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015

2015年4月份會訊(4/28更新)

§§學會公告§§
因仁波切臨時有要事,故4月28日(二)<攝類學>停課一次。
因翻譯老師出國請假,故4月27日(一)<實執諍論>、4月30日(四)<釋量論>停課。
為方便上班族同學上課,自於4月21日開始《攝類學》上課時間改為19:30~21:00。
因卻佩格西主講之<毗婆舍那科判>還需要3~4堂課才講完,所以此堂課還要延至4月底結束。雪歌仁波切<廣論毗婆舍那>之復課將予以順延。
今年清明節國訂連休為4月3-6日。學會除在假期第一天舉辦清明法會外,整個假期的課程均停課。
卻佩格西講<廣論毗婆舍那科判>將在4月10日結束。之後同時段將由雪歌仁波切繼續講<廣論毗婆舍那>,進度為:第492頁第11行。
大顯法師之研討班、念佛會、氣功班,自4月起上課地點移至:新北市永和區竹林路4號2樓台灣慧焰藏傳佛學會。
<藏傳佛教繪畫藝術>自4月份起回復於每月第2、4周週三晚上7:00-9:00上課。本月份上課日期為:4月8、22日。
--------------------------------------
§§特別活動通知§§
清明誦地藏經迴向祖先法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讓我們在這時節,累積善業功德,迴向祖先,與祖先一起結上成就佛道的種子因緣。
(註:學會提供超薦表之填寫,請於上課時在班上填寫)

時間:2015年4月3日(五)9:30-11: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5 樓
----------------------------------------
§§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書影會~《黑之雨》

        現實生活中,一個在職場上換了多個老闆之後仍感到無法施展所長的人,在待業了一段時日,欣喜遇到一個能賞識期才能的老闆,又被以一件關於其所做過的有違傳統的事情為由,關起接納的大門之後,卻馬上反悔再聘任時,那該如何?回頭接受聘任嗎?接受後真的會就此大展所長飛黃騰達嗎? 
        電影《黑之雨》就描述了這樣的一段故事。「懷才」的是一位劍術高超的日本武士三澤伊兵衛,「不遇」是他那善良、古道熱腸的個性與武士這一行有所衝突造成的,以至於自己成為浪人,妻子也跟著受苦。他如何調適這些由不得自己的劇烈轉折......,值得我們深思。
        人性的「執著」與「放下」,是人格特質充分的呈現,平日五蘊熾熱的煎熬,我們可以怎麼解套?本片富含哲理、趣味性與美的豐富意象,令人自在享受心靈洗滌!真不愧是名導演黑澤明的精神遺作,<由黑澤明嫡傳弟子小泉堯史根據黑澤明遺稿所改編導演的>。榮獲許多大獎自是實至名歸。

時間:2015年4月19日(日)13:30-16: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4 樓
--------------------------------------
2015年4月常態課程表

4/01/2015

如何面對生死(四)

穹拉仁波切講 / 吳翠雯翻譯

五力之三:祈願力

  把自己曾經造過的善業,好好地祈願,願來世能得人身、值遇佛法、好好修行。

  臨終前,若你內心的祈願是:願我能生到某個國家,然後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這種祈願,可不是修行者的做法。

  想想啊!如果在我們要死亡的時候,我們的祈願是:希望能夠再投生到這個國家,希望能夠再度吃好的、住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假設它真的成真了,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因為呢,當你再投生到同樣的,你照著你的想法,你投生到某個國家,然後享受衣食住行都很美好,頂多給你過幾年,七十年好不好?七十年之後呢,還不是又要再面臨死亡這件事情。而當你用完了這些你的祈願之後,接下來的,再下一生你會去哪裡呢?如果去三惡道的話,那麼你在死前,現在的這個祈願成真,到底有什麼值得高興?或是覺得了不起的呢?

  很多人祈願來生能夠投生極樂淨土,為什麼?因為投生到那裡去,可以親見阿彌陀佛,然後在阿彌陀佛的周圍有包括觀世音菩薩在內的諸大菩薩。投生到那裡去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在阿彌陀佛面前親聞佛法,能夠在那樣子的環境裡面,好好的去實修大乘教法。是為了這樣的目標,所以祈願投生到極樂淨土。而不是因為極樂淨土的衣食住行好、環境與房子很美才去的。

  也許有的不相信極樂淨土的存在,這樣的人應該如何祈願呢?也許可以這樣想:「有些佛教徒說有極樂淨土,如果它真的存在,願我能投生到那裡。」

  此外,彌勒佛住在兜率淨土,你也可以祈願投生到兜率淨土,親見彌勒佛、宗大師、阿底峽尊者,在他們面前聞法。如果你內心裡面你想去的地方是兜率淨土,那麼你就要先了解兜率淨土的種種功德,往生之時,憶念兜率淨土的種種功德,祈願能順利投生。

五力之四:串習力

  以上這些思惟,如果有時常串習,當病重即將往生之時,就會因此很容易同樣地如此思惟,一旦能投生淨土的因緣俱足,能夠如願投生到淨土的機會就很大。

五力之五:牽引力

  知道到自己就要死了,因而感到害怕的時候,試著這樣想:凡有生必有死,我沒有不死的權利。既然必須死,那就希望我的來生能獲得一個可以好好學法的人身,願能因此成辦更多眾生的利益。在利他的念頭中往生,來生一定會有好的投生。

  從前在拉薩有條大河,當時並沒有橋。有一對母女在過河時,雙雙被湍流的河水沖走。在她們兩個都快要滅頂之前,兩個人心裡想的都是對方。女兒心裡想著:希望媽媽可以不要死、希望媽媽可以獲救;媽媽的心裡也想著:希望女兒不要死、希望女兒可以獲救。後來,當她們的屍體被找到的時候,她們兩個的臉上都呈現著極好的瑞相。由於臨終時她們都是懷著利他的心而死,所以她們的來生都投生到很好的地方去。

