11/4、11/18
每月第二個周日 下午1:30-4:30 <電影欣賞會> 11/4
---------------------------------
北部以外欲參加課程者,請連絡
*台中阿底峽佛學會 04-2326-8347
*彰化佛學班0953-954-900 葉師兄
*新營佛學班 0921-291-539謝師姐
*高雄佛學班 07-7010-818 林師姐
*高雄菩提講修佛學會0921-688-567張師姐
*高雄般若佛學會 0972-109-893 李師姐  (New!)
*台東佛學班 0937-601-655 林師姐
*金門金洲佛學會 0963-352-333 方師兄
*美國南加道次第佛學會 1-626-4971278 孫師姐
*澳洲墨爾本61-407-805-048王師兄

11/02/2012

菩提心讓我有精神;空正見讓我沒壓力


        大家都清楚,心是最重要的。不僅這一生,將來無限的生命裡,心都會跟著我們走的,所以,我們要多多了解這個心。這個心裡面有甚麼好的東西?有甚麼壞的東西?我們要怎麼取捨?多多了解這些,是非常有意義的。
       佛法常用「方便」、「智慧」這兩個詞。以菩提心、空正見這兩個來說,菩提心是方便,空正見是智慧。菩提心帶給我們「精神」,空正見讓我們放鬆、沒有壓力。能夠完全沒有壓力、非常放鬆,又有精神,這是最好的,是吧?!但是,如果放鬆、沒有壓力,好像死掉一樣的話,那也不對的。而可以讓我們非常有精神、有最好的精神的,就是菩提心!
       沒有比菩提心能讓我們更有精神的了,沒有比空正見能讓我們更放鬆的了。所以,方便的法給我們帶來的是:看到因果緣起的時候,會想「啊,我要這樣子做才有這個果,我要那樣子做才有那個果。」有一種推動力,讓我們的心很有精神。然後,有這個有精神的心的時候,也不要執著――空正見;空正見讓我們能放鬆;放鬆的話,壓力就減低了。以我們心的食物來說,要「有精神」、要「沒有壓力」,這兩個是最重要的,除了這兩個,沒有其他的了!
      有精神的心,也有很多種, 菩提心也有很多種,有時候想哭也可以哭,有時候想高興也可以高興…,菩提心能帶來非常豐富的「精神」。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對學佛沒有什麼興趣,好像學佛是要離開我們的感受。我們一般會想:世間非常豐富,有高也有低、有苦也有甜…什麼都有,覺得這樣子很有意思,是吧?!但是,真正來說,佛法裡面的甜跟苦,更多、更豐富。比如,菩提心這部分,見到眾生那麼多的苦,我們就還更苦;想高興的話,見到佛菩薩的這些功德就很歡喜,心裡還更高興。
     心的食物是一種感受,佛法裡面,這個感受是非常豐富的, 所以,菩提心是最好的,沒有比菩提心更能推動我們的精神了。所以,我們心的食物―――要「有精神」、要「沒有壓力」,就是靠方便跟智慧的法,或菩提心跟空正見。  對於「方便」、「智慧」 這兩個法,要多多學習: 世俗諦(方便)的法,學得愈廣愈好;勝義諦(智慧)的法,學得愈深愈好。對於勝義諦的法,我們要深入到法的最究竟實相――空的道理,學習這個的話,我們壓力就減少了。
       你們應該聽過「定(根本定)如虛空」及「後 (後得位)如幻化」,聽過嗎?「定如虛空」的意思是:入空性的根本定的時候,就如虛空一樣。「如虛空」有幾種解釋,一種解釋是:「好比虛空一般,完全沒有壓力。遍一切、什麼都能夠包容,完全沒有壓力。」入空性的根本定時,心裡完全沒有壓力,如虛空一般。心裡不會好像衝到這邊,覺得矛盾;衝到那邊,又矛盾。我們有執著的話,就會有衝突矛盾。「如虛空」是完全沒有衝突的意思,不是甚麼都沒有意思,「甚麼都沒有」就落斷邊了。(節錄自2009/11/27仁波切講心類學)

11/01/2012

無常


妹患精神分裂症,住在康復之家。最近康家打電話給我,說妹都沒食慾,食後容易吐,所以不太敢吃康家餐飲。希望家屬能帶她去看醫生。於是,我特別找了時間,陪她去看病。
妹過去就抱怨過團體伙食不好吃,所以這次看病後,順便買些好吃的給她,她還買了六罐八寶粥,帶回去吃。
第二次看病,醫生安排照電腦斷層掃瞄。等檢查時,遇見一位老先生,他跟我聊了起來,他說:「人老了,就像車舊了一般,零件開始鬆脫。八十歲以前,我身體都很好,誰知一過八十,各種毛病就都出來了。先是我身體都很好,先是牙齒突然間一顆一顆掉,接著是身體這裡不舒服,那裡酸痛。」
聽到他所描述的,我想到書上說的:「還好老苦是漸漸到來,如果睡一夜,隔天苦突然全部到來,恐怕沒有人受得了。」其實他是漸漸地老,沒查覺而已。但我安慰他,像他這樣會跑會走,一定可以活得很好。
妹此時突然打斷我的話,說:「你有沒有接到總統府的電話?」
我不太好氣的回問:「總統府打電話來要做什麼?」
「我寄信給總統府,作了很多重要建議,馬英九說要聘我當國策顧問,他們要給我一億二千萬薪水。」
「你能發心作建議,很好!關心國家,幫助政府,這是善事。但是你不要想說會賺到錢什麼的,為錢而關心,就沒有善德了!」
我知道那是她腦子裡現起的錯亂想,所以趕快轉移話題:「你八寶粥吃了幾罐?」
「三罐。」
「你出來吃東西不會吐,買八寶粥回去吃也不會吐,就是吃康家食物才會吐?」
「是啊!」
我很生氣的說:「你不要老是不想吃就把它吐掉!」
看起來她這次的問題還是心因性的。她既然想做各科檢查,就等醫生把這堆檢查作完,我再去找精神科醫師,請他幫忙加重劑量,或者改藥。我如是想。
第三次看病,我沒空去,妻陪伴前往。
那個醫師看病速度很慢,病人又多,所以早上的診看到了下午。
下午時刻,妻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報告結果出來,結果是胃癌!胃已嚴重阻塞,完全無法消化。「怎麼會?……」我答不下話了!太令我驚訝了!跟想像中的完全相反。頃刻間,我現起了一張臉,就是那個在檢查室外老先生的愁容。想不到,會死的不一定是老人。
聽到消息當晚,我的佛學課還繼續上,正好課程是「念死無常」中的「死無定期」。
俱舍論中說,眾多男女,在強壯時就死亡了,怎麼能夠保證一個年幼的人,能夠安然長大呢?
宗喀巴大師也說:應當注意所見所聞中,有的是尊長,有的是友伴,壽量還沒有盡,突然因為內外死緣出現,以致於還沒有完成想做之事,就撒手而逝的例子。想一想,我也必然會是如此,心願未了而亡。
讀到這些文段,想著:「看起來我還是沒有認識無常,我擔心別人,但我自己也在無常的行列中啊!」(作者:木子/原文刊載於四諦四季學堂)

10/23/2012

四諦2012年10月份會訊(10/23更新)

停課通知
10月25日(四)<修次初篇>停課。
10月26日(五)<毗婆舍那>停課。
10月27日(六)<入中論根本頌>停課。(廣論課照常)
--------------------------------------------------------
10月18日(四)<修次初篇>停課。
10月20日(六)<入中論根本頌>停課。

