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心語§§
2015年6月9日
雪歌仁波切講於四諦講修佛學會
攝類學裡的內容,都是重要的,為什麼呢?因為它是把《釋量論》或者陳那和法稱二位論師的論典裡面,最主要的大綱或最基本而且最關鍵的一些必須要懂的東西,收攝在一起編成的一個課程。所以我們從這個名字應該可以理解:它的內容都重要,沒有一個不重要的。
攝類學裡面因明邏輯是重點,同時也教一些佛法裡面最常用、最基本的名相和它的定義。這些定義或名相本身是和法理結合的,佛法裡面的很多道理就要和這個結合的。
五部大論裡,最重要的是般若和中觀。三大寺以十二年學般若跟中觀,此期間,每年要花一個半月學《釋量論》。
一個大乘行者成佛的這條道路,不管情上、智上都要一直成長…,最後,情上、智上都變成圓滿,那就能夠得到菩提心和空正見都圓滿的結果――佛的法身和色身。所以,五部大論裡面,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般若和中觀,對這兩個非常重視。三大寺的格西裡,最普通的格西學位起碼也要把這兩個學通,意思就是,對一個大乘的修行者來說,必須要學的東西就是中觀與般若這兩個。
我們學般若和中觀的時候,同時也要一直配合的,就是《釋量論》――邏輯這一塊。比如說般若,般若指的就是廣行的內容,就像《廣論》開頭講的:「《廣論》是《現觀莊嚴論》的教授」,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需要花十二年左右學中觀、般若課程,這段期間,每一年差不多要花一個半月學《釋量論》。意思就是:不管廣行的法門也好,中觀的智慧的法門也好,我們學的時候,不是那種沒有思維,或者學的時候有點不清不楚的學習;而是必須要很清楚,然後要分析。要用這種方式學習,就必須要配合這種邏輯的思惟、邏輯的分析。
所以我們學《釋量論》的時候,不是必須幾年內把《釋量論》讀完、然後才讀般若、中觀,或者是讀完般若,還沒讀中觀這中間,特別把《釋量論》整個讀完,不是這樣子,而是每年花一個半月把《釋量論》讀一下、讀一下。這樣子安排是因為不管廣行的法也好,智慧這方面空性的法也好,都必須會用邏輯的方式思維分析,因此就每年安排一個半月學習《釋量論》。
從三大寺的課程安排,我們可以理解:五部大論裡面,我們很重視般若和中觀,這是一個大乘行者必須要的。學習般若和中觀,不管什麼階段都需要《釋量論》,所以才會每一年這麼安排。而《釋量論》最略的就是攝類學的這些內容,那就更必須讀。
達賴尊者主張從佛教的科學、佛教的哲學得到智慧、見解,然後真正進入佛門。
我們佛教本身是一直講道理,從而得到一個智慧、一個見;然後用這個見決定怎麼樣去取捨,取捨的時候才叫佛法。所以,這三個裡面,前面是屬於還沒有入佛門,第三個階段,才真正有點入佛門,或是心裡面對於佛有一種相信,然後有“我要跟著你走”的想法。所以前面那兩個階段沒有必要信仰佛教,也沒有必要受戒;它是大家都可以探討、研究的一個東西。第一個是科學,然後是一種見解、哲學的見解。這兩個是和“有沒有信仰”沒有什麼關係的,是大家都可以探討的。
達賴法王這麼多年,一直辛苦地為佛教的科學、佛教的哲學這兩個主題,收集佛法裡面大藏經裡面很多東西,安排一些課程,然後把它編成書,已經出版三本這麼厚的書了。
我們現在探討學習攝類學,裡面有佛教的科學,科學的後面就有一個哲學。有了這兩個基礎之後,就是入佛門,或是自己怎樣去取捨、選擇一條路。以基、道、果來說,科學和哲學屬於「基」,是聞思的階段;「道」就已經入佛門了,怎麼樣取捨,最後這條道路有一個「果」。
佛陀和印度的祖師們如何帶眾生?
