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015

2015年4月份會訊(4/28更新)

§§學會公告§§
因仁波切臨時有要事,故4月28日(二)<攝類學>停課一次。
因翻譯老師出國請假,故4月27日(一)<實執諍論>、4月30日(四)<釋量論>停課。
為方便上班族同學上課,自於4月21日開始《攝類學》上課時間改為19:30~21:00。
因卻佩格西主講之<毗婆舍那科判>還需要3~4堂課才講完,所以此堂課還要延至4月底結束。雪歌仁波切<廣論毗婆舍那>之復課將予以順延。
今年清明節國訂連休為4月3-6日。學會除在假期第一天舉辦清明法會外,整個假期的課程均停課。
卻佩格西講<廣論毗婆舍那科判>將在4月10日結束。之後同時段將由雪歌仁波切繼續講<廣論毗婆舍那>,進度為:第492頁第11行。
大顯法師之研討班、念佛會、氣功班,自4月起上課地點移至:新北市永和區竹林路4號2樓台灣慧焰藏傳佛學會。
<藏傳佛教繪畫藝術>自4月份起回復於每月第2、4周週三晚上7:00-9:00上課。本月份上課日期為:4月8、22日。
--------------------------------------
§§特別活動通知§§
清明誦地藏經迴向祖先法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讓我們在這時節,累積善業功德,迴向祖先,與祖先一起結上成就佛道的種子因緣。
(註:學會提供超薦表之填寫,請於上課時在班上填寫)

時間:2015年4月3日(五)9:30-11: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5 樓
----------------------------------------
§§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書影會~《黑之雨》

        現實生活中,一個在職場上換了多個老闆之後仍感到無法施展所長的人,在待業了一段時日,欣喜遇到一個能賞識期才能的老闆,又被以一件關於其所做過的有違傳統的事情為由,關起接納的大門之後,卻馬上反悔再聘任時,那該如何?回頭接受聘任嗎?接受後真的會就此大展所長飛黃騰達嗎? 
        電影《黑之雨》就描述了這樣的一段故事。「懷才」的是一位劍術高超的日本武士三澤伊兵衛,「不遇」是他那善良、古道熱腸的個性與武士這一行有所衝突造成的,以至於自己成為浪人,妻子也跟著受苦。他如何調適這些由不得自己的劇烈轉折......,值得我們深思。
        人性的「執著」與「放下」,是人格特質充分的呈現,平日五蘊熾熱的煎熬,我們可以怎麼解套?本片富含哲理、趣味性與美的豐富意象,令人自在享受心靈洗滌!真不愧是名導演黑澤明的精神遺作,<由黑澤明嫡傳弟子小泉堯史根據黑澤明遺稿所改編導演的>。榮獲許多大獎自是實至名歸。

時間:2015年4月19日(日)13:30-16: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4 樓
--------------------------------------
2015年4月常態課程表

4/01/2015

如何面對生死(四)

穹拉仁波切講 / 吳翠雯翻譯

五力之三:祈願力

  把自己曾經造過的善業,好好地祈願,願來世能得人身、值遇佛法、好好修行。

  臨終前,若你內心的祈願是:願我能生到某個國家,然後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這種祈願,可不是修行者的做法。

  想想啊!如果在我們要死亡的時候,我們的祈願是:希望能夠再投生到這個國家,希望能夠再度吃好的、住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假設它真的成真了,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因為呢,當你再投生到同樣的,你照著你的想法,你投生到某個國家,然後享受衣食住行都很美好,頂多給你過幾年,七十年好不好?七十年之後呢,還不是又要再面臨死亡這件事情。而當你用完了這些你的祈願之後,接下來的,再下一生你會去哪裡呢?如果去三惡道的話,那麼你在死前,現在的這個祈願成真,到底有什麼值得高興?或是覺得了不起的呢?