----------------------------
§§學會公告§§
雪歌仁波切10月初到亞利桑那州弘法,到10月13日(六)開始上課。
-----------------------------
§§特別活動通知§§
每月一日精進共修 →誦經法會 (10/23更新)
時間:20121028()早上9:30-11:30
請自備法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四會上下冊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新課程通知§§
念佛實修班
每月第一個周三下午2:00-4:00,本月上課日期103
内容:拜懺,念佛;希求往生西方淨土者,或希求來生得暇滿人身,與三寳結下善緣者,皆可參加。
主持人:大顯法師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4F
--------------------------------------
集資淨罪班
每月第二個周三晚上7:00-9:00,本月上課日期1010
内容:依觀想佛菩薩的加持力,淨除我們的業障、病障,依福田力而增長善業。
主持人:大顯法師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4F
---------------------------------
心靈讀書會
本月停課,新書讀書會將於11月展開。
-------------------------------
§§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電影欣賞~命運交錯
人的生命中會遇見幾次足夠改變生命的可能性?藉意外發生的瞬間,人際間有了牽扯的錯綜複雜,那因緣聚合離散的難以捉摸,讓我們恍然大悟何謂歷事練心?何以貪瞋癡被標示為惡行中最大的「三毒」?
電影《命運交錯》是美國派拉蒙劇情片,藉一場車禍讓我們檢視──交錯的瞬間是生命的再次凝視。本片節奏緊湊,見招拆招高潮迭起,劇中兩位主角的命運交錯正是我們身旁日日翻滾的紅塵寫照,真是靈山不必遠求,看一部好片自可分曉。歡迎大家來一起欣賞!
賞析者:鄭彩仁女士
時間:20121014()下午1:30-4: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開心實作班~家族系統排列課程
讓愛的流動暢行無阻
我發願利益一切有情,傾全力想要幫助我周遭的人---我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同事,但如何做到我的付出是對方想要的?又如何做到在不斷地付出當中,我不會傷到自己?我如何讓愛的能量流動通暢,沒有變成自己與他人的負擔?
開心實作班將邀請楊鴻祥老師帶著大家看見自己的位置,了解愛的序位,讓給予與接受之間,愛的能量流動順暢無阻!
主持人:楊鴻祥老師。受訓臺灣海寧格機構三階排列師培訓300小時、排列師認證合格。
日期:                                                             題目
1.1013()下午2:00-5:00           改變從看見開始
2.1027()下午2:00-5:00          誰不見了
3.1103()下午2:00-5:00           我站在誰的位置
4.1117()下午2:00-5:00           我是小的你是大的   
5.1124()下午2:00-5:00           愛的流動---給予與接受
費用:五堂課,共2500元,一次繳清。
報名:黃師姐  0916-103313
-------------------------------------
201210月份上課日期
1.學佛高階深入課程:
每週一 晚上19:00-21:00 <釋量論成量品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11:30-13:00 <入中論根本頌>  10/1310/20 (停課10/17)10/27 (停課10/23)
2.學佛中階主要課程:
每周三 下午14:00-16:30 <地道建立研討> 10/1010/1710/2410/31
每周三 晚上19:00-21:00 <宗義寶鬘研討10/310/1710/2410/31
每週四 早上9:30-11:30   <修次初篇10/18 (停課10/17)10/25 (停課10/23)
每週五 早上9:30-12:30  <廣論毗婆舍那+研討>   10/1910/26 (停課10/23)
每周六 早上9:30-11:00   <廣論>  10/1310/2010/27
每周日 早上9:30-12:00 <宗義建立+研討10/1410/21
3.學佛初階入門課程:
每周二早上  9:00-11:00 <佛法入門>   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 11:30-13:00<初級佛法入門研討班> 10/6(10:00-12:00)10/1310/2010/27
每月第一個周三下午2:00-4:00 <念佛實修班10/3
每月第二個周三晚上7:00-9:00 <集資淨罪班> 10/10
4.藏文佛典導讀(修次中篇)
每周一 早上9:30-11:30    10/110/810/1510/2210/29
5.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每月第二、四個周六 下午1:30-3:30 <開心實作班> 10/1310/27
每月第一、四個周日 晚上7:00-9:00<生命關懷讀書會-西藏生死書> 10/710/21
每月第二個周日 下午1:30-4:00 <電影欣賞會10/14
---------------------------------
北部以外欲參加課程者,請連絡
*台中阿底峽佛學會 04-2326-8347
*彰化佛學班0953-954-900 葉師兄
*新營佛學班 0921-291-539謝師姐
*高雄佛學班 07-7010-818 林師姐
*高雄菩提講修佛學會0921-688-567張師姐
*高雄般若佛學會 0972-351-090 李師姐
*台東佛學班 0937-601-655 林師姐
*金門金洲佛學會 0963-352-333 方師兄
*美國南加道次第佛學會 1-626-4971278 孫師姐
*澳洲墨爾本61-407-805-048王師兄