達賴尊者這麼分析,是因為原來釋迦牟尼佛講《三轉法輪經》的時候,已經有這樣子分析了。「三轉」的意思是對四聖諦講了三次,第一次講四聖諦時,他根本就沒有說“你要取什麼,捨棄什麼。”他說了,苦諦是什麼樣子、道諦是什麼樣子…,這是以研究的方式解釋。所以,第一個「基」的階段,就是科學和哲學這兩個部分。
然後第二個階段,比如說,「應知、應斷、應證、應修」,就是講「應該要做什麼」,那個時候就變成「取捨」的階段。最後「已知、已斷、已證、已修」,那些就是「果」的階段。所以,當時導師釋迦牟尼佛開示的時候,也是有“先科學、哲學,然後就入佛門”這種想法。所以,這也不是達賴尊者創造的一個怪事情,是佛陀原來已經這樣子開示了。
我剛才講攝類學是從法稱論師的《釋量論》來的,是吧!我們從他的角度看一看的話,他探討的對象好像是一個外道,把和外道探討的事情寫出來。所以,讀《釋量論》這些典籍的時候,我們需要信佛嘛?沒有必要!它就是一個探討的內容。
所以,不只導師釋迦牟尼佛是“從科學、哲學,然後進入佛門”這樣子帶眾生而已,後面的祖師,像法稱,他也是這麼帶的!所以,真正入佛法的門,就是應該要這麼走;它不是以“你要相信啊,你要拜啦!”這樣子的。它後面真的有一大堆很高的哲學的見解,而見解的後面有更深、更細、更廣的科學的道理。所以是從科學,慢慢進到了一個高智慧的哲學的見解,然後,從那裡就開始一種更具有智慧的取捨的道路。
為了離苦得樂,我們必須要學習佛法的科學和哲學,唯有這條路,沒有選擇了!
剛才講的,世尊這樣子開示,祖師們這麼帶,然後尊者也這樣子做,所以,我們要不要跟著這樣走? 為“怎麼樣真正離苦得樂的取捨”選擇一條路,我們要不要走這條路,和它的理由――後面很多很高的哲學見解,我們要不要這種見解?
它的後面有這麼實際的、這麼多存在的因果道理、科學。所以,我們即使不走這條路,也逃不掉的!不管怎麼樣自認為聰明,能不能逃過科學的法則?逃不掉的!哲學的見解方面,我的智慧有沒有比這個更聰明的?沒有!只是小聰明,自己害自己!取捨方面,走另外一條路的話,可以走得通嗎?更走不通的!走另外的路只有越來越黑暗,或者是更慘。所以,為了自己的離苦得樂,現在我要不要走另外一條路?
當然,“要快樂、不要痛苦”是大家都很在意的。那我們要為這個作準備,或是去做的時候,就會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有沒有比人家更聰明一點?或是更超越人家?那做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想法:或者騙人家,或者怎麼樣自己賺多一點、自己比別人更好一點的…,這些想法很多。但是,因果或者是科學,它本身有一個它的法則,我們永遠逃不掉。不但這個逃不掉,一樣地,從智慧見解的角度、哲學見解的角度來說,你“自認為聰明”的背後是完全相反的一個觀念,依這個相反的觀念,你走的路會是更慘的,越來越痛苦、越來越不快樂的一條路。
所以,對於剛才講的東西,我們應該要去證明,自己內心裡面要成立:“我們永遠逃不出這個科學或者法的法則“。所以我們大家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自認為:自己可以超越這個法則,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或者一個聰明的方法。這不可能超越的!
所以,那就必須要好好了解科學的法則是什麼?然後才能夠可以跟著這個法則,才可以從那邊提升一個智慧、一個哲學的見解。我們沒有好好讀的話,就沒有辦法培養一個高的哲學見解;如果沒有培養這個見解,你也沒有辦法真正趣入正確的取捨、沒有辦法得到究竟的果位。這些都是前後連貫的。
所以,佛法裡面講的這些道理是應該學習的。當然,它不是那麼容易了解的,所以世尊開示這麼多經典,後面的祖師們也寫了這麼多論典,確實是有點難度,但是,就唯有這條路,沒有選擇了!