  很多人祈願來生能夠投生極樂淨土,為什麼?因為投生到那裡去,可以親見阿彌陀佛,然後在阿彌陀佛的周圍有包括觀世音菩薩在內的諸大菩薩。投生到那裡去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在阿彌陀佛面前親聞佛法,能夠在那樣子的環境裡面,好好的去實修大乘教法。是為了這樣的目標,所以祈願投生到極樂淨土。而不是因為極樂淨土的衣食住行好、環境與房子很美才去的。

  也許有的不相信極樂淨土的存在,這樣的人應該如何祈願呢?也許可以這樣想:「有些佛教徒說有極樂淨土,如果它真的存在,願我能投生到那裡。」

  此外,彌勒佛住在兜率淨土,你也可以祈願投生到兜率淨土,親見彌勒佛、宗大師、阿底峽尊者,在他們面前聞法。如果你內心裡面你想去的地方是兜率淨土,那麼你就要先了解兜率淨土的種種功德,往生之時,憶念兜率淨土的種種功德,祈願能順利投生。

五力之四:串習力

  以上這些思惟,如果有時常串習,當病重即將往生之時,就會因此很容易同樣地如此思惟,一旦能投生淨土的因緣俱足,能夠如願投生到淨土的機會就很大。

五力之五:牽引力

  知道到自己就要死了,因而感到害怕的時候,試著這樣想:凡有生必有死,我沒有不死的權利。既然必須死,那就希望我的來生能獲得一個可以好好學法的人身,願能因此成辦更多眾生的利益。在利他的念頭中往生,來生一定會有好的投生。

  從前在拉薩有條大河,當時並沒有橋。有一對母女在過河時,雙雙被湍流的河水沖走。在她們兩個都快要滅頂之前,兩個人心裡想的都是對方。女兒心裡想著:希望媽媽可以不要死、希望媽媽可以獲救;媽媽的心裡也想著:希望女兒不要死、希望女兒可以獲救。後來,當她們的屍體被找到的時候,她們兩個的臉上都呈現著極好的瑞相。由於臨終時她們都是懷著利他的心而死,所以她們的來生都投生到很好的地方去。

  以這個例子類推,身為父母者,在要往生的時候,如果是在祝福自己子女的心情中死去,祝福孩子們能夠有好工作、好的人生、遇到好的遭遇等等,由於是在希望利益對方的想法中往生,應該也會有好的來生。

  不過在那個時候,父母必須注意到的是:必須設法減低自己對於孩子的貪著心。在那個時候,如果發現自己的貪欲很重,應該要這樣想:我會死,有一天我的孩子也會死,有生必有死是法性,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不想跟他們分開,這是一種沒有用的想法。對於孩子,我不應該貪著,而應該要祝福他們,希望他們都能夠擁有好的人生。以利他心而不是貪著心為子女祈願,這是在利他心中往生,便會有好的來生。

臨終時如何運用三士道思惟與實修

  對於一個以下士道為主的實修者而言,臨終時會修皈依;如果是以中士道為主的實修者,臨終時會思惟輪迴過患與解脫果位;如果是以上士道的實修者,臨終時會思惟菩提心。就像這樣,實修道次第的人,會把道次實修與死亡做結合。

  以臨終前修皈依為例,修皈依,必須先思惟三寶功德,你可以自己盡力思惟,也可以請親友提醒,而後跟佛祈求、唸誦佛名號,這樣會很有幫助。

  你所祈求的佛,不一定只限於本師釋迦尼佛,可以選擇自己覺得相應、信心強烈的佛去祈求,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如此思惟:我現在要死了!不只是我,一切有情都是如此。願我與一切有情都能擁有好的來生。

  你可以祈求的對象可以有很多選擇,包括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度母、地藏王菩薩等等,你可以每一尊都祈求,也可以只向其中一尊祈求。不用擔心自己這樣做會顯得不夠周到,諸佛菩薩絕對不會嫉妒彼此的。