10/01/2012

2012年穹拉仁波切台灣弘法紀實


穹拉仁波切開示
~任何時地都可以利他
  做為一個修學道次第的人,要好好地取捨業果。為什麼?因為我們都是設法成佛、要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人。為此,所以我們要生起菩提心,要學行菩薩學處。既然要學行菩薩學處,那麼「盡力幫忙他人、絕不傷害他人」就成了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正是為了這個目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取捨業果。不僅要立下這樣的誓願,同時也祈求三寶幫助我們能如理地做到。
我們會為了懺除曾造過的罪業而去禮拜、建造佛的身語意三依(佛像、佛經、佛塔)、供燈供水供僧…。以懺罪為目的而造的任何善業,包括持誦一次六字大明咒、餵食動物等,亦有懺罪的效果。甚至「請人吃冰淇淋」亦可成為能幫助你懺罪的善行。比如你在冰淇淋攤子前面,看到一個想吃卻沒錢買的人,你以懺罪為目的而幫他出錢請他吃冰淇淋,這個善行便有懺罪的效果。
其實,任何時地都可以修行,因為你在任何時地都可以利他。利他,既是懺悔罪障,亦在累積資糧。
  斷惡修善,將使我們來世遠離三惡道、投生於人天善趣。天道的情況我們無法親見,但人的處境我們應該非常清楚。以我們目前的情況為例,我們獲得人身、值遇佛法又能學法修行,這的確是件好事。好雖好,但只要生而為人,我們就必須領受包括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各種各樣的苦。所以,我們必須考慮、設法讓自己完全不必再受苦。
  即使我們現在很健康,但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必領受病苦,就像我小時候根本不覺得老人有什麼苦,但現在我正親自見證著這種苦。
  應該要試著去體會這些苦。看到別人生病,試著去體會他的苦,而後接著想:我也曾經造過很多會生病的惡業。而後,為了消除這些惡業去懺罪。同時,要去悲憫那些生病的人,並且盡可能去幫助對方,即使幫不上忙,也要不斷地為對方祈願,希望他能夠早日脫離病苦。看到老人或是年紀很大的動物,試著去體會他們的苦,悲憫他們的遭遇。
  所以,當各位看到像我這樣拿著拐杖走路的老人時,可以這樣想:他正在領受著老苦,祈願他能夠脫離老苦。
  我是一個老人,我絕對不會跟大家說我還年輕,因爲大家光看我的臉就知道我是老人。我已是一個九十歲的老人了。雖然老,但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想法,讓我不會因為老而自苦。比如,當我到機場
時會有人推輪椅來給我坐;坐公車時也經常有人讓位善待我。我應該朝這個方向想:我是一個受到很多人善待與照顧的老人。
  有時才一上車,就有人馬上站起來讓位給我,那時我心感覺真高興,便會朝著對方露齒微笑。不過,也會遇到沒人讓座、只好一直站著的時候,有時候看著那些不讓座的年輕人,心裡會有點不高興,就會趁對方沒看到時偷偷瞪他,但要是發現對方快要轉頭過來時,我會趕快把嘴角上揚對他微微笑。
  如果要我寫自傳,我能說的就只有這種事。若要我描述自己是如何修行、如何生起證量這一類的內容,那我什麼都說不出來;但是對於如何生氣、生了哪些氣,我倒是有很多親身經歷可以跟大家講。
  比如到餐廳吃飯,有時排隊的人很多,因為這樣就得站很久,於是我就生氣了。
  其實在那個時候,我自己應該要想一想:我是為什麼得這麼累地站在這裡啊?是因爲「我愛執」的緣故。因為對飲食生起貪心所以來餐廳,來這裡等著等著就生氣了,生氣是一種煩惱,而煩惱才是我真正的敵人。現在我生氣了,就是煩惱敵來襲了!我其實應該要這樣想才對,但在遇到境界時,我有時會記得,但有時就忘了。
  總之,雖然我們現在生於善趣、是人,但仍應該依著「道次第」中所說的八苦、六苦等內容去思惟「人趣之苦」。也許我們會想:我現在身處的環境很好,什麼都有。但我們不可能永遠待在這裡,一旦時間到了、死亡來臨之時,我們就得要離開。而來生要去哪裡,我們自己沒有決定權,只能由「業」決定未來的投生處,來生會到哪裡去根本不一定。正因為不一定,所以我要盡力造善業,而善業當中力量最大的是菩提心,因此我要盡力修習菩提心。
  總之,其實我們是沒有自由的。在生之初領取的這個身體,此生結束之時一定得放下離開。「生者終將死、合會終別離、積聚皆消散。」只要有生,最後都一定會死;雖然我們此刻共聚一堂,但最終的結局卻是各自分散;無論你累積了多少物質財富,最後都會成空。看清楚輪迴裡的這些事實後,我們會發現:輪迴裡根本就沒有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真正值得我們追求的是修菩提心!不應僅求一己解脫,應該為了幫助一切有情都從輪迴中解脫而精勤不懈。
  想要從輪迴中解脫,應該要理解我們之所以身陷輪迴的主因是煩惱。因此,如果想要脫離輪迴,就要斷除煩惱。
  煩惱才是真正的敵人,這是我們首先應認識的事實。要在內心真正產生這樣的認識,必須透過很多的方面去思惟煩惱的過患。
  所有我們不想要的,都是煩惱造成的。
  我剛才想著可能應該要下課了,所以我問Nicky還有幾分鐘下課,他對我比「3」這個手勢。你們看我比「3」時,手指頭根本伸不直。為什麼我的手指彎曲無法伸直?這也是煩惱造成的。我過去因為煩惱而造業,導致我現在必須領受手指無法伸直的這個果報。我不想要的這個苦果,是煩惱造成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設法滅除煩惱!
    下課鐘聲響了,大家休息一下。下一堂課你們要做觀修,就是在設法滅除煩惱!休息,是為了滅除煩惱。帶著這樣的心,休息一下。(節錄自2012年穹拉仁波切道次第觀修營~菩提心)
----------------------------
忘了真正的敵人
這堂課仁波切用“三根手指頭”及“餐廳排隊”的故事,讓我思惟我總是一直想解決生命中的苦,一個一個的苦,解決一個又一個,總是不停地、不停地在解決……,可是卻忘記了,我們的根本痛苦是來自于業、煩惱、以及我愛執,更甚而忘卻了我們正處在輪迴當中,本來就是苦。我雖然經歷了很多生命中的痛苦,卻不曾想著出離輪迴,當沒有苦時,有時甚而還覺得滿好的;當苦逼時,又忘記了苦是來自于業及煩惱,不斷不斷地對著境生起瞋心;我從未反觀内心,忘了自己真正的敵人是煩惱和我愛執,是因爲它們而讓自己不斷地不斷地受苦。
甚至因爲一個人給我苦受,就忘記了還有很多人在關心我,也忘了佛菩薩在背後對我永恒的關注,更忘記了一個修學佛弟子的我,應調伏的是我自己的煩惱,而不是我外在的敵人。
謝謝仁波切,以他的身教、他的親身經歷、他的傳記,讓我再次記起我是三寳的弟子,我是佛菩薩的孩子。謝謝仁波切,我非常愛您,也很喜歡讀您的傳記。2012年道次第觀修營心得--三寶弟子)
----------------------------
§§活動翦影§§
2012 穹拉仁波切主持觀修營
    20128月底,穹拉仁波切在來台弘法的第五年,於臺北深坑主持來台以來第一次的道次第觀修營。
    觀修方法,先是仁波切給予教授一個多小時,再由惹對寺住持尼克法師(本來藏傳寺院的住持應該尊稱爲堪仁波切,但尼克法師希望我們稱他尼克,而不是堪仁波切)引導大家,依據仁波切的教授,把重點提示出來,讓大家去思惟。尼克法師以他跟著穹拉仁波切學了三十多年的經驗,把仁波切的心要畫龍點睛點出來,讓我們更了解仁波切的密意,也讓大家發現到,原來連仁波切講的笑話,都有他的用意。
    一開始引導觀修時,尼克法師就提出:大家即將開始内心的掙扎(struggle) 。我還蠻狐疑的:思惟修是一種掙扎?就我所知,思惟修就像邏輯推理的推演、數學方程式的運算一樣,把一個結論的理由找出來,用一堆理由來成立這個結論就是了,有什麽好掙扎的?接著幾天,在思惟平等捨時,要思惟“我現在親近如我母親的人,前世也曾是我的敵人。”要思惟“我現在視爲敵人的人,前世曾經當過我的母親。”才真的懂了尼克法師所說的“掙扎”。因爲“怎麽可能?”“太難了!”這些話在腦子裏不斷地冒出來。才體會到什麽是用“心”思惟。
    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堂課,本來我們這些學生要勸請仁波切長久住世,常轉法輪,祈求仁波切明年再來指導我們。沒想到,居然是仁波切在“勸請”我們。仁波切說,菩提心的教授,如果我們能每天修持就每天做,做不到則每週做一次也好,再不行就每月做一次,再不然就一年做一次也行;同樣的,對道次第的内容要盡可能地研讀,每天做得到最好,如果做不到就每週研讀一次,不行的話就每月一次,再不然就每年只讀一次也可,這樣對大家都會有幫助。如果說因爲年輕要工作,沒有時間讀,那麽老了的時候退休了,除了看報紙打發時間外,也可以讀一讀道次第打發時間啊!甚至在打麻將的時候,也可以把道次第的書放旁邊,打麻將的時候偶爾瞄一下,也會有所幫助。或者,不管這個老伯伯(仁波切指他自己)講得有沒有道理,看在他已經那麽老的份上,就修一下吧!這樣也可以!
        師長的諄諄教誨、苦口婆心,深深烙印在每個學員的心相續裏,相信來生一定能再接到仁波切的法!



-------------------------------
滷汁入味,愈陳愈香---2012穹拉仁波切台灣行---
        有幸擔任穹拉仁波切來台弘法的口譯,今年已是第五年了。記得剛開始聽仁波切講課時常有「老生常談」的感覺,聽了幾年下來,卻愈聽愈覺得有理有味。很奇怪吧?不是應該要反過來才對嗎? 
        有位擔任教職非常認真教學的同修,面對不用功的學生,感到心力低落。他問仁波切:「您也是位老師,面對我們這樣不用功不認真的學生時,您會不會心力低落?如果不會,方法是什麼?是把學生觀為如幻夢嗎?」仁波切說:「我不會心力低落。因為改變需要時間,要慢慢來。就像吃東西要慢慢吃的道理是一樣的,一次塞太多,最後只會吐出來。慢慢來。再者,如果你對夢幻的理解是不存在,那麼,學生並非不存在的夢幻,學生是『非自性成立』的。」
        仁波切說,遇到任何事物,常常去思惟「它是由眾多因緣促成的」,可以幫助我們有一日真正理解「空性」「無自性」的內涵。是因為看到因緣的變化與起落,所以讓仁波切成為一個善於等待的人嗎?他從八十五歲等到九十歲,我才終於有一點點覺得仁波切所講的東西是有味道的。
        細火慢燉,偶爾加一點笑料提味。仁波切說的笑話幾乎都是在揶揄自己,聽著聽著,這些諷刺自己的笑話有時會突然變身,成為一面清明的鏡子,讓我看到自己平常不想面對不想承認的煩惱現行。因為仁波切講得很輕鬆,所以我也不致於太過自我撻伐。但在笑聲中,卻起了一絲絲警醒的作用。
        大火快炒看似火力強大,但細火慢燉卻需要更多的能量,如果鍋裡的食材堅硬難熟,既要煮得爛又要煮得香,就需要更高的技巧和耐心。「慢慢來」看似輕鬆,但其實更需要強大又堅定的心力。
        雖然一年只有一次,但願鍋底下的火力漸漸我自己也能出一份力,讓鍋裡的陳年老滷可以漸漸飄香出味…。(吳翠雯)

9/26/2012

四諦2012年9月份會訊(9/26更新)