  以這個例子類推,身為父母者,在要往生的時候,如果是在祝福自己子女的心情中死去,祝福孩子們能夠有好工作、好的人生、遇到好的遭遇等等,由於是在希望利益對方的想法中往生,應該也會有好的來生。

  不過在那個時候,父母必須注意到的是:必須設法減低自己對於孩子的貪著心。在那個時候,如果發現自己的貪欲很重,應該要這樣想:我會死,有一天我的孩子也會死,有生必有死是法性,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不想跟他們分開,這是一種沒有用的想法。對於孩子,我不應該貪著,而應該要祝福他們,希望他們都能夠擁有好的人生。以利他心而不是貪著心為子女祈願,這是在利他心中往生,便會有好的來生。

臨終時如何運用三士道思惟與實修

  對於一個以下士道為主的實修者而言,臨終時會修皈依;如果是以中士道為主的實修者,臨終時會思惟輪迴過患與解脫果位;如果是以上士道的實修者,臨終時會思惟菩提心。就像這樣,實修道次第的人,會把道次實修與死亡做結合。

  以臨終前修皈依為例,修皈依,必須先思惟三寶功德,你可以自己盡力思惟,也可以請親友提醒,而後跟佛祈求、唸誦佛名號,這樣會很有幫助。

  你所祈求的佛,不一定只限於本師釋迦尼佛,可以選擇自己覺得相應、信心強烈的佛去祈求,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如此思惟:我現在要死了!不只是我,一切有情都是如此。願我與一切有情都能擁有好的來生。

  你可以祈求的對象可以有很多選擇,包括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度母、地藏王菩薩等等,你可以每一尊都祈求,也可以只向其中一尊祈求。不用擔心自己這樣做會顯得不夠周到,諸佛菩薩絕對不會嫉妒彼此的。

  凡人或許會有這種反應,某人去拜託某甲幫忙,卻沒有找我幫忙,我或許會感到不高興;但佛菩薩們絕對不會如此,拜託了其中一位,其他諸佛菩薩都會一起來幫忙的。我知道在藏人社會裡,有些人會擔這種心,擔心自己只跟宗大師祈求,卻沒跟蓮花生大師祈求,可能會讓蓮花生大師不開心。然而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只要向其中一尊祈求,一切諸佛菩薩都會答應你的請求。

  若是實修中士道的修行者,臨終時應該思惟解脫果位與輪迴過患。

  如果是一個上士道的實修者,在臨終的時候,主要要修的就是菩提心。如果可以在修菩提心的狀態中往生,來世絕對可以得到一個可以實修大乘法的人身,對於這件事情,我可以簽名保證喔!

  菩提心是一種利他心,雖然對我們來說,要真正生起菩提心很困難,但是我們都可以做的,就是盡力的去利他,而對象包括我們自己的父母、子女,或者是先生、太太等等。盡力想要幫助對方,其實這也就是一種利他的心。

  在我們要往生的時候,絕對不要咀咒自己的敵人,希望他在自己死後會變得更慘。雖然他是敵人,但依舊要祝福他,願他能夠長壽、無病、事事順利,要如此的去為他做祈願。

  藏人有些口頭禪很不好,例如咀咒對方不得好死,在受大苦中死亡等等,這些口頭禪是很不好的種習慣。哎啊,不過我講的這些藏人的缺點是過去的時代,這個時代已經不同了。我想現代藏人已經沒有說這種話的壞習慣了!麻煩大家不要記住這些話啊,哈哈!

  你們華人應該不會講這種壞話的習慣吧!(翻譯說:華人也會說。)也會啊?喔!那我們都一樣的!

  無論任何時候,即使面對非常不喜歡的人,也應該祝福他。

  為什麼我們跟某人會成為敵人呢?其實是惡業所導致的結果!只要善待、祝福對方、用更多的慈悲心去面對這樣的關係,便能使得已造的罪業變小、福德資糧增長。由於淨罪集資的關係,這種敵對的關係也會慢慢得以改善。(待續)

一場觀修,兩位師長

2015年穹拉仁波切速疾道觀修營活動心得與剪影

        他,就是那麼慈悲,鼓勵再鼓勵,叮嚀再叮嚀,勸說再勸說,心心念念,就是不離勸發菩提心。穹拉仁波切苦口婆心的說:發菩提心很難,但隨時都可以祈願發菩提心。不管行、住、坐、臥,搭公車、上班、開車...,隨時都可以祈願;不管你是甚麼身份,做甚麼工作,都可以祈願發菩提心;盡管你是給小費、送朋友花或小禮物、或開派對等,都可以算是佈施,都可以成為生起菩提心的因。
        生活中點點滴滴既然都可做為發菩提心的行持,看來似乎行之簡單,但仁波切又說,若要生起菩提心的證量,還是得從努力研閱經典,多做思惟下手。這是仁波切慈悲中透露出的嚴謹。
        他,堪仁波切尼克住持,幽默不拘小節,但在他上師面前,他是個拘謹的小孩,不苟言笑;他,身為一寺的住持,掌管寺院三百多僧人的生活與學習,但在他上師面前,他是個卑下的僕人,做牛做馬地服侍仁波切的生活。他跟穹拉仁波切的師生關係如同父子。
        觀修營中,堪仁波切在仁波切講完教授之後,帶同學們觀修仁波切的教授,他總能抓住他上師的教授精髓,沒有超過,沒有不及。在穹拉仁波切的光環裡,他甘心地讓自己當仁波切的影子,不敢也不願意發光。看他的行持,猶如在閱讀廣論的依師軌理!
        我們,參加觀修營的學員,是累積了多生的福報嗎?怎麼如此有幸,竟能在這一個共修的機會,得到兩位如此殊勝的師長來指導!(學員 黃楠)

3月4日劍潭活動中心演講



3月6-11日華藏園區觀修營

 


3/22/2015

2015年穹拉仁波切速疾道觀修營整理報告

各位同修大家好

        『2015年穹拉仁波切速疾道觀修營』(2015.3.6-11)已於日前圓滿結束。感謝參與同修、及義工同修的付出。最感謝的是穹拉仁波切及尼克堪布的慈悲教授及引導。
        以下是活動剪影及活動支出報告。本會也已將結餘全數捐出供養給佛陀教育基金會。謹供查核。謝謝!








