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2013

四諦2013年10月份會訊(10/22更新)

§§學會公告§§
10月份仁波切的常態課程仍將暫停一個月,仁波切並預計於10月底回台灣。
-----------------------------
§§特別活動通知§§
雪歌仁波切深圳禪修營   (10/22 NEW!)
感謝深圳地區同修的請法,仁波切在回台灣之前,將在深圳將主辦兩天半的禪修營。
這次的禪修營會以奢摩它為禪修主幹,再輔以道次第的知見。四諦將會選擇課程開示的部分進行連線。歡迎同修一起來共修。

時間:2013年10月28日(一)、29日(二)早上8:30-9:45、10:15-11:30,下午14:15-15:30、16:00-17:15;10月30日(三) 8:30-9:45 總結,共九堂。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5 樓 (視訊連線)
----------------------------
雪歌仁波切《三十七道品》教授
仁波切將於明、後天講授《瑜伽師地論》的《三十七道品》。中心提供同步視訊轉播,歡迎有興趣的同學一起來聆聽教授。

時間:2013年10月9日(三)上午9:30-11:30、下午2:30-4:30、10月10日(四)上午9:30-11: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5樓
----------------------
《金剛經》~雪歌仁波切講授
應大陸同修之請法,仁波切將於大陸的連假,以五天十五堂密集課的方式,講解中國人極為熟悉的經典《金剛經》。仁波切將以《金剛經》來傳達世尊對般若空慧的實相密意。為了讓聽聞的同學(因爲有很多人是初學佛者)不會覺得太無聊,仁波切還特於課程中間穿插了早課時教打坐共修,近午時教百字明持咒共修。
佛學會將全程連缐,同步播放。無法全程參加的同學,也歡迎隨緣參加如此盛會!

時間:2013年10月2日(三)-10月6日(日),詳情見以下課程表。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4 樓
----------------------------
每月一日精進共修

時間:2013年10月27日(日)  9:00-11:00 二勝六莊嚴禮供共修 / 13:00-15:00拜三十五佛懺共修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5樓
--------------------------------
§§新課程通知§§
《廣論》奢摩他研討班
藏傳佛法止住修的方法爲何?九住心的禪修過程爲何?如何以觀佛像來修禪定?歡迎一起來探究宗大師怎麽說。

主講人:大顯法師
時間:2013年10月16日(三)起,每星期三晚上7:00-9:0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4樓
---------------------------------------
§§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書影會~ 《窮得只剩下錢》

        「生命因為付出了愛,而更為富足。」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句。《窮得只剩下錢》這部2009年印度相當真摯感人的電影,榮獲國際許多大獎,恰恰成功地詮釋了這句話,讓人深切地反思關於富足與貧窮一個真正衡量的尺度。在資本主義盛行的氛圍裡,那不斷被慫恿與刺激的消費模式,不僅挑起人們的欲望,更在那樣的情境裡,讓人衍生財富決定一切的錯覺。然而,真的如此嗎?藉由這部電影或許得以提供更多的思考。
        印度是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本片透過這強烈的對比彰顯出生命的本質與存在的意義。統整全片的一位老者,唱著一首充滿問號的歌曲,樂音中浸潤了濃郁的情感;而情節既曲折詭異又溫馨樸質,最後沒有答案的結尾更是扣人心弦。
        你想中一張心靈的樂透嗎?請一起來尋寶吧!看進心坎裏,不快樂也難啊!

賞析者:鄭彩仁女士
時間:2013年10 月13日下午1:30-4: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4樓
---------------------------------
2013年10月份上課日期 
1.高階深入課程 
每週一 晚上19:00-21:00 <釋量論成量品 > 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11:30-13:00 <入中論根本頌>  本月停課
每周五 下午14:00-16:00 <入中論善顯密義疏消文> 本月停課 
2.中階主要課程
每週一 早上9:30-11:30 <實執諍論> 本月停課
每周二 晚上19:00-21:00 <攝類學>   本月停課
每月周三下午14:00-16:30 <毗婆舍那研討> 10/9、10/16、10/23、10/30 
每周三 晚上19:00-21:00 <地道研討><奢摩他研討> 10/2、10/16、10/23、10/30 
每周三 晚上19:30-21:00 <攝類學線上研討> 10/9、10/23
每周四 早上8:45-11:30 <觀修營錄影重播> 10/17、10/24、10/31 
每週五 早上9:30-12:30 <廣論毗婆舍那+研討> 本月停課 (10/11、10/18、10/25研討照常研討照常) 
每周五 晚上19:00-21:00 <廣論研討> 10/4、10/11、10/18、10/25 
每周六 早上9:30-11:30 <廣論> 本月停課 
每周日 早上8:00-9:30 <入行論> 本月停課 
每周日 早上10:00-12:30 <宗義建立+研討> 本月停課 
3.初階入門課程 
每周二早上 9:00-11:00 <佛法入門> 本月停課 
每月第一個周三下午2:00-4:00 <念佛實修班> 10/2 
每月第二個周三晚上7:00-9:00 <集資淨罪班> 10/9
每周六 中午 10:00-12:00<十二緣起研討班> 10/5、10/12、10/19、10/26 
每周日 早上10:00-11:30<四聖諦研討班> 10/6、10/13、10/20、10/27 
4.藏文佛典導讀(俱舍論) 
每周一 早上9:30-11:30 10/7、10/14、10/21、10/28 
5.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每月一堂 周日 下午1:30-4:30 <書影會> 10/13 
---------------------------------
北部以外欲參加課程者,請連絡 
*台中阿底峽佛學會 04-2326-8347
*彰化佛學班(1) 0953-954-900 葉師兄
*彰化佛學班(2) 0911-922-466賴師姊
*新營佛學班 0921-291-539謝師姐
*台南佛學班 0933-351-551陳師兄
*高雄佛學班 07-7010-818 林師姐
*高雄菩提講修佛學會0921-688-567張師姐
*高雄般若佛學會 0972-109-893 李師姐 (近台鐵高雄站)
*台東佛學班 0937-601-655 林師姐
*美國南加道次第佛學會 1-626-4971278 孫師姐
 *澳洲墨爾本61-407-805-048王師兄