停課通知
9月30日(日)適逢中秋節,當日的<宗義建立>課程停課一次。
------------------------------
各位同修大家好
穹拉仁波切菩提心教授之旅的《普賢行願品》教授課程(9/14-9/16),因為全德場地沒有網路,所以不能同步連線。本來計劃用錄影方式、延遲一天播出,但因影像效果不好,決定放棄播出。
屆時聲音檔會盡速上傳到道次世界網站http://www.lamrimworld.org/ ,同修可以上網聼法,或安排行程到台中現場聼法。
至於新營(9/18)、高雄(9/20)的兩場,仍照計劃同步連線聼法。
-----------------------------
§§學會公告§§
本學會在原來的場地新增了樓下一層。以後研討班、藏文班、電影欣賞都移到四樓,請同學注意上課地點。另外,在四樓的新場所中還設了一間禪修室,提供大家一個可以靜下心來、獨自思惟的空間,歡迎大家登記使用。
-----------------------------
§§特別課程通知§§
穹拉仁波切2012年菩提心教授之旅
顯乘與密乘之間的橋梁~《寳性論》教授
《寳性論》全名《究竟一乘寳性論》,是彌勒菩薩傳給無著菩薩有關如來藏(佛性)的教授。《寳性論》描述如來藏如何存在於我們内心,我們如何覺察如來藏,以及如來藏展現的功德爲何,為闡述如來藏思想的代表著作,也被視爲是顯乘與密乘之間的橋梁。
時間:2012年9月4日(二)-9月7日(五)、9月10日(一)-9月13日(四) 晚上7:00-9:00,共八堂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自我覺察的覺醒~如何面對生死 (公益演講,無連線)
生、死彼此交織,互相依存。歷來許多思想家都認為,死亡是生命中無法逃脫的一部分,對生死問題的關切會使生命更為豐富,而不是耗盡生命。雖然形體的死亡會使人毀壞,可是對死亡的觀念卻能拯救人;只有願意面對生死問題時,人對自我的覺察才真正的覺醒。
時間:2012年9月8日(六)早上9:30-11:30
地點: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242號7樓 02-8252-0103) (江子翠捷運站3號新北市議會出口,直走350公尺)
聯絡:四諦講修佛學會 02-2531-5300
*****
開啓入大乘信心之門的鑰匙~〈普賢行願品〉教授 (無連線)  9/11更新
《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廣受漢藏兩地佛弟子的歡迎。它為漢係佛教八宗所同遵共誦,尤其被列爲淨土五經之一;它為藏係各派傳承祖師所著重弘揚,宗大師認爲它是修持積集福德資糧的殊勝法門。
時間:2012年9月14日(五)-16日(日) 晚上7:00-9:00,共三堂
地點:全德佛教事業機構台中廣場 (台中市文心路一段552號 04-2328-8786)
聯絡:阿底峽佛學會 04- 2326-8347
*****
入大乘之門~菩提心教授 (有連線)
“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于世間無所碍故;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華嚴經》卷七十八
時間:2012年9月18日(二) 晚上7:00-9:00
地點:新營鹽水鎮月津港
聯絡人:謝師姐 0921291539
*****
最珍貴、最實用的修心教授~〈修心八頌〉 (連線)
“我於虛空如母眾,視之尤勝如意寳,依彼能成究竟樂,恆常心懷珍愛惜。、、、”雖才短短八個偈頌,卻道盡佛法利他的精髓;沒有長篇大論、引經據典,卻句句顯出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修心體驗。
時間:2012年9月20日(四)晚上7:00-9:00
地點:菩提講修佛學會(高雄市前鎮區一心二路76之1號3樓)
聯絡人:張師姐 0921-688567
*****
祈願師長常久住世、常轉法輪~長壽法會
時間:2012年9月22日(六) 早上9:30-11: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修心七義~雪歌仁波切主講
上個月因故停了一堂課的<修心七義>課程,將於9月6日補課。
時間:2012年9月6日早上9:30-11: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初階佛法入門系列課程§§
佛法入門
本月停課
*****
《達賴新經》心靈讀書會
本月停課
*****
電影欣賞~桂河大橋
二次大戰時, 在泰緬戰場, 遭日軍俘虜的一隊英國將士, 從與日本指揮官抗拒、周旋乃至合作,興建了聯通曼谷與仰光間的一座「桂河大橋」,那曲折的過程讓我們思考:在人事物的對境裡,有甚麼是該堅持的? 又有甚麼該放下? 藉由片中一次又一次的辯證,對照如今社會越來越普遍的「嗆聲」風氣,我們正可以好好思維此片蘊藏的諷刺和批判的精神 。
《桂河大橋》是1957年由名導演大衛‧連導演的經典名片, 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男主角 ......等七項大獎, 讓大衛‧連從此聲名大噪, 往後又拍了《阿拉伯的勞倫斯》、《 齊瓦哥醫生》等等好片, 本片中的口哨行軍曲尤其令人懷念。
賞析者:鄭彩仁女士
時間:2012年9月9日(日)下午1:30-4: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生命關懷讀書會
本月停課
****
開心實作班
本月停課
2012年8月份上課日期
1.學佛高階深入課程:
每週一 晚上19:00-21:00 <釋量論成量品 > 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11:30-13:00 <入中論根本頌> 9/29
2.學佛中階主要課程:
每周三 下午14:00-16:30 <地道建立研討> 9/5、9/12、9/19、9/26
每周三 晚上19:00-21:00 <宗義寶鬘研討> 9/19、9/26
每週四 早上9:30-11:30 <修次初篇> 9/6<修心七義>、 9/27
每週五 早上9:30-12:30 <廣論毗婆舍那+研討> 9/28
每周六 早上9:30-11:00 <廣論> 9/29
每周日 早上9:30-12:00 <宗義建立+研討> 9/30 (停課9/26)
3.學佛初階入門課程:
每周二早上 9:00-11:00 <佛法入門> 本月停課
每月第一、四個周下午2:30-4:30 <心靈讀書會> 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 11:30-13:00<初級佛法入門研討班> 9/15(10:00-12:00)、9/29
每月第二個周日 下午1:30-4:00 <電影欣賞會> 9/9
4.藏文佛典導讀(修次中篇)
每周一 早上9:30-11:30 9/3、9/10、9/17、9/24
5.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每月第二、四個周六 下午1:30-3:30 <開心實作班> 本月停課
每月第一、四個周日 晚上7:00-9:00<生命關懷讀書會> 本月停課
------------------------------
北部以外欲參加課程者,請連絡
*台中阿底峽佛學會 04-2326-8347
*彰化佛學班0953-954-900 葉師兄
*新營佛學班 0921-291-539謝師姐
*高雄佛學班 07-7010-818 林師姐
*高雄菩提講修佛學會0921-688-567張師姐
*高雄般若佛學會 0972-351-090 李師姐
*台東佛學班 0937-601-655 林師姐
*金門金洲佛學會 0963-352-333 方師兄
*美國南加道次第佛學會 1-626-4971278 孫師姐
*澳洲墨爾本61-407-805-048王師兄

9/03/2012

上士夫--把思想與愛心發揮到極致的人


§§醍醐心語§§
       菩提道次第分爲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個次第。走在這三種次第的修行者,就分別用「下士夫」、「中士夫」、「上士夫」名稱。「士夫」是指一個修行者修行的能力程度,「上士夫」的意思是我們人的思考能力、人的見解或想法,從小慢慢慢慢地增長到最大的意思。是把什麼增長到最大呢?我們的見解是緣起、我們的行為是不傷害眾生,這兩方面最圓滿的就是上士夫。緣起的想法最廣、最透徹、最深的,就是上士夫的想法,這個意思是:大乘或上士夫的頭腦能充分、完整地用到,是佛教的見解裡面最上等的;最上等的意思,是我們能夠思惟到最深最廣的一種緣起,這就是上士夫的階段。上士夫階段,他的大腦的思考是最完整的,所以見解是最圓滿的。
       「不傷害眾生的行為最圓滿」的階段是什麼呢?是我們的內心有最圓滿的愛心;「最圓滿的愛心」是什麼呢?就是菩提心。他對任何一個眾生都不區分,連對自己的仇人、敵人,都比對自己還更重視:對任何眾生,無論是暫時或者是究竟的利益,都恆時想幫忙;對自己執著,則已經恆時捨棄。在上士夫的時候就會有這樣一個圓滿的愛心,所以上士夫不傷害眾生的這種愛心是最圓滿的。
        所以,上士夫主要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的頭腦會用到最圓滿、我們的心最好,就叫上士夫。在佛教裡面,開始的時候,下士道也好、中士道也好,都是從這兩方面慢慢慢慢地引導,然後上士夫的時候,頭腦的思考能力,還有內心溫柔的愛心,這兩個達到最圓滿,就叫上士夫。
        佛教常用「菩提心、空正見」這個詞,實際上的意思是:最好的愛心就叫菩提心;緣起上面最廣、最透徹的一種思惟,就叫空正見,上士夫的修行主要是這兩個。一直修這兩個,修三大阿僧衹劫,最後就成佛;上士夫做的事情大概是這樣子。上士夫的修行,就是菩提心、空正見的修行。如果對佛法「菩提心、空正見」這個詞,不懂的話,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最好、最圓滿的愛心就叫菩提心;我們大腦對緣起道理思考得最厲害、最圓滿的見解,就叫空正見。(文稿摘自2010/03/26 認識道次第)