3/18/2015

2015年3月份會訊(3/18更新)

§§課程異動通知§§
3月19日(四)<釋量論>停課。
-------------------------------------------
§§學會公告§§
為了敬法,以及減少電腦軟硬體的負荷,自3月起佛學會將不再提供現場skype連線。住遠地學員可以上道次世界網站下載聲音檔聽聞,我們每堂課結束後將會以最快的速度上傳。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之前仁波切暫停的課程將陸續復課,除攝類學已開始之外,另外<廣論>將自3月14日開始;<實執諍論>將從16日開始;而<廣論毗婆舍那>將等卻佩格西的<毗婆舍那科判教授>結束後恢復上課。
---------------------------------------------
§§特別活動通知§§
念佛功德神變法會~雪歌仁波切主持
3月5日是藏曆正月15日神變日。藏曆初一到十五,乃世尊以無礙神通力,降伏外道大力顯揚佛法聖教的殊勝日。當天仁波切將帶領大家念頌《導師本生三四頌攝要偈頌》、《佛行十二誼讚》、《入行論》感念佛陀功德。
 
時間:2015年3月5日(四)9:30-11: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5 樓
----------------------------------------
§§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書影會~《百老匯上空子彈》

        《 百老匯上空子彈 》( Bullets Over Broadway )是1994年,由美國大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執導的電影。電影以1920年代的紐約市為背景,描述一名年輕劇作家為了能在百老匯發表作品,決定接納來自黑手黨的資金,卻發現這不但未解決困難,反而令到更多問題接踵而來。
        本片以集合藝界的辛辣紛爭與黑道的耍狠鬥爭而命名《百老匯上空子彈》,讓人一窺許多人模人樣的“紳士淑女”世界背後的真相。本片讓導演伍迪艾倫得到極高評價,1994年獲奧斯卡7項提名,並獲最佳女配角獎。
        伍迪艾倫的電影特點真是「碎碎念」,對白又長又快,非有速聽速讀本領不可,但其中充滿智慧的火花,璀璨閃亮幾可叮噹作響,被「唸」得舒服極了。若誰有夢難圓,最宜來品嘗他的力作,去發掘正義和「黑心」的貪欲對決後,在殘酷的現實裡,甚麼夢才可圓?甚麼路才會越走越寬闊。那真心誠意盼來的雨過天青,雖平凡但足以讓人喜極而泣……………。

時間:2015年3月15日(日)13:30-16: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4 樓
------------------------------------------
 §§活動剪影§§
歲前除障迎來年,感念師恩祝長壽




2015年2月14日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時,大家念誦心經,驅除四魔-煩惱魔、蘊魔、死魔和天魔。並以上師薈供為雪歌仁波切祝禱,祈願師長常轉法輪、長久住世。
------------------------------------------
2015年3月份常態課程表

3/04/2015

2015年穹拉仁波切-速疾道觀修營 Updated


本活動將使用佛陀教育基金會華藏園區的直播網路,屆時無法參加的同修將可同步參與。
活動的作息表及直播網站網址:http://www.budaedu.org/hwadzangarden/live/,歡迎同修線上參與。
-------------------------------------
活動詳情:
一. 觀修期間:2015年3月6日至2015年3月11日止。 
二. 觀修地點:佛陀教育基金會華藏園區 
      地址:新北市深坑區阿柔里 5 鄰大崙尾 9 號。電話:(02)26629168   
      園區位於深坑山上,停車位有限,提供來回交通接駁(費用300元),3/6(五)18:30於台北車站東三門發車。
三. 觀修費用:依個人能力隨喜供養請自行投入大殿櫃台 “供養仁波切”及“供養法會”箱中。 四. 報名受理   
      1. 報名期間 : 自2015年1月12日起,至2015年1月31日止。   
      2. 報名方式 :(1) 網路報名/ (採Beclass線上報名) 網址:http://goo.gl/nRjkFv    
                            (2) 電話報名/ 0965-448-346 羅師姐(週一至週五13:00-20:00)   
      3. 床位有限,錄取120名,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   
      4. 報名受理完成後,預計3日內寄出錄取通知。   
      5. 2015年2月5日通知備取順位, 2月25日正式通知備取遞補。 
五. 觀修遵守事項:為使所有學員於觀修期間能用功得力,心無旁騖,請承諾遵守以下作息、 肅靜、飲食、住宿相關事項。
      1. 準時作息:(1) 早晨5:00起床,5:30受戒,請準時進入大殿。
                     (2) 上課時,請依作息表準時入座,儘量不要中途離席。
                     (4) 晚上9:00以後熄燈睡覺,自行用功者請於晚上9:30前回寢室。
      2. 肅靜要求:(1) 除討論及問答時間,請於大殿保持肅靜。    
                              (2) 於餐廳用餐時間、寢室午休及就寢時間,請勿與其他學員交談。                                     (3) 值勤環境或餐廳清潔工作時,除必要之低聲溝通外,請保持肅靜。                      (4) 生活需求或意見溝通,請向寢室長或服務台反應,請勿與義工交談。                      (5) 手機應全程關機,並請勿攜入大殿。
                              (6) 如有必要使用手機,請於下課或自由活動時間,至戶外低聲使用。
       3. 簡樸飲食 : (1) 因持受大乘八關齋戒之故,觀修期間須過午不食。僅供應早、午兩餐,其他時間僅能飲用白開水。    
                              (2) 因人力有限,飲食供應以衛生、簡便為原則,請予以配合。                   A 早餐供應豆漿、五穀粉、稀飯、饅頭、素包。       
                                    B 午餐供應素食便當、簡易湯品。    
                              (3) 若因身體不堪或疾病因素,必須於晚間進食者,請於報名時告知,以便準備簡易藥石(非正餐)。    
                              (4) 如有個人特殊飲食需求(如禁忌寒熱、口味、過敏等),敬請自行斟酌食用或自理。
         4. 住宿原則:(1) 觀修期間須全程住宿華藏園區寮房,不得通勤。
                     (2) 如須提前離營,請告知寢室長,並至服務台辦理離營手續。
                     (3) 若因臨時有事須外出處理,並可當天往返者,請告知寢室長,並至服務台辦理請假。

