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念六字大明咒
思惟「四聖諦的次第是修行的次第」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唸佛、持咒、打坐
…等等,做這些集聚資糧的事情,能不能達到它的效果,跟能不能變成真正的修行,兩者是一樣的道理。真正變成修行的話,它的效果就出來了!所以它的效果要出來,或者變成真正的修行,要靠什麼呢?靠的是要先有一個次第,這個次第對的話,它就變成修行,它的效果就會出來。要思考什麼樣的次第呢?思考四聖諦的次第。
以唸六字大明咒來說,我修這個法之前先要有什麼看法呢?我先要具足苦諦、集諦、滅諦這方面的思考――比如說,我現在遇到這個人不喜歡我,那個人不喜歡我,我也非常討厭他們;這些都是苦果。領受人家都不喜歡我的這個苦果,一定是以前有造業,造了什麼業呢?我一定有造傷害人家、讓人家不高興的業,因此,這一生,許多人都跟我不相應,沒有什麼理由地不喜歡我;我也覺得沒理由地討厭他們;這是因為我前世一定做了沒有照顧他們的心、傷他們的心的這種行為。所以我們先要把這個果與這個業連接。
那麽這個業又是從哪裡來的?這個業,是我「對任一眾生沒有愛心,沒有慈心」這種心態而來的;有這種心態,我就造這種業;如果我沒有這種心態,就不會造這種業。所以,由於我心裡有「不愛眾生,對旁邊的人不慈悲」的心態,我就造這種業了;這種心態就是我的煩惱,我的不好的心就是集諦。業與煩惱,就是集諦。
我現在需要怎麽做呢?我不喜歡「人家討厭我,我也討厭人家」,我要脫離、改變這種情況。我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從「因」改變;這個果從業與煩惱來的,所以我要從因―――業與煩惱―――改它,特別是從煩惱這裡改。怎麼改呢?我需要有一股非常強的力量,給予眾生圓滿的愛與慈悲的心;我得到這種心,就能斷除業與煩惱――對眾生沒有愛、不慈悲的這種煩惱;然後,能夠把因煩惱而造的不好的業,以及由不好的業感出來的果都去除。
業、煩惱、苦果都去除的境界,像什麼樣子呢?像觀世音菩薩的果位!達到跟他一樣的果位,是我的目標;這是非常好的境界,這是我的目標、是滅諦的代表;我祈求達到這個目標,要達到觀世音菩薩這種境界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我要跟他學習,學習他引導的這個法,我對他祈求,所以我就唸六字大明咒。這就是道諦的代表。
我前面已經有這些思惟,非常清楚知道去除業與煩惱、苦果的這些道理,我就祈求觀世音菩薩,我要跟他學習,然後我就唸六字大明咒,這樣的時候,自己的心態自然會改變,不會像以前那麼糟糕,對周圍的人不喜歡、不慈悲…,這些一定會改變!因為我已很清楚它將會帶來什麼果報,所以一定會改變。改變就是修行,於是修行的效果就出來了!
如果沒有前面這些思考,我直接唸六字大明咒,修行的效果就不會出來,還有可能會增加執著心――覺得自己跟觀世音菩薩比較接近,於是對其他眾生更瞧不起、更有距離,覺得:「我比你們接近佛菩薩,我跟你們不一樣!」這樣的話,就還是沒有效果嘛!
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不管我修什麼樣的法,要讓它變成修行,要讓它的效果出來,所靠的就是前面的這些思惟;前面的思惟正確圓滿的話,後面修行的效果一定會出來。
宗大師在廣論裡說,我們拉弓射箭,如果沒有看到靶,那麽箭要射到哪裡去?一樣地,唸六字大明咒,不清楚靶在哪裡,射也沒有用,可能還會射死自己。唸六字大明咒,若增長執著,反而會害死自己!「看到靶」的意思是,這些問題是從哪裡來的?把這個「因」搞清楚,集諦就像靶一樣;然後,我們的箭打到這個靶,才有效果。所以,我們修每一個法,一定都要有這樣的次第。(摘自2008年仁波切講四聖諦第1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