善用邏輯推理,會讓我們提升智慧――眼光越來越遠、越廣。
攝類學教我們分析的邏輯,教這個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我們就會分辨:怎麼樣是正確的推理邏輯,怎麼樣是不正確的邏輯推理。
有一本書(書名忘了)裡面說:“我們頭腦裡面90%都是垃圾”。像垃圾一樣,沒有道理、邏輯不正確的、沒有意義的、耗精力的東西,佔了我們頭腦裡90%的位置。當我們會分辨之後,自己就會知道“我幹嘛想這種事?!這個邏輯根本都不通、然後天天又轉轉轉…,轉在那裡!”把這個認出來之後,我們可以把頭腦裡的垃圾扔掉,那整個90%的空間就會空出來,可以用在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上。 這些耗精神、沒有意義的,害我們要睡睡不著、吃也不消化,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什麼功效的東西,真的都會去掉。
北京有一位同學,我覺得他很厲害,他學了攝類學之後,把這個邏輯分析用來看自己的思路:哪一個思路是正確的邏輯推的?哪一個思路是不正確的?他把不正確的一個個勾起來:這個不要想、這個不要想、這個邏輯不通,…,一個一個把它扔掉。確實,如果會這樣分析的話,對我們真的幫助很大,會把我們想不開、想不通的很多事情弄清楚。這是一個作用!所以學這個攝類學,要會用喔!不是讀讀攝類學而已,還要把它用起來。
另外,邏輯推理本身帶來的結果是,我們眼光越來越遠、越來越廣,就好像帶來智慧。利用推理:“因為這個,所以會有…,所以會有…”,這種預測越廣越遠的結果,讓我們一直成長智慧。我們知道邏輯推理之後,什麼事情、任何方面都把它用起來的話,我們就會用一種“眼光很遠、很廣”的角度分析,這樣去分析的時候,得到的是比較究竟的一種東西,不是那種眼前有利益,究竟上卻會害我們的東西。所以,邏輯分析就會有這些效果啦!
如果我們懂攝類學這些邏輯推理,不管解讀什麼經論,都會真的讀到、抓到它裡面的思路,對自己幫助特別大。
還有,我也常常講,《菩提道次第廣論》從頭到尾沒有一句沒有邏輯推理的,都是以邏輯推理的方式講的;我們知道了邏輯分析之後讀《廣論》的話,就會找出:“這個道理,宗大師是怎麼推的?哪個是所立?哪個是能立?這是怎麼樣推出來的?”如果這樣子解讀的話,你讀《廣論》的時候,就不是模模糊糊的,你會非常清楚“是用這個理由,然後成立…”。你若以這樣子的方式讀的話,那真的是清楚得多,內心會對於《廣論》更有一種定解的感覺。
過去的祖師們寫論典要得到授記“請你寫這個論典”,他自己對經裡面的內容整個都通達,修行也有成就,文詞的表達能力也要相當圓滿;具備這三個條件才能寫,所以現在幾乎沒有人達到這種品質。
所以,過去的這些論典真正是非常精采的,如果我們懂了攝類學裡面的邏輯推理的話,再去讀這些經論的時候,就會看得出來:哦,這個邏輯是這樣子,然後推這個;然後,那樣子的邏輯就推那個…。你就會抓到祖師們真正想表達的內容,不然,他是用這個邏輯推,可是你沒有抓到的話,你就沒有抓到他的思路,他的思路你沒有抓到的話,那你就亂解釋。所以,我們懂邏輯推理的話,無論讀什麼經論真的會提升,對自己幫助特別大。
因此邏輯推理對我們有什麼幫助?第一個是把不好的、髒的這些垃圾扔掉;第二個就可以說,我們的眼光越來越遠、越廣,這樣子提升智慧。然後,我們不管解讀什麼樣的經論,都會真的讀到、抓到它裡面的思路,這應該是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