  凡人或許會有這種反應,某人去拜託某甲幫忙,卻沒有找我幫忙,我或許會感到不高興;但佛菩薩們絕對不會如此,拜託了其中一位,其他諸佛菩薩都會一起來幫忙的。我知道在藏人社會裡,有些人會擔這種心,擔心自己只跟宗大師祈求,卻沒跟蓮花生大師祈求,可能會讓蓮花生大師不開心。然而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只要向其中一尊祈求,一切諸佛菩薩都會答應你的請求。

  若是實修中士道的修行者,臨終時應該思惟解脫果位與輪迴過患。

  如果是一個上士道的實修者,在臨終的時候,主要要修的就是菩提心。如果可以在修菩提心的狀態中往生,來世絕對可以得到一個可以實修大乘法的人身,對於這件事情,我可以簽名保證喔!

  菩提心是一種利他心,雖然對我們來說,要真正生起菩提心很困難,但是我們都可以做的,就是盡力的去利他,而對象包括我們自己的父母、子女,或者是先生、太太等等。盡力想要幫助對方,其實這也就是一種利他的心。

  在我們要往生的時候,絕對不要咀咒自己的敵人,希望他在自己死後會變得更慘。雖然他是敵人,但依舊要祝福他,願他能夠長壽、無病、事事順利,要如此的去為他做祈願。

  藏人有些口頭禪很不好,例如咀咒對方不得好死,在受大苦中死亡等等,這些口頭禪是很不好的種習慣。哎啊,不過我講的這些藏人的缺點是過去的時代,這個時代已經不同了。我想現代藏人已經沒有說這種話的壞習慣了!麻煩大家不要記住這些話啊,哈哈!

  你們華人應該不會講這種壞話的習慣吧!(翻譯說:華人也會說。)也會啊?喔!那我們都一樣的!

  無論任何時候,即使面對非常不喜歡的人,也應該祝福他。

  為什麼我們跟某人會成為敵人呢?其實是惡業所導致的結果!只要善待、祝福對方、用更多的慈悲心去面對這樣的關係,便能使得已造的罪業變小、福德資糧增長。由於淨罪集資的關係,這種敵對的關係也會慢慢得以改善。(待續)

一場觀修,兩位師長

2015年穹拉仁波切速疾道觀修營活動心得與剪影

        他,就是那麼慈悲,鼓勵再鼓勵,叮嚀再叮嚀,勸說再勸說,心心念念,就是不離勸發菩提心。穹拉仁波切苦口婆心的說:發菩提心很難,但隨時都可以祈願發菩提心。不管行、住、坐、臥,搭公車、上班、開車...,隨時都可以祈願;不管你是甚麼身份,做甚麼工作,都可以祈願發菩提心;盡管你是給小費、送朋友花或小禮物、或開派對等,都可以算是佈施,都可以成為生起菩提心的因。
        生活中點點滴滴既然都可做為發菩提心的行持,看來似乎行之簡單,但仁波切又說,若要生起菩提心的證量,還是得從努力研閱經典,多做思惟下手。這是仁波切慈悲中透露出的嚴謹。
        他,堪仁波切尼克住持,幽默不拘小節,但在他上師面前,他是個拘謹的小孩,不苟言笑;他,身為一寺的住持,掌管寺院三百多僧人的生活與學習,但在他上師面前,他是個卑下的僕人,做牛做馬地服侍仁波切的生活。他跟穹拉仁波切的師生關係如同父子。
        觀修營中,堪仁波切在仁波切講完教授之後,帶同學們觀修仁波切的教授,他總能抓住他上師的教授精髓,沒有超過,沒有不及。在穹拉仁波切的光環裡,他甘心地讓自己當仁波切的影子,不敢也不願意發光。看他的行持,猶如在閱讀廣論的依師軌理!
        我們,參加觀修營的學員,是累積了多生的福報嗎?怎麼如此有幸,竟能在這一個共修的機會,得到兩位如此殊勝的師長來指導!(學員 黃楠)

3月4日劍潭活動中心演講



3月6-11日華藏園區觀修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