10/03/2013

如何以止觀修習道次第

止觀是大、小、顯、密、外道一致公認為必要的修行工具

        止跟觀到底是什麼?我們先要了解: 止跟觀是工具,它不是什麼法。比如說,修小乘的法,是用止觀的工具修小乘的法;修大乘顯教的法,也是用止觀的工具修顯教的法;修密乘的法,也是用止觀的工具修密乘的法;連外道也是用止觀的工具修他們的法。所以我們要認識清楚:止觀是修法的工具而已,不可以把止觀當作是一個法。它是共內、外道,而內道的大、小乘,還有大乘裡面的顯、密,大家都公認為必要的修行工具。

止觀讓我們的心與所修的法成爲一個體性

        接著就會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止跟觀是修法的工具?為什麼修什麼法都必需用要這個工具,不管小乘、大乘或密乘?

        我們要了解,我們修行的目標,就是;我們的心跟所修的這個法能夠變成完全一體。修小乘的法也好、修大乘的法、修顯密的法也好,不管修行什麼樣的法,「我們的心跟這個法變成沒有距離,變成一個體性」,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怎麼達成這個目標?用什麼工具是最好呢?那就是止觀。修止的時候,身心會有一種快樂;修觀的時候,身心也有一種樂;用修止、修觀這工具的時候,我們身心裡面就會有樂一直出現。而我們的心本身,跟我們的感受是離不開的,心識本身就會有感受,所以,心跟感受是永遠不會分開的。當我們的心修這個法的時候,有影響到感受的話,心就能夠做到永遠跟這個法一體而不想離開。如果這個感受方面沒有受到甚麼影響的話,這個法跟心自己本身一定會有一個距離。

        所以,怎樣把這個法拉到心自己的感受裡面呢?用止觀這工具的時候,這個法對心自己的感受方面,就會產生非常大的一個影響。這個時候,心就慢慢慢慢地跟這個法愈來愈接近,最後,心跟這個法完全變成一體,這是有希望的。所以,為什麼把止觀當工具,原因就是如此。

        有一些人沒搞清楚,一講到「身心輕安」的時候,就以為止的身心輕安,跟觀的身心輕安差不多。有這種以爲的話,是不對的。止的身心輕安或奢摩他的身心輕安與毗缽舍那的身心輕安,相差太遠了。還有,有的人把止跟觀,當成是一個等級,不是這樣!止有很多的等級、觀有很多的等級,不是只有一種。連外道也會談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些嘛!他們有初禪的止觀、二禪的止觀、三禪的止觀、四禪的止觀、空無邊、識無邊這些等等,每一段的止觀,它的等級都不同。所以,止觀本身也是有非常多的等級。

        外道都這樣子了,當然佛教裡面也是一樣的。比如修小乘的止觀等級跟修大乘止觀的等級都不同。簡單來說,一個大乘修行者的心的穩定力,與一個小乘修行者的心的穩定力就不一樣,一個像須彌山一樣,一個像台灣的玉山一樣,所以這個穩定力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修行者,他們的觀的力量完全不同,主要是因爲所修的這個法不一樣,修這個法的時候,對這個法的定力出來的時候,這個定力就不一樣。緣不同的法所生的定力跟觀的智慧,都有不同的層次。所以我們認止觀本身的時候,可能誤以為止觀都是一樣的,比如,外道也講止觀,喔!止觀;佛教也講止觀,喔!止觀,就以爲都是一樣。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止觀各自有好多等級。所以我們也要清楚,止觀本身有許多等級;同樣地,以止修或奢摩他生起的身心輕安,跟以毘缽舍那修生起的身心輕安,也相差太遠了。先大概知道這些道理。