9/02/2012

閻羅王的第一封信


§§生死課題§§
之一 
「老人家說話,常常會重覆……」
        研討會上,有一個女士如此說著:「我公公每次都跟我講一樣的故事,他居然不記得我都聽過很多次了!」、「我每次都只是耐著性子,勉強地聽著。」。
某日,我跟我先生講某個往事,一開口沒多久,我先生就不耐煩的說:『Old Story!『。我很火大,跟他回說:『你爸爸講N次的故事,我都耐心聽,我講第二次你就生氣!』,「當時雖然不高興,不過這個經驗,倒是讓我從此對我公公的『倒帶重播』,完全接受了!」,「因為,老人,就會是這樣,我是自己開始變老後,才知道老人的苦處!」。
之二
        研討會上,某女士說道:「以前我常常嘲笑那些抱怨報紙字太小的人,笑他們眼睛那麼大,還看不見字。直到最近,當我發現自己也看不清報紙時,才驚覺:是老花眼!我開始跟『老』字掛鉤了!」。
某男士也說:「我以前熬夜,第二天仍然精神奕奕。現在開始就不行了,一個睡眠不足,便覺無精打采。有時候,還會頭痛呢!我的確是開始在向著人生的下坡路前進了!」。
        我說:「以前我的褲子是穿三十腰的,後來改三十一腰。最近竟要買三十二腰的了!最初,穿三十一時,把三十的都留著,想說瘦回去時可以穿。現在死心了,我把三十腰的通通丟掉。因為必須認清事實,新陳代謝開始變慢,所以腰就變粗了!」。
※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形容老苦,講得很傳神:爬起來時,像在拔樹,坐下去時,像是一袋吊著的米袋斷了繩子般,落在椅子上。好在,老是漸漸來,如果一夜之間,所有症狀全現,那就沒人能夠受得了。
老的出現,象徵人生開始由彩色變黑白了。它同時是一個警告:老的下一步就是病,病的下一步便會死。所以,老的徵兆,是閻羅王送來的第一封信。
當我們打開此信時,可得開始好好用功。等第三封「報到通知書」寄到時,才不會手足無措。(摘錄自四諦四季學堂http://blog.yam.com/livingloving/article/51422512)

8/22/2012

尋找輪迴的源頭

§§醍醐心語§§
        我們尋找輪迴的源頭的時候,就會看到:這個業從哪裡來?業從這些煩惱來;這些煩惱從哪裡來?從各種非理作意來;這些非理作意從哪裡來?從執著心來;執著心裡面也有很多粗、細的差別;所以,輪迴裡面那麼多的苦,是由執著心、非理作意、煩惱、造業,這樣子來的。
        那我們要怎麼辦呢?能不能面對這些輪迴的因呢?我們是可以面對的!第一個原因,因為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的心造成的,我們心上面那麼多輪迴的因,跟心的本性是不相應的;心的本性是很清淨、很明亮的!這是可以從把我們從輪迴中救回來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心的本性是跟什麼相應呢?心的本性跟正確的想法相應!正確的想法裡面也有很多,比如說,「補特伽羅無我」慧、「法無我」慧、菩提心、空正見、慈心、悲心等等,這些都是正確的想法,都是跟心的本性相應的!因為心的本性是清淨跟明亮的,所以這些正確的思想會跟它相應。
        第三個原因,跟心的本性相應的正確想法、跟心的本性相違的不正確想法,這兩個想法是「相違」的關係,一者增長的話,另一者一定會被打敗的。而正確思想的力量會完全超越不正確的這些想法。比如說,我們講:空正見的力量會完全超越無明。正確的想法不僅各個會超越不正確的想法而已,這些正確的想法後面,還有很多有力的正確想法一直支持它。不正確的這個想法後面,雖然也有很多不好的想法支持它,但是越支持越沒有力。就如一個人講了妄語,他為了支持、成立他這個話,又會一直講妄語,然後就越講越離譜、漏洞越多。一樣的道理,雖然這些煩惱或不正確的想法後面,也有其他煩惱或不正確的想法支持它,但並不代表真正有支持到它。
        然而,當一位修行者本身有正確的智慧,例如補特伽羅無我慧或空正見,這些智慧滿高的時候,如果他觀察到自己有煩惱,而這個煩惱旁邊好像又有很多其他煩惱支持它的時候,因為他有正確的智慧,他會有「這些煩惱越支持越可笑、越沒有力」的感覺,所以可以說,這個時候,跟心的本性相應的這部分,就完全超越不好、不正確的這些想法了。因為這樣子的緣故,我們永遠有一個機會,可以透徹地完全地去除、斷掉這些不好的、不正確的想法。這樣叫做「思惟集諦」。
        思惟集諦,就是先找輪迴的原因:造成輪迴的業有多少種?各種業的來源有哪些煩惱?我們要好好認識這些業、好好認識那麼多的各種煩惱,認識了這些煩惱之後,要想這些業跟煩惱是從哪裡來的?然後也找到,煩惱從我們平常講的常、樂、我、淨等等各種非理作意來的,這些非理作意又是執著心來的。我們要一直看、一直觀察,……,好好了解這些因果關係,沒有這些因的話,肯定不會有這些果!對這個因果關係越來越清楚之後,心裡就有一種保證:我可以離開輪迴、可以斷除這些煩惱跟業!這就是已經看到輪迴的問題跟它的來源之間的因果關係了。我們剛開始思惟苦諦的時候,會有一點怕、有一點恐怖的感覺,但是思惟了集諦之後,「喔~我已經找到這個源頭了,我有一個機會,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心裡就沒有那麼恐懼,這就是苦諦跟集諦之間的關係,我們要清楚!