3/01/2015

如何面對生死(三)

穹拉仁波切講 / 吳翠雯翻譯

        那依照過去的習慣,就是仁波切說他們也會這樣做,就是,如果家裡有人即將往生,在那個時候也會請上師、或是出家人、或是懂得佛法者,在即將往生者的身邊唸誦佛或是菩薩的名號,這樣子可以幫助往生者。

  比如說,像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是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等等。凡是呢,只要能夠讓往生者在往生的時候,能夠聽聞到佛跟菩薩的名號的話呢,他將不會投生到三惡趣當中。

  有些人是受到病苦的折磨,身體、身心都非常的痛苦。但是,在臨終的時候,因為聽聞到佛跟菩薩的名號,在那個時候,他們的內心就從那樣的病痛的痛苦當中,轉為一種喜悅的心情。如果能夠如此,就是在喜悅,聽聞佛菩薩名號,喜悅的心情當中死亡的話呢,那麼來生一定能投生到好的地方去。

  另外呢還有,仁波切接著提到頗瓦法,也有這樣子一個習俗,就是為臨終者、為往生者修頗瓦法,頗瓦法它有好幾種不同的類型,有跟密咒密乘結合的頗瓦法的修持法,也有沒有跟密咒乘結合的頗瓦法的修持法。

  雖然修頗瓦法的確是有利益、有幫助的,但是就頗瓦這個效果它的產生,我們知道「頗瓦」這個字的意思,指的就是「遷識」,遷移的遷,意識的識。就是要把心識遷移,從此處遷移到淨土。那麼頗瓦法它之所以能夠真正、雖然說修頗瓦法有利益、有幫助,但是它能夠產生利益幫助,最主要的關鍵在哪裡呢?是這個往生者本身,他自己呢,能會投生到三惡趣的業懺盡,而能夠投生到善趣的善業有累積,主要是因為這個部分,這個因緣具足的緣故,修頗瓦法才有用。如果這個部分的因緣不具足,光光靠著上師修頗瓦法,能不能夠達到頗瓦法的真正的效果呢?那是不一定的。

  所以,頗瓦法可以自己修,就是可以自己實修,自己去修頗瓦法。那另外也有一種呢就是,自己往生的時候,由家人請師長,上師、喇嘛等等來修。仁波切說,在他們家鄉也是有這樣的習慣,就是會為往生者延請上師、喇嘛等等,來家裡去修頗瓦法。

  而主持頗瓦法的這個上師或出家人本身,其實有一定的條件。就是他本身必須要具有菩提心、必須要證得空性,那這樣子才真正可以的展現出頗瓦法的功效。如果僅僅只是唸頗瓦法的儀軌,只僅是這樣做的話呢,那效果也不會太大。

  仁波切說,有一些人是專業的修頗瓦法者,就是說為了獲得一些飲食、供養等等,那專業去為人家修頗瓦法。

  仁波切說,在他的家鄉有一些人是這樣子的。就是想著說:我到處去幫人家修頗瓦法的話,我就可以賺得一些供養這樣,於是他就是專門。所謂的專門幫人家修頗瓦法者,在仁波切家鄉有這樣的。

  仁波切說,這一些所謂的專門或者專業修頗瓦法者,通常比如說家裡有人過世,會請他們來修嘛!那你看他們唸誦、唱腔等等還蠻好聽的,還是有個樣子的。

  仁波切說,他不是那種專業修頗瓦法的,他也不太會就是頗瓦法那些唱腔等等,但是因為他擁有一個「上師」、「仁波切」這樣的一個名號,所以他有一次被人家請去修頗瓦法。

  但是,仁波切說,因為他的聲音沙啞,他的音調也不好聽,所以他的頗瓦法一點點也不悅耳美妙。

  仁波切說,那時候他到那裡去,大家就跟他講說:啊!你是上師啊!皈依您啊!然後就供養紅包。仁波切說,他最記得的,他實際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紅包放到口袋裡,然後,其他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好像沒有做到什麼。

  沒有做過很多次,就做過幾次。

  仁波切那時候是他還在西藏,在他的家鄉的時候的事情。因為他擁有這樣一個「上師」、「仁波切」這樣的名號,所以人家就會請他到家裡去修頗瓦法。如果那時候他跟對方講說:不行,我不去、我不要去的話,會讓對方的內心很痛苦、很難受這樣子,也會很不歡喜,所以他就去了。

  仁波切說,他剛剛所要說明的是,修頗瓦法的師長,有些真的是非常好、證量很高的,但有一些是像他這樣的,就是,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擁有修頗瓦法這樣子一個資格或能力者這樣。仁波切說,他說的是他們西藏的情況啦,不是在說這裡。

  總之,在往生的時候,如果根據大乘的修心的論典當中會有說到,說在往生的時候要以五力來做修持。比如說包括像白法種子力啊、祈願力啊等等。這些內容當中,在大乘的修心教授都有提到,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做的話,很好!