  所以,我們的心緣一個法,然後跟它愈來愈接近、愈來愈接近,這樣子修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用止跟觀的這種方式修的話,我們的心真的會跟這個法變成一體。

        總結來說,要了解,所修的法,是一個能讓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修這個法的時候,也要跟離苦得樂的感受連在一起,如果連在一起,修的時候,就真的會有一個很實際的修的感覺。這樣子連接的話,那就不是把它當一個理智的學問而已,而是我們自己內心裡面真的有一個感受,身心的感受方面會一直提昇。所以,我們要清楚,為什麼止觀是那麼重要的工具,沒有止觀就修不成任何法,這是理由之一。

止,幫助我們驅除對所修法的障礙;觀,幫助我們聚集對所修法的助緣

        另外一個理由是,這個止或者不散亂,它會幫助我們去除或遠離內心裡面修法的障礙,這是止的作用。然後觀,幫助我們把為修這個法的很多順的因緣抓起來,利用起來,這是觀的作用。所以,把所有的違緣去除,把順的這些因跟緣都具備,然後把它利用起來的,這兩個工具就是止觀。

        善用這樣子的方法的話,那就不得不生起證悟的果報了。因為,用止,把修這個法的所有障礙遠離了;用觀,把修這個法的順的因跟緣都具備,而且利用起來。有這二者的結果,我們們心中就不得不生起對這個法的體悟。

        不管修什麼法,當然都是依賴緣起,所以當修這個法的逆緣去除,順的因緣具備的時候,肯定會生起証悟。所以,止跟觀就是這個作用。這是為什麼需要止觀的另外一個原因。

止觀雙運幫助我們心與所修的法於上座下座不分開

        第三個原因就是,當止跟觀雙運的時候,到最後這個觀跟止好像變成互相幫助,同時可以修的感覺。這就會幫助到我們上座跟下座兩個階段,心都不會跟所修的法離開,上座、下座好像沒有什麼區分的感覺。宗喀巴大師在《廣論》裡面有講到為什麼需要止觀雙運,他說,沒有止觀雙運,就不會有成佛的時候,不會有後得跟根本定是同時的時候。「後得跟根本定是同時」的意思是:後得跟根本沒有什麼區分,感覺好像都一樣的一種狀況。如果這樣子狀況的話,我們的心跟所修的這個法,上座跟下座沒有區分的感覺。所以,止觀就是這麼重要的啦!

以隨順的止住修、觀察修修習道次第

        我們現在比如說修暇滿義大難得,或者修皈依、業果、出離心或四聖諦、十二緣起、然後菩提心等等,宗喀巴大師也有講到,修這些法的時候,沒有必要要有很高的止──奢摩他,一般的止修就可以了;同樣的,也沒有必要要有很高的智慧--毗缽舍那,一般的觀察修就可以了。宗大師有這麼談到。這是確實沒有必要那麼高的,所以,現在我們就是按照宗大師說的隨順止觀來觀修道次第,所以要求不用那麼高,以一般的止修跟觀察修的方式,修暇滿義大難得等等這些法。

        雖然隨順的止觀要求不是那麼高,但是,還是起碼有一點點的身心輕安,一定有。止修,它會遠離很多內心裡面的障礙,當各種各的、讓心很亂的煩惱障礙遠離的時候,心裡一定會有一種平靜;心平靜,就會影響我們身體裡面的氣,於是一種平靜舒服的感覺肯定會有。所以一般的止修,會讓我們身心裡面有一種舒服的感覺;觀修也一樣,會讓我們身心也相當舒服。這兩種的舒服也有一點不一樣:止的階段身心裡面的舒服,沒有辦法勝過觀察修這種身心的舒服。觀察修時的舒服,是徹底破除一些錯亂的想法,這種好像真的通達的感覺,就會有一種舒服;止的階段因爲是遠離障礙,好像我在避開它,這樣也會有逃避、遠離障礙的這種舒服,因此這兩種舒服當然也就會有很大的差別。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一定有舒服的感覺,這種舒服會幫助到什麼呢?會幫助到我們的心有好的一個感受,這個好的感受,會讓我們就更想跟這個法親近,是吧!