7/24/2012

不必怕思惟三惡道苦

§§醍醐心語§§
      「道次第」裡面先講無常,然後講三惡道的苦;意思是指三惡道跟我們中間沒有什麼距離的意思。我們要理解: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三惡道眾生受多麼嚴重的苦,是偉大的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三惡道肯定是存在的。而我們跟三惡道之間沒有什麼距離的原因,就是無常。因為無常,我們的生命很快就結束,然後會到來世去,所以,我們不要想「三惡道苦跟我們距離很遙遠」,我們要思惟它跟我們沒有什麼距離。
        我們有時候會想:思惟三惡道苦的話,內心會不會更加痛苦,更加恐懼?!是不是會更增加苦呢?
        這就有幾個角度可以思惟了:我們世間平常說,有一個「苦」的感覺的時候,相對而言,才會感覺到「樂」。確實,當樂的感受有苦的感覺作對比,樂的感覺就會更明顯。如果平常一直都很快樂,那也不覺得有什麼快樂了。所以,思惟苦,也有「對樂更有興趣、更有意思、更有感受」的這種作用!從世間的角度來說,我不覺得,思惟痛苦完全只是增加苦而已,我覺得也有「更認識快樂」的這個作用。
就佛法來說,我們思惟三惡道的苦,是內心暫時的一種苦的感覺。但是,實際上,心裡就有:「我會為來世、來世的來世……,有一個長期的準備、計劃。」由這裡就會有一個更穩定的樂出現。所以,以佛法的角度來說,三惡道苦只是暫時的一種苦的感覺,實際上它會帶來一個長期的計劃跟穩定的樂,這也是好的。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思惟,就不會準備這條長期的來世、來世……的路。如果不準備的話,究竟的、穩定的樂就沒了,那思惟三惡道苦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所以也可以說,思惟三惡道的苦,雖然現在心裡有一個苦的感覺,但是,實際上它會帶來一個穩定的樂的計劃。所以,我們不要以為思惟三惡道的苦只會帶給我們痛苦的感覺,就特別排斥,不願意思惟它,一講到「要思惟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的苦」的時候,就「哎呀!那麼恐怖!我現在生活已經那麼痛苦,又加一些痛苦的話,沒有意義!」不要這樣子想;我們應該想:這個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暫時來說,我們受苦的時候,心就會回到「真正的自己」這個位置,而不會那麼散漫、掉舉,好像心在飛揚的感覺,不是很踏實。我們思惟這個苦,就會知道自己真正的位置在哪裡,好像走在地上,很實際,而不是飛在天上。所以,思惟這個苦,應該是讓我們開智慧,「符合實際」就是開智慧,因爲我們會知道自己真正的位置在哪裡,然後看「我要準備什麼?我問題在哪裡?我要的是什麼?」比較實際的看到這些,這就是開智慧的作用。我們平常講,慢心是智慧的相反,是吧!也就是說,慢心會減低我們的智慧;而「苦」會去除我們的慢心,去除我們的慢心,就有開智慧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大概這樣子了解。
         因此,我們現在學習「思惟三惡道苦」,不但能為來世作準備;而且現在就可以實際地去除內心的慢心;然後看自己的位置,看得比較實際一點,然後就開智慧。透過這樣子,對於「自己該要取的是什麼,該要捨的是什麼,自己的位置在哪裡」這方面的取捨,就更如理一點了。
        問:仁波切,如果我們因為思惟三惡道苦,內心生起非常想要修行的心,想要全心地修行;可是,又想到還有家庭、小孩要照顧,所以內心就很苦,最後只好把想全心修行的心放下來。那麽生起的這個感覺是錯的嗎?要怎麼樣去面對這樣子的狀況?
        答:我平常講,我們修的時候,要以整個三士道、以「四方道」的方式修,是吧!不是只單修一部分,單修一部分就有點不對。一樣的道理,我們思惟,也不是只從一個角度思惟、一個角度看、一個角度想。我們要看整體的角度,比如剛剛講的,把上士、中士、下士──三士道──以一個整體概念的角度看的話,那麼即使在家裡,也有很多可以修行的機會。所以,不是只有想自己:「我會死掉、我有來世、我會墮惡趣……」然後就想「我要去修」,而沒有想好整體,是吧!這個整體的角度,例如:「喔!我在這個輪迴裡面,不斷地也有生、死,生、死,生、死……,這個生死當中,我也一直會跟這些眾生、這些親戚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那要怎麼樣面對他們呢?」而從菩薩的角度來說,應該還要從「我更要回報他們的恩德」這個角度思惟。所以我們要從整體的角度想,而不是完全都沒有想整體,只有想:「我自己會死掉,然後會墮三惡趣,那我要趕緊處理自己的苦樂問題……」除了這個,都沒有想其他的角度的話,這種看法也不是那麼正確的。
(節錄自2011年5月28日<仁波切中文講廣論>)
-----------------------
§§生死課題§§
我的小死與重生
~生命就是生死共舞,無常律動。每當我聽到山溪奔騰、浪濤拍岸,或自己的心跳聲,宛如聽到無常的聲音。這些變化,這些小死亡,都是我們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觸。它們都是死亡的脈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們放下一切的執著。~索甲仁波切~
**********
幾天前,“我” 經歷了一次小小的死亡。
不, 不是躺在醫院被急救, 意識離開肉體的那種瀕死經驗,而是被命名為“我” 的意識所經歷的小死亡。
是這樣的:住家面臨的巷道進行著污水下水道工程, 塵土與噪音逼人,只好緊閉門窗。
中午十二點半, 忽然所有噪音消失, 終於可以開窗了!向外一望, 工人們或蹲靠於牆邊,或坐在路邊吃著便當, 和著風捲起的沙塵。
“我” 突然一陣心酸:辛苦而不被看見的工作啊!...感恩他們的勞力付出, 想要為他們做點什麼...來奉茶好了!立刻煮水泡茶, 拿出成組的典雅茶杯, 滿懷感激的端出去,“我” 笑容滿面的招呼:“吃過飯, 請來喝點熱茶吧! 是沒有農藥的烏龍茶喔!”
誰知,誰知,那唯一坐在壓路機上, 看似工頭的男人板著臉說:”不必啦!我們自己都有礦泉水。”其他人看“我” 一眼,又自顧自吃著便當。
轟的一下, “我” 好像被炸掉身體, 只剩下發熱的腦門,臉頰, 和不知所措捧著茶盤的手。“那我放在牆上好了, 不要客氣啦, 我們家的茶是沒有農藥的喔!”
虛弱的逃回屋裡, “我”開始責備自己:“你也太自作多情了, 難道不知道人家自己會備水嗎?人家又不喝,白白糟蹋了那麼多好茶葉, 好大一壺茶呢!真是太不給面子了, 還給‘我’ 臭臉看!”唉!等一下要出門還得經過他們面前, 真是糗大了...喔,喔,喔!以後“我” 再也不要做這種不討好的事情了...
“我” 觀察了一下這些聲音, 安慰自己說:“別怪他們,也許他們只是一時反應不過來,奉茶的習俗早就不存在了嘛!沒關係,做了就做了, 接不接受由人, 不要預設結果,接受吧!”(話是這麼說, “我” 的心裡還是卡卡的)
結果...結果,晚上回到家去收茶盤,茶已經喝光了!啊!“我” 心裡真的不卡了!哈哈!被炸掉只剩發熱腦門,“我” 又活過來了 。
這跟死亡有什麼關係?有有有!每一次自我的受挫都是一次的死亡,能不能接受這死亡而不責怪別人和外境呢?我願意一次又一次做這樣的練習(失敗的時候居多,這次也是)。
但願肉體的破敗與死亡降臨時,“我” 已經養成接受的習慣,不責備病痛、災難、醫生、家人,就是接受 。
後來,我又繼續去奉茶了....但是,如果第一壺茶原封未動,我還會繼續嗎?
(作者:慧娟)
--------------------------
§§心得分享§§
感受有情跟我的關係
       從來不知道什麽是“家族系統排列”,第一次參加中心辦的“看見愛的真諦”家族排列的體驗課程,懵懂中卻有滿大的感受。因學佛多年,還是不自禁地用佛法的概念去認知它。
      老師告訴我們,家族系統有它的序位:我之上有父母,父母之上又各有其父母,父母的父母又各有其父母……,從一個我,上推到兩個、四個、十六個……,不斷上溯,因此組成了家族系統圖。看著老師畫出的家族系統圖,心裏不禁有眼睛一亮的感覺:“這豈不是一張‘一切有情皆曾我母’的生命共同體的網絡圖嗎?!”我與一切有情的關係更具體地呈現在這張圖上。
      圖上“我”的位置,相對於長輩,“我”是小的,相對於晚輩,“我”是大的;或“大”或“小”,並無自性,皆賴關係而生;既然可大可小,非大非小,還有什麽“自我中心”、 “我最大”的感覺呢?
      接著 老師讓我們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存在,那種關係,身心是可以感受到的:肢體或想親近、或想遠離……;内心或喜、或悲、或沉重、或溫暖……。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與家族之間的業“力”,原來是一股能量,是存在的。因爲感受到那股能量,那張家族系統圖就變得更活絡鮮明起來!
      第二天,做功課觀想著皈依境的時候,前一天的思惟感受就現起:“既然一切有情是如此的息息相關,都與我同在,傳承上師們透過我的觀想與祈請,不也是都跟我有關係了嗎?”當下,我比以前更篤定地相信:“我的祈求上師們一定接收到了!”也因此看到,以前在觀想皈依境的時候,雖然盡量做到“恭敬”、“如法”,但仍有一些“半信半疑”、“照本宣科”的成分存在;現在我不僅相信上師們接收到我的祈求,並且相信,我對“曾為我母”的一切有情的祈禱,一定也能傳到他們身上!
(以上純屬個人的體驗,沒什麽辯證邏輯可言,不能接受者請把它丟在一邊。)
(作者:黃歇) 