  所以當我們談到,為了死亡我們可以做什麼樣的準備呢?剛才講到的五力,就是我們可以做的一種修持的方向、修持的準備。比如說,仁波切先提到第一個「白法種子力」,白色的白、佛法的法、種子,白法種子力。它指的是為了將來,我們的來生能夠投生到更好的地方去,我們可以種下的一個種子,那個種子就是什麼呢?就是「修善」,所謂的修善指的是什麼意思?所謂的修善,並不是說你把錢拿去供養,你僅僅以為你把錢拿去供養,做了花錢的事情就是修善,不是!它還包括到平常,你所在這一生裡面,還活著的時候,你做的所有利他助人之事,包括你去照顧病人,或者是你做的所有的供養、供水、禮拜等等這些的法行,那這一些都是我們所可以成辦的善行。即使我們沒有辦法做很深很廣的善行,但是這些隨分隨力的善行,都是我們可以為自己死亡那一刻所做的準備。這一些善業的累積,善行的成辦,都是歸納在第一力——白法種子力。

  對於一個想要修習菩提心者,在自己生病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很好的一種修 持這種白法種子力的機會。怎麼說呢?在自己遭受到病痛的折磨的那一個時刻,不要只想著自己一個人能夠從病痛當中離開,應該這樣想:在此時此刻,像我一樣擁有這樣子、受著這樣子病痛折磨的人,除了我以外,還有很多人,但願他們也都全部能從病苦當中解脫,能夠不要受到病苦這樣的折磨。在自己生病的那個時刻,不要想著自己,同時也為他人祈求的話,這也就是白法種子力的這樣子的一個修持。

  說實在的,對於一個實修者來說,當自己因病住在醫院裡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好的修習取捨法的機會,就在那個時刻裡面,就想著說:願一切有情曾經造過的這些惡業,由於這些惡業,會生重病的這些惡業,全部都到我身上成熟,全部都取來自己的心相續上。然後再想著說:自己所有的善根、善業,全部都在其他有情身上成熟,如此做捨,就像這樣做取捨法的觀修,理論上應該要這樣做。但仁波切說,在那樣的時刻裡面,你要真正的去做這樣取捨法的思惟跟觀修,其實非常的困難。在那個時候應該這樣修,可是很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呢?那至少我們可以去發願,不要只為自己,而是為所有受到病苦折磨的病人去發願、去祈求說:願他們都能夠從痛苦中解脫!那在那個時刻裡面,如果我們能夠記得去做這樣的祈願的話呢,就是在做這樣子白法種子力的修行,這對我們一定會很有幫助的。

五力之二:破壞現行力

  第二力是破壞現行力,它指的是回憶過去自己所曾經造的種種錯誤,然後內心生起懺悔這樣子的一種心。比如說,我們回想說自己的親朋好友,明明很要好的,可是我們卻對他生氣、嫉妬,或是做一些傷害他的事情。回想自己曾經造過的這些錯誤,然後去懺悔。

  我們都還是凡夫,在我們內心當中,會有很多歡喜的和不歡喜的對境。對於不喜歡的對境,若我們曾經做出傷害他的事,就要試著去懺悔。懺悔之時,雖然很難直接當著他的面,跟他說:「我曾經生你的氣,對不起。」但至少要在內心裡對這件錯事生起後悔的心。雖然曾經做過錯事,但在此生死亡之前,對於曾做過的錯事生起追悔的心,這罪業就會淨化。

  直接面對那位你曾經傷害過的人,跟他道歉,並不容易。雖然有些人有機會真正做這件事,但很多時候並不容易。不過,應該要明白的是,淨化罪業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在於內心生起悔意。所以,內心生起悔意是很重要的。(待續)

2/18/2015

2015年-雪歌仁波切的新年祝福


值此新年之際,想對大家表達我內心的祝福。

從世間此生的角度來說,
衷心祝福各位法友,以及您們的家人與親朋好友們,
願孩子們與青年人的學業順利、如願達成內心設定的目標;
願成年的朋友們都能擁有好工作、遇到好伴侶,擁有好好守護家庭的能力;
願年長的朋友們都能身體健康、心情快樂、長壽無病。
願大家與家人一切都快樂圓滿。

從法的角度來說,
衷心祝福各位法友們,
擁有難得義大的人身、值遇清淨的教法、值遇具格的善知識,
對大小乘、顯密全圓的教法,能夠做廣大的聞思與實修,
透過修行的成就而生起地道證量,
不需經過多生,就能獲得無上圓滿菩提的果位,
速速幫助一切如母有情脫離輪迴苦海。

在新年這段期間裡,從初一到十五,
我將唸誦整部《菩提道次第廣論》
敬獻給諸佛菩薩,祈願以上的願望都能順利成辦。

為什麼我特別想以唸誦《廣論》做為對佛菩薩的供養呢?
《現觀莊嚴論》把「三種智」---基智、道智、遍智稱為「三佛母」,
對於學習《道次第》的人來說,
從依師開始,到共下士道、共中士道到上士道的法類,
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
依靠著母親,依靠著法的力量,我們才能漸漸長大成人。
對於這樣的法,我們應該要很感恩、很恭敬、很珍惜。
因此,我想在過年期間
唸誦整部《廣論》,做為對佛菩薩的供養,也希望以這樣的誦經功德,
回向給大家。

對佛教徒而言,我們明白祈願能否成真,不能光靠著心裡想,
主要必須觀待業果緣起才行。
一切善惡之果,都來自於善惡之因或說善業與惡業,
而善惡業則是透過身語意三門的造作而形成的。
三門行為的取捨,有賴於智慧的抉擇。
要生起能做出正確抉擇的智慧,就必須如同《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教導般,
從如理依師開始,歷經下士夫勵行業果之理、中士夫定解四諦之理,
到上士夫修習菩提心與證空慧,
必須透過這樣的四方道,才能生起我們想要擁有的智慧。
如此一來,自己三門的一切行止,
不但能讓今生與來世的生命變得有意義,
也能圓滿成辦暫時與究竟的一切義利。

我深信您們都有這樣的智慧,
因此,盼望您們都能繼續廣大地聞思修,
如理取捨自身三門的行止,
精進地讓今世與來生的生命變得有意義,
圓滿成辦暫時與究竟的一切義利。

我也會盡力這樣做。

最後,衷心祝願自他一切有情,自此以後,一切永善。

雪歌滇津秋朗  2015.2.18
(翻譯:吳翠雯)

2/15/2015

穹拉仁波切公開講座-學習當菩薩


穹拉仁波切將於2015年3月4日(三)晚上7:30-9:30,在台北救國團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318階梯教室,舉行公開演講,講題為「學習當菩薩」。歡迎同修及各界蒞臨聆聽。不需報名,但座位有限(180席),敬請盡早入席。