        比如說,我們沒有認出人身無暇圓滿、義大、難得的時候,我們平常都在錯亂的認定當中,我們不會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像天天一直在浪費自己的生命,有的甚至走向自殺。這樣子一個散亂結果,就是天天不快樂,好像沒有一個前途,什麼都沒有做好,結果就是愈走愈痛苦、愈走愈痛苦。所以這些都是我們不認識暇滿義大難得的一個負面的結果。就是這種錯亂的想法而影響我們的行為,然後我們就愈來愈痛苦。所以,怎樣讓我們遠離這些情形呢?那就是以止觀的方法緣暇滿義大難得。我們一直修止跟觀的話,會讓我們對自己的生命、生活有規劃,有安全感。

        還有一點要交代大家,我們在這裡修的時候,先會用觀察修,然後再止修。因爲我們是依照格魯派道次第的修行方法,所以我們座上修的時候,要先觀想面前有上師,宗大師或者整個傳承上師,想一個也可以,想多個也可以。我們要對他們做祈求,然後也觀想一下,一些甘露從傳承上師那邊降下來。這是從外面的一個加持作用。我們先要用自己的智慧能力想一想要修的這個法的內容,然後修的有不足,需要補充的時候,就要祈求佛菩薩加持。我們修的時候大概的順序是這樣子,就是先自己想,然後再祈求佛菩薩的加持。#

10/02/2013

觀修指引(二)

同學問:請問仁波切,在觀修「人身暇滿、義大、難得」後,內心生起一種幸福的感覺,接著止修時,是將所緣放在這種幸福的感覺上嗎?因為止住修時,內心要專注在一個所緣境上,所以這個所緣境是幸福的感覺嗎?

仁波切答:觀修「人身暇滿、義大、難得」後,產生自己很珍惜的感受,這種把自己往前推動的一個正面的精神,一定有它的好的東西,這個感受本身是一個心法,所以,它一定有它的所緣、它的境,這個境不是單單理解的一個道理而已,它上面就有一個很美的部分。

        比如說,我們看這個杯子,「這是杯子」,與「很喜歡這個杯子」,這兩個不一樣。喜歡杯子的時候,它上面有一個美的東西。看它是杯子,跟很喜歡它,這兩個心看的時候,兩個的對境有一點點不同,一個是單單「這是杯子」,一個是它上面有一個美的特質,是吧!
        一樣的道理,對這個暇滿、義大、難得,修了之後,自己身上就有一種非常珍惜的美好的特質。這個特質就是歡喜,現在這是真正的對境,所以就安住在這個境上面。
        現在這樣講你們可能覺得難懂,所以我以前就只是簡單地講:“觀修時生起感受,就安住在這個感受裡面就可以了。”像這樣講,可能對你們比較容易懂:“喔~在這個感受裡面安住一下。”是吧!像這樣簡單地講,不是代表沒有真正一個對境,實際上還是有一個對境!但是我把這個對境講給你們聽的話,你們會更糊塗,你們會想:“安住在哪裡啊?有什麼美?”這樣就會更沒有辦法安住。所以我平常就只是講:“在這樣的感受裡面,心就享受這個感受,這樣安住就可以了。”就這個意思。

同學問:靜坐時聽覺會變的比較敏感,有的時候會受外面的聲音干擾,無法繼續靜坐,這種現象應該怎麼樣改善?

仁波切答:首先,當然我們對「散亂」要有點反感,是吧!散亂本身就會讓我們的心勞累,有種種問題。如果想遠離散亂的心很強的話,散亂就比較少一點;如果我們對它的反感不是那麼強的時候,就容易接受散亂的情況,心容易受外界干擾。一方面對「散亂」反感,一方面對「安住」這方面非常歡喜,這兩個心很強的話,散亂就不會那麼多,這會有一點作用,但不等於就可以完全解決散亂的問題。

        另外一點,散亂的時候,比如說,現在聽到鳥叫聲,有時候我們對這些鳥叫的聲音,會有一點喜歡:“喔!這個大自然,鳥叫的聲音真好聽!”念頭裡面有這東西,心就容易被拉走,就會散亂。
        那這時候我們就想:“喔!這個沒有什麼可貪的。”比如說,想無常、苦等等這些法,總之,這個宇宙整個都是有漏的、無常的,沒有什麼可以貪著的,而心上的功夫要培養,纔是真正可靠的;宇宙裡面不管聽到的、看到的、什麼美、什麼好,都沒一個真正好的、可以依靠的,都是無常的。
        這個無常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有時候也可以用在比較好的方向,而現在我們用的,是從無常壞的、過失的這個角度去思惟,像苦諦裡面講的:輪迴是無常、苦、空、無我,這是講過失。所以就過失的這個角度看對境的時候,心裡面已經安立:“喔!它不好哦!”當心被吸引的源頭已經破了,心就不會被吸引。就是這樣思惟。
        《廣論》奢摩他也有講到,我們心掉舉的時候,就要思惟無常。這個意思是,掉舉的時候,不是只有思惟自己無常,也要思惟讓我們產生散亂的這些對境是無常。思惟它是無常之後,我們被它吸引的這個源頭已經破了;破了之後,心就不會被它吸走,然後心就比較容易能夠緣在該安住的地方。(摘自2013觀修營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