6/06/2012

如何以皈依發心調伏意樂

§§醍醐心語§§
我們唸的皈依發心偈是大乘的皈依發心,是很高的,所以前面要準備很多意樂,必須先思惟下、中、上士道的意樂。先整體想一下:
我們有那麼圓滿的人生,那麼圓滿的人生總有一天會死亡,死後要依著業果走到下一生,沒有辦法照著自己的意思走,對這樣的下士道想一下。然後,業果方面可以更深廣的想:起起伏伏,三界六道沒有一個比較安詳、比較放心的地方,這就是輪迴;想從輪迴中解脫,這是中士道的意樂。然而,輪迴當中不是只有我們這麽可憐地受苦、不安而已,一切如母有情也都是這個狀況,這部分我們也應該要替他們想。不論是比較符合我們自己內心離苦得樂的角度也好,或者一切眾生內心離苦得樂的追求角度也好,或者我們受過很多他們的恩德的角度也好,不管從什麽角度,都要替他們想想,這就是上士道的意樂。
 所以,當以非常廣、非常深的因果角度做取捨時,那就是大乘的皈依。大乘的皈依就是我們以深、廣的因果做取捨,然後有信心:果是圓滿的果---佛的果位;因是圓滿的因---捨棄我愛執,對眾生生起圓滿的愛心,累積圓滿的善根,有這麽圓滿的因才能證得圓滿的果。
對這樣的因果很有信心,那就是大乘的“皈依”。有了信心之後就要去行持,而不是光有信心而已,這樣從意樂開始去做就是“發心”。
 有時候我們會想:這個目標太大、太廣,我像個小螞蟻一樣,根本沒有能力,為什麼要發這麼大的心?好像根本沒有能力發這個心,好像自己騙自己。這時應該要思惟:我們的心的本性是很廣很深,無始無終,心的續流會一直走。如果我們不想給它負面的、錯誤的影響,而是真正符合最圓滿的因果、最圓滿的取捨,就是發菩提心;皈依發心。
 如果沒有對這種圓滿的因果做取捨,而是很狹窄的觀念,例如爲了現世,或爲了自己的解脫,這些不正確的想法而做取捨,這種意樂對於心有很長期、很大的負面影響。就像日本海嘯的時候,核電的輻射進入海裡,同樣地,輻射的毒掉入我們心的大海,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出現。所以不正確的想法、意樂一直掉進去,就很不好。因此在心這個大海裏應該多多取捨,把好的東西放進去,把正面的觀念一直放進去。
 至於做到多少是另一回事,行動只做了一點點沒關係,但是內心想的一定不能想錯!正面的想法會長期的影響心,負面的影響也一樣;所以意樂---我們内心的想法、觀念,一定要好好的注意。
 特別在我們修行的時候,調伏意樂很重要。我們現在的位置在哪裡?以後要走到哪裡?位置可以定得很準。不管我們現在學什麼法類,可是在調伏意樂的時候,位置已經定出來了,好像衛星定位一樣,走到這裡,接下來走到那裡,都不會走錯。如果照著自己的意思亂走,常常會走錯。
 平常我們匆匆忙忙做很多事情,心是很狹窄的,都只管著飯怎麼煮、怎麽吃這種事情,心就墮在那裡面。然而做功課的時候翻開法本,唸皈依發心偈,想想自己位置在哪裡?怎麼生活的?將來來世在哪裡?輪迴在哪裡?這時心好像已經整個跳出來看自己。所以這樣的調伏意樂有助於我們開智慧。
 因為我們常躲在一個角落裡,想不開,看不到全面,看不到全面就沒有智慧。所以調伏意樂有提醒的作用,就是跳出我們内心狹窄的角落,來看看自己是什麼樣子。所以以皈依發心調伏意樂是非常有意義的。( 摘自2012/5/19 仁波切中文講廣論) 
---------------------------------
§§生死課題§§
父親生前給我們的最棒的禮物
 父親過世時94嵗。
 父親是一位意志堅強的人,雖然不是軍人,但做事很重視紀律,生活很有規律。
 從他65嵗開始,他就開始寫遺囑。
 遺囑裏除了交代我們如何處理他的錢財(他後半生大部分是當老師,所以財產其實沒多少,但他省吃儉用,也存了一百多萬。他扣掉了喪葬所需,全部都用到社會救濟方面。)還交待臨終不要急救。
 從他65嵗那年開始,
 父親都會利用每年的農曆新年,全家團員的時候,叫大姐拿他的遺囑給我們看。今年與翌年的遺囑其實變化不大,頂多是他的財產要再分出一份給哪個需要救濟的組織。(我們這些孩子早就跟父親說不要他的財產)。
第一次看到爸爸的遺囑的時候,内心很驚怕,怕他就真的走了!那時候我也才20幾嵗,覺得死亡不會存在於我周遭的方圓五百里之内。我像老年人忌諱談死一樣的,不想看也不願意看。甚至内心對爸爸生氣,氣他幹嘛新年還要掃我們的興。
 一年又一年,每年新年父親照慣例要我們讀他的遺囑。漸漸地,幾年後,我們習慣了讀他的遺囑。有時候還會加一點意見,問他要不要海葬,問他什麽樣的情形不要急救等等。我們不再忌諱談死亡。
直到父親94嵗,他真的走了,我們才發現,對於他的逝世,我們心中只有些許悲傷---因爲從此海角天涯不能相見;即使下輩子相見也不得相認。但大部分留在心中的是對他的感恩及懷念,而且其中一點沒有悔恨、遺憾。
父親用幾近三十年的時間,以他的遺囑,教我們如何面對死亡,不忌諱死亡這個題目。這是父親生前給我們的最棒的禮物!(璟)轉載自<四諦四季學堂部落格http://diary.blog.yam.com/livingloving 








--------------------------------------------------
§§活動翦影§§
2012美國請法團記事
2012年4月19日,一群人踏上美國國土,參加爲期8天的請法活動。請法的内容一半是為了參加法王的大威德金剛獨勇灌頂,一半是爲了聼仁波切講解大威德金剛的儀軌。本來以爲既然是為法而來,當然一心不做二用,專心聼法,不做其它觀光意圖,所以安排灌頂之後,仁波切的課程是從早上到下午,連續三天,第四天就結束行程,打道回府。
結果到臨行前才接到美國同修的通知:“仁波切說灌頂法會之後,第一天先去放生,接著兩天只要排早上上課,之後自由活動。”剛接到時間安排改變的通知時,心裏滿失落的,就像本來想打一場聖戰,正在為這場聖戰而感覺自己很偉大時,結果臨時被告知這場戰爭沒那麽神聖,一時之間,還不知道要把目標放在哪裏的感覺。
不過接著的幾天,因時差造成的昏沉,讓我體會到仁波切的用意:與其迷迷糊糊地聼法,不如好好休息。 

法王灌頂的場地在洛杉磯的Long Beach 的一間小巨蛋,從外面看還以爲是水族博物館,因爲外面畫著鯨魚、海豚的圖案。諾大的小巨蛋有一萬多個座位,法會卻只收一千五百人,每個人都坐在”貴賓“位子,既不用急,也不用擠。才剛去過印度菩提迦耶時輪金剛灌頂的同修,直呼這是五星級待遇! 


洛桑拉已經近兩年沒見到他的上師了,來美國之後,整個人看起來輕鬆又調皮,又是扮鬼臉、又是吐舌頭的,走路還一跳一跳的,跟在臺北時看到的洛桑拉判若兩人呢!大概是因爲太久沒看到自己的上師了,現在看到了,喜不自禁吧! 


這次在灌頂的最後一天,法王於會後宣任穹拉仁波切的侍者Nicky為惹對寺的住持。雪歌仁波切為慶祝Nicky 當選上住持,邀請穹拉仁波切與Nicky 來到道次第中心。看到雪歌仁波切對他的上師態度畢恭畢敬、小心翼翼,心裏就忍不住罵自己:不能對穹拉仁波切像是對爺爺一樣,沒大沒小,這樣不行。
短短八天過了,内心帶著滿滿的“感恩行李”回來。除了感恩師長的諄諄教導,還要感恩美國道次第佛學會的同修們,八天來讓我們住他們家裏,接送我們,招待我們,享盡賓至如歸的情誼。