2/11/2015

2015年2月份會訊(2/11更新)

§§課程異動通知§§
2月12日(四)<釋量論>停課。
2月27日(五)<毗婆舍那科判教授>停課。(註:當日的<毗婆舍那研討>照常,研討時間:10:00-12:00)
2月24日(二)<攝類學>復課。  (2/11更新)
---------------------------------
§§特別活動通知§§
歲末心經除障法會
~恭請 洛桑卻佩格西主持


時間:2015年2月14日(六)9:30-11: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5 樓
-------------------------------------
為師長祝壽
~以上師薈供為 雪歌仁波切祝壽

仁波切生日為2月17日,我們提前在周末慶祝。

時間:2015年2月14日(六) 13:30-15:0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5 樓
--------------------------------------
§§2015年2月份常態課程表§§
1.高階深入課程
每週四 晚上19:00-21:00 <釋量論成量品> 2/5、2/12、2/26   (2/6up)
每周六 中午11:30-13:00 <入中論根本頌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下午14:00-46:00 <俱舍論2/7、2/28
每月第二、四周晚上19:00-21:00 <藏傳佛教繪畫藝術>  2/11、2/25
2.中階主要課程
每週一 早上9:30-11:30 <實執諍論> 本月停課
每周一下午14:00-16:00<宗義寶鬘> 2/2、2/9
每周二 晚上19:00-21:00 <攝類學>   2/24                     (2/11up) 
每周三下午14:00-16:30 <毗婆舍那研討> 2/11
每周三 晚上19:00-21:00 <毗婆舍那研討> 2/4
每週五 早上9:30-12:30 <毗婆舍那+研討> 本月停課
每周五 早上9:30-11:30 <毗婆舍那科判教授> 2/6、2/13、2/27     (2/6up)
每周五 晚上19:00-21:00 <廣論研討> 2/6、2/13、2/27
每周六 早上9:30-11:30 <廣論本月停課
每周三 早上9:30-11:30 <入行論> 本月停課
每周日 早上9:30-11:30 <地道建立> 本月停課
3.初階入門課程
每月第一個周三下午2:00-4:00 <念佛實修班> 2/4
每周六 中午 11:30-13:00<四聖諦研討班> 2/7、2/28
4.藏文佛典導讀
每周一 (俱舍論)早上9:30-11:30 本月停課
5.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每月一堂 周日下午1:30-4:30 <書影會> 本月停課
每月第二周三晚上19:00-21:00<佛法氣功班>  2/11
(課程列表說明:●為仁波切課程/為卻佩格西課程/為學員研討、藏文教學課程)

2014年南印求法團心得分享



        此行非常幸運住惹對寺,跟外頭飛沙走石、摀住口鼻走路的環境比起來,寺院自成一方天地。綠意盎然,花草扶疏,幾排三層樓矮房子相連,站在樓頂俯瞰,視野更顯寬闊。每晚走進用餐地點,庭幛、樹枝掛起小燈泡裝飾,就像來到庭園咖啡廳。美食、美景當前,儘管身處藏傳寺院,卻倍感耶誕節的歡樂氛圍。
        惹對寺離尊者講法的甘丹寺有段距離,約二十分鐘的車程。講法第一天,當我們的接駁巴士抵達會場,外頭排隊隊伍早已看不到盡頭。眼看時間分秒過去,會場唱誦也愈來愈大聲、急切,心想大概等不到進場,尊者就要上座開始說法。好不容易通過安檢,我們這群人連跑帶衝趕赴大殿門口座位,剛好尊者從座車下來,緩步走上台階,僅有幾步之遙,終於親見尊者。
        親自聆聽尊者傳授道次第,因緣十分殊勝。尊者三句話不離本行,翻來覆去地談菩提心、空正見,尤其強調空性,不論講什麼主題,都要思惟空性。這深奧大法遠遠超出我的程度,加上沒帶法本「掌中解脫」,實在對不住尊者,打瞌睡也不是我願意的啊。
         住惹對寺,最開心就是見穹拉仁波切。上課前一、兩天,穹拉仁波切才風塵僕僕地從北印回來,細數在德蘭沙拉旁聽尊者為華人、俄羅斯、蒙古和韓國請法團上課。尊者在甘丹說法的頭一、兩天,曾經胡亂想著,不曉得穹拉仁波切坐哪兒?好希望天天見到他,後來竟然如願。
        隔天在法會現場轉播電視見到他。當天察雅仁波切為尊者舉辦長壽法會,察雅地區藏人一一上台獻供,穹拉仁波切家鄉在察雅,坐我旁邊的哲蚌寺僧人提醒我,「快看電視,輪到穹拉仁波切上台。」
        接著,有一晚陪著幾位住別寺院的台灣人一起去見他,穹拉仁波切分送大家每人一顆從察雅來的蘋果。還有一夜,雪歌仁波切為我們複習尊者上課內容,下課後走回宿舍,巧遇李察吉爾陪穹拉仁波切散步。
        至於尊者的教誡,有兩則印象深刻。第一,尊者提到一個餓鬼的故事。一位在尊者身邊幫忙撐傘的侍者,這位僧人死後投生餓鬼,餓好久都吃不到東西,跑去找尊者的老師赤江仁波切幫忙,後來赤江仁波切對餓鬼開示、唸咒,才助他脫離餓鬼道。雪歌仁波切為這則故事下的註解,就算天天跟在尊者身邊,自己不修,也是白搭。
        第二,結束甘丹寺的六天說法,隔天尊者去哲蚌傳吉祥天母隨許灌頂。尊者明白指出,「千萬不要隨波逐流,明天每個都跑來接灌頂。對你真正有好處的是道次第,從今天起,好好修菩提心。」
        坦白說,此行對於甚深大法的理解,並沒有增長多少,反而點滴小事記憶鮮明。感謝尊者、三寶加持,讓我在那幾天「心想事成」,覺得沒有白來。可惜這樣的好心情沒持續太久。一回台灣,才下飛機,馬上接到跟工作有關的電話,隔天上班聽到一些風風雨雨,頓時覺得又回到五濁惡世,自心煩惱依然熾盛,什麼也沒改變。
        不過,一年能空出幾天專心聆聽大經大論,已是難得的福分,感謝過去宿世的我累積親見尊者聞法的善業,也希望今生的我能為來世的我累積得遇善知識的善緣,祈求今天的我比昨日的我多懂一些,終有一天證悟菩提心、空正見和出離心。(學員司晏芳)

如何面對生死(二)

穹拉仁波切講 / 吳翠雯翻譯

        佛教徒非常重視死亡無常的思惟。很多佛教的大德都說,思惟死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往死亡無常這個方向或科目,努力去思惟的話,我們腦袋的思惟是不會轉到來生的,我們只會在今生的事情上面,不斷地打轉。所以有一些修行人,是恆以死亡無常的修行做為他的主修。

  不只是思惟死亡無常,同時也要思惟,在死亡的時候,我會遭遇的情況、會遭遇的事情有哪些?包括我擁有的全部錢財,都要放下帶不走;所有我喜歡、很靠近的親朋好友,即使圍遶在我身邊,可是沒有一個人可以陪我到來世;在那個時刻,可能醫生也會跟我自己,或是跟家人說:你的病不會好、不會痊癒等等。這些都是臨終的時候我們會遇到的種種景象,也是在修死亡無常這個科目的時候,應該去思惟的。

  當我們現在還活著的時候,思惟死亡無常的這些內容,也許在思惟的時候我們會害怕,但是,如果我們現在就透過這樣子的思惟,當死亡真正來臨的時候,我們內心反而不會懼怕。

  為什麼死亡無常這一科的思惟非常重要呢?因為當我們經常去思惟:我會死,而且在死亡那個時候,我將會經歷到怎樣又怎樣的情況;然後,再接下來,我們才會談到來生會如何。當我們透過這樣思惟的時候,我們內在的重點會很自然的去轉向:我要如何成辦來世的利益。可是,如果我們平常在這個方面都不去做思惟的話,我們也就不可能會考慮到,來生我將會有一個怎樣的投生。

  所以,在佛教的經論當中就有這樣談到,如果,一個真正有在思惟死亡無常的修行人,當這一生他要結束的時候,上等的結果就是,他會在非常快樂的狀態下死亡;如果是中等者,他會無悔的死亡;如果是下等者,至少他會無懼的死亡。也就是說:由無懼到無悔到快樂的死亡,這個是此生修念死無常者,他可以得到的三種層次的結果。

  我們每一個人都免不了這一個時刻,就是死亡這個時刻,因為我們剛才講過:凡生必有死。無論你是待在哪裡,待在美國也好、中國也好、台灣也好、印度也好,待在任何一個地方,你都沒有辦法逃避自己將有一天會死亡的這件事情。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利用我們現在還有的時光,讓我們死的時候無懼、無悔,那不是很好嗎?

  我們總有一天會面臨死亡,而在面臨死亡的那一刻,今生所累積的那些財富,其實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產生什麼幫助的。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當然這些很好的醫療設備、醫療環境,很好的醫生、護士,很好的醫藥,在我們生病的時候,它當然會對我們有些幫助,但有一天,等到我們的業完盡的時候,連醫生本身都會死亡啊!

  所以,經過這些死亡無常的思惟之後,有一些修行人就會毅然決然地捨掉今生對衣食等等的需求而精進的修法。在精進的修法之後,他這一生就成佛,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子的記載。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密勒日巴尊者,還有在噶舉派、格魯派等等很多大德,都是這樣子精進修行而獲得一生成佛的成就。在過去印度、西藏、中國等也都有這樣子的例子。不知道美國是不是也有這樣子的例子,應該也有吧!

所以,在透過死亡無常這樣的思惟之後,有些修行人會非常精進的修行,而後得到一生成佛、即生成佛的成果;有些修行人,即使沒有即生成佛,但是,面對死亡,他們就像離家很久的小孩子,回到家很高興,因為他的修持已經非常究竟,他對於自己能夠投生淨土這件事情非常的有把握。當然,淨土有很多,包括像極樂淨土等等,因為他們對自己能夠投生淨土這件事情,很有把握的緣故,所以面對死亡,他們的感覺就是:我要回家,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對於這些有把握的修行人來說,他們可以隨著自己的願望,能夠到自己想要投生的淨土去。我們知道淨土有非常多,那對於這些有把握的修行人來說,他們可以隨著自己的欲望、欲願,然後到自己想要去的淨土當中投生。

  就好像當我們要安排一個假期的時候,我們會選擇要到哪個國家去度假啦、要選擇哪間旅館度假啦等等之類,在那個時候,那個心情就是很開心的。像這樣子,這些修行上有把握的修行人,當他們面對自己即將往生這件事情,他們是很開心的,因為他們可以隨著自己想要投生的那個淨土,照著自己的意願到那裡。

  不過,這些證量高的修行人跟我們選旅館其實不太一樣的,就是當我們要放假的時候,我們選擇要去哪裡度假,要選擇哪個旅館等等,我們想的都是說,到哪裡住比較舒服、到哪裡可以吃到比較好吃的,然後我們再來安排我們的旅遊計劃。但是,這些高證量的修行人,在想要去哪個淨土的時候,他們的想法不是這樣的。他們的想法是:我到哪個淨土去,我去哪個淨土能夠對於更多的眾生產生利益,我就到那個地方去。

  很多佛、菩薩其實是可以到淨土,但是,他們選擇到不淨剎土來,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希望到不淨剎土來利益更多的眾生。他們會以各種各樣的化身,然後化身到各種不同的國家,比如說像印度、西藏、中國、美國等等,來利益眾生。

  剛才講的是上等的修行人,在往生的時候,是像回家般的高興、喜悅。那麼中等的修行人,雖然在經過一生的修持之後,他們還沒有獲得那種可以自由投生的自由,但是,在內在也有相當程度的證量生起。回想自己這一生,把所有可以用的時間,都用在修行上面,我除了我現在能做的以外,我也沒辦法做的更多了,我已經盡力了。面對自己已經盡力的這件事實,內心感到沒有後悔。

  那對於比較下等的修行人來說,雖然並沒有到那種無悔的程度,但是回想自己,雖然沒有投入非常多的時間在學法上、修行上,可是,其實自己所能夠撥出來的時間,也就只有這麼多,能做的也沒有辦法再更多了,在所能做的範圍當中,有盡力的去成辦善業。在回想當中,凡生必有死,而在生的這段過程裡面,我對於造善業這件事情上已有盡力了,所以我也不需要太過於懼怕。

像我這樣的人,我的人生時光只有少部分時間拿來做學法修行之事,大部分的時光都空過。但是,在面對要死亡的時候,如果根據藏地舊時代的習俗來說,我會這樣做:就是在未死之前,會把自己所擁有的,自己有權力去分配的這些財物、房子等等,事先做一些分配。比如說,哪一些錢是要供養三寶的;哪一些錢,是要留給親朋好友的等等。免得自己在死亡之後,讓這些錢財變成親友爭執的一種對象和原因。

把自己所擁有的這些錢財做一個分配,跟親朋好友說:這些錢給你、這些錢給你,如此做分配。趁自己還有自由的時候,就做這樣子的布施、法行行為的時候,能夠帶來的福德資糧是更多的。

  在做這個財產分配的時候,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沒有死,就要把錢給對方,你心裡覺得不太舒服的話,那你可以換一種方式,你就說:“如果我死了,這個錢給你;假如我沒死,那麽錢我用!”我是一個藏人,主要是在一個很鄉下的地方長大的,所以我有看過這樣子的習俗。

  在我們往生或是死後,我們的子孫也會幫我們做很多法行,比如說去供養三寶、供養寺院等等這些,就是為幫助死者能夠累積更多的資糧而做。雖然子孫也會做,但是比起讓子孫來做,不如自己在生前就做,它能夠帶來的利益會更大。

  而在死亡的時候,當我們自己面臨到死亡那一刻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的是,就是要遮止自己,對於即將離開的親友,我們即將跟他分離的親友,我們即跟他分離的這些家鄉、這些國家、這些土地的貪心這件事情,我們要注意去遮止,遮止自己在那個時刻,對於些親友啊、家鄉等等的貪著。(待續)

1/18/2015

2015年1月會訊(1/18更新)

§§課程異動通知§§
1月8日(四)因翻譯老師有事,《釋量論》停課。
1月10日(六)《入中論根本頌》停課。  
1月11日(日)《地道建立》停課。  
<毗婆舍那密集課>暫停,原定常態課程仍停課 。
1月12、19日(一)<宗義寶鬘>復課。
由於仁波切個人因素,決定請假幾個月。故自即日起,仁波切之常態課程將停課。  New!
---------------------------------------
§§新課程通知§§
毗婆舍那科判教授    NEW!!
自1月23日(五)起於每周五早上9:30-11:30,將請 洛桑卻佩格西以《廣論-毗婆舍那》之科判,為學員重點講授及複習《毗婆舍那》。

●時間:自1月23日起,每周五早上9:30-11: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5 樓
---------------------------------------
§§特別課程通知§§            (本活動暫停)             
因仁波切認爲毗婆舍那再14堂課將可講完,爲了讓課程一氣呵成,不要中斷,仁波切要密集講完毗婆舍那,給2015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時間:1月12日(一)、13日(二)、14日(三)、16日(五)、18日(日)、19日(一)、20日(二),早上9:30-11:30;下午 2:00-4:00,共14堂。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5 樓
<密集課期間的停課內容>:
1月12日(一)<實執諍論>、<宗義寶鬘>
1月13日(二)<攝類學>
1月14日(三)<入行論>
1月17日(六)<廣論>、<入中論根本頌>
1月18日(日)<地道建立>
1月19日(一)<實執諍論>、<宗義寶鬘>
1月20日(二)<攝類學>
-------------------------------------------------------
§§學會公告§§
因仁波切與同修前往南印聞法之故,仁波切課程將於1月9日起復課。
奇美老師的<藏傳佛教繪畫藝術>即將在1月復課。上次老師在現場教,同學感覺受益很大,所以 從1月開始奇美老師將來台北中心現場教畫。目前進度仍在畫八吉祥。時間:每月第2、4周三晚上7:00-9:00。一月份上課時間為1月14、28日。



--------------------------------------------
§§生命關懷系列§§
書影會~《天才雷普利》

        本片是1999年作品,名影評家黃英雄老師說:片中主角雷普利提供了世人對生命的新視野,他解構了傳統價值觀的認知,在他遭遇的各種應對之中,觀眾隨他進入了無所不能的天地…

        如何界定一個人的成就其實是有其多方面的認知與計量。不乏一些沽名釣譽,甚至華而不實之徒,他們靠著傲人的背景或祖上餘蔭,雖然表相上光鮮,但實質上卻是虛華的紈袴子弟。

        另外有一種人從小困頓,但卻在社會上憑藉著見多識廣的經驗,將一切生活智慧化,在他眼中似乎永遠沒有什麼難題與困擾,只是想飛上枝頭作鳳凰的慾望永遠蠢蠢欲動。  

         這是兩種極端的生命形態,當這兩種人因某種緣由而碰撞在一起時,勝負立判,甚至在不同的價值觀撞擊下,引燃了人性潛藏的卑劣毀滅特質,「天才雷普利」敘述的正是這樣令人忐忑不安的故事。 俗語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本片翻拍自小說,獲許多獎項提名,我們從觀影中可深刻體會五蘊熾盛及貪瞋癡慢疑的威力是如此強大,而引以為戒。

賞析者:鄭彩仁女士
時間:2015年1月11日(日)下午13:30-16: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4 樓
-------