5/19/2012

為什麼學四聖諦學不下去

§§醍醐心語§§
        剛開始學佛的時候,聽到四聖諦裏的苦諦或集諦講得太多的苦,有的人可能就想逃跑了!因為,他會想:“我是為了要找快樂才來找佛法,現在找到佛法了,反而變成更多的痛苦,那我不學了!”
所以,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我們自己要注意、要清楚:我們受苦的原因是什麼。受苦的原因,一個是,我們沒有認清楚輪迴種種就是苦。因為沒有認清楚,然後就太執著,因為太執著就會產生各種苦,等到我們最後認出來有苦,但是那時候就來不及了。如果本來已經認清楚它就是苦的話,我們根本就不會有苦,所以這是我們受苦的一個原因。
        然後,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把受苦的原因都當作是外面的問題,而不是內心的問題。如果把它當外面的問題,那根本就永遠不可能會解決。現在我們看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滅諦靠道諦;苦諦靠集諦,所以都是看內心。道諦是內心的,集諦也是內心的,內心都是最主要的,所以我們原來「把問題的來源都放在外面、一直看外面」這個看法本身就有問題,這是我們不對,一直找外面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話,問題永遠解決不了,就會一直痛苦。
        內心也好、外面也好,不管輪迴裡面有什麼樣子的圓滿,有利就一定有弊,不可能只有利而沒有弊;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可以說:利多高、弊就多嚴重。有一點像父母親對小孩愛得多深,後面就苦得多深一樣,我們對輪迴的圓滿愈享受、愈愛的時候,後面就愈痛苦,輪迴就是這樣子。然而我們根本不認識這個情形,我們以為輪迴的圓滿不可能有弊,而把它當作是美滿的、圓滿的享受,但實際上不可能的,輪迴裡面沒有這回事!所以,我們就一直有痛苦。如果修四聖諦的話,這些痛苦就解決了。
四聖諦講滅諦、道諦是樂,這個樂根本沒有弊,它完全是利;完全是正面的、沒有負面。它的樂沒有瑕疵,而且又堅固、又穩定,它的力量一直會增長。比如說我們菩提心的這個樂、空正見的樂。菩提心帶來的快樂不可能會有苦,不可能會有一個苦跟菩提心帶來的樂在一起,這個樂一直有正面的成長,空正見也是這樣子。所以,當這個解脫道的樂有一個利的時候,根本不會有一個弊跟著。所以,如果我們要取的、要追求的,是這種樂的話,後面永遠不會有後悔,永遠不可能發現「哦!這個又不對了!」而受用輪迴圓滿之後,一定會發現「哦,這又不對了!」所以,我們學了四聖諦之後,就要了解:四聖諦教我們什麼東西?它教我們的是一個圓滿的樂跟樂的因,這個樂跟樂的因完全沒有任何瑕疵!
        我們原來認為問題的來源都在外面,現在學了四聖諦之後,就會看到問題的來源都在內心。所以要認識:四聖諦教我們的是這些東西;四聖諦教我們怎麼樣調伏內心。
         剛剛我講到,佛法一直講苦,所以有的人剛開始學苦諦或集諦的時候,就學不下去了!這個時候自己要想:我們原來沒有認識真正的苦(苦諦)跟苦的因(集諦),結果呢,後面的苦就更大。我們不可以認為現在學了四聖諦,學了苦諦集諦,反而變成苦的增加,實際上,我們透過學四聖諦之後,對苦的認識會比較準確,對苦的認識準確之後,將來的苦就不會那麼大,苦一定會減少,最後會變成完全沒有苦(滅諦)。所以,我們要不要完全沒有苦?要!我們都不想要大的苦,我們想要「完全沒有苦」,但是如果我們不願意、不想要這個「苦減少」的過程(道諦),就想馬上變成完全沒有苦的話,那是沒辦法的;我們不可能那麼快就能達到完全沒有苦的,所以要注意這一點。
         所以,就整體來說,修四聖諦對我們會帶來苦的減少,然後,會帶來完全沒有瑕疵的一些樂:沒有瑕疵的圓滿清淨的樂會一個一個增加、一直增加,這就是四聖諦的一個作用。我們要這樣子認識,不然的話,學四聖諦也可能會逃跑,這是要注意的。
---------------------------------------
§§生死課題§§
囚泳於死亡之海
         今日中國時報A14版報導:美國著名的作家/女權主義者蘇珊-桑塔格,24歲即獲哈佛哲學碩士學位,崇尚科學與理性,是堅定的無神論者,42歲乳癌末期,65歲得子宮癌,71歲才因血癌病逝。她的獨生子里夫(David Rieff)出版《泅泳於死亡之海》一書。
        回憶母親人生最後9個月的時光,里夫說:母親始終相信她可以一次又一次走出逆境....尤其前兩次抗癌成功和此生種種經歷,都驗證了她從童年起一直支撐自己那份“與眾不同”的感覺。她不相信身體的種種脆弱, 甚至不相信自己會老,她要的是存活, 不是死亡,------不計任何代價的存活,活下去,也許那就是她死亡的方式。她曾經是這麼一個百無禁忌的人,卻如此困難地能真正直接談論死亡。在被醫生第三度宣判死刑之後,桑格塔憂鬱的說: 這輩子第一次,我覺得自己沒什麼與眾不同了!她陷入焦慮,一會兒極度狂躁的失眠、緊張; 一會兒又蓬頭垢面的昏昏欲睡。她瘋狂的搜尋疾病資訊,因為 資訊就是控制”。她無法忍受片刻孤獨, 因此親近的人排出值班表陪伴她。面對努力求生的母親,里夫不禁質疑那股戰勝病魔的信念,對她是禍還是福。他更感傷如此恐懼死亡的母親, 生命不是結束於突然的意外,而是癌症這“緩慢,痛苦”的死亡。里夫在母親死後兩年依舊深懷愧疚,甚至希望代她去死,只因為“我們無法替她延阻死亡”。
        讀完這則報導,有幾點感想:
1. 外在的榮耀如名聲,財富,位階在死亡面前顯得如此渺小。
2. 再高深的理性智識也無法抵擋人類對死亡的本能恐懼。
3. 拒絕談論或思考死亡並不會幫助你接受死亡。
4. 在身強體健時若不去接近、了解死亡,到了重病之時只有無盡的恐懼而已。
5. 父母對抗死亡的慘烈,會讓親近的兒女留下無盡的愧疚。
願她已經獲得安息,願在世者都願意學習認識死亡
(作者:謝慧娟)

4/06/2012

兜率百尊之頗瓦法 / 不急不緩沒有壓力的打坐秘訣

兜率百尊之頗瓦法

頗瓦法,又名遷識法,是一種在臨終時讓人能將意識轉化到較高境界的方法。 頗瓦法據説是由大譯師瑪爾巴及蓮花生大士傳到西藏的。現在藏傳佛教四大教派都有頗瓦法,只是各派的方式略有不同。
雪歌仁波切認爲,既然大家都是對宗大師的殊勝教法很好要,那麽是不是也應該想著,今生要如何準備,下一生才能繼續承接到這個教法?於是,雪歌仁波切為大家請法。
2012316日,四諦講修佛學會恭請尊勝寺退位住持賈多仁波切講授“兜率百尊之頗瓦法”。“兜率百尊之頗瓦法”意思是指,臨終時修頗瓦法,希望下一生能到宗大師的兜率淨土,親臨傳承師長的座下學習道次第的教法,或者最低限度,下一生能得暇滿人身,學習到大師的教法。
在傳授此法時,賈多仁波切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 頗瓦法很重要,但是有人對頗瓦法有誤解,以爲只要在臨終時用這個法唸唸咒就對下一生有把握了,所以這一生就好好地享樂,也不重視佛法的學習,那真是大錯特錯了!”“我們真正要重視的,不是頗瓦法的咒語,而是趁現在還身強體壯,沒有病痛,頭腦還清楚,可以思維的時候,把握機會好好學習廣大、甚深的教法;廣大的部分就是慈心、悲心、菩提心;甚深就是空性的見地。等到臨命終時,内心能安住於菩提心、空性見上,那時則不必特別修頗瓦法,下一生一定會投生在好的地方。所以學習菩提心、空性見才是對自己、對他人最有幫助的的頗瓦法!”短短兩小時的教授,仁波切花了大半時間在叮嚀學習菩提心、空性見的重要;在仁波切身上,見到格魯教派腳踏實地學習的宗風。











-------------------------------
醍醐心語
不急、不緩、沒壓力的打坐秘訣

我們打坐的時候需要一個秘訣,即不可以太急、太緩,如果太急就會累,時間就沒有辦法延長;太緩的話,還更不行,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嚴格的話,掉舉、沉沒、煩惱,各種障礙都會進來,當然更不行。
要怎麼做才能不那麼急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譬如修菩提心也好、修空正見也好,都是完全跟隨緣起,完全跟隨法的道理、法的體性,完全跟隨我們內心的心的本性,應該可以說是最原本的自然,所以不需要特別有什麼壓力、強迫。或者應該說,它不是一個不自然的東西,菩提心及空正見這些是一個自然的東西,為什麼是自然的呢?它是跟對境的一切法的本性、一切法的實相完全符合的一個想法;還有,它是跟有境的內心的本性完全相應的,完全符合心的本來的體性的情況。所以菩提心、空正見等等一切的法,應該可以說是最原本的一個自然,是內心的一個大自然。可以說外面的一切法的本性的一個自然,就是「佛」,我們一切回到他的本性或他最原本、最自然的位置,我們能夠進入這樣的位置的話,那就叫「如來」,就叫「成佛」。所以,首先我們要了解:雖然我們有打坐、修行,也很認真,有思惟空性、出離心、菩提心,但是同時我們要了解:這些都是完全跟隨對境的法──自然的緣起,完全是「心的本性」的一個想法。
我們現在的心,是生起煩惱、跟對境的法的實相不符合,跟我們心的本性也不相應,所以我們有各種矛盾,這裡也矛盾,那裡也矛盾,完全是衝突的、完全衝突,所以越來越痛苦。造做出來的行為也完全不順、完全沒有成就,這就是不符合自然,所以會造成後面有各種矛盾。因此我們要了解:修行的時候要不要用功?要。但是同時要了解:我修行是進入我的「心的本性」,進入對境的「法的實相」裡面,我不需要特別有什麼壓力,我就進入本來存在的自然的體性裡面而已。如果了解這部份的話,我們就比較會放鬆,就不會太急。所以,有時候,打坐的時候,一邊思惟菩提心、空正見的道理,一邊也了解:「這是心的本性,這是心的原本的一個位置。」有這樣的感覺的話,我就比較容易吸收這個法進入我的心續,法就比較容易跟我的心續連接。                                                
(摘自2010-07-03仁波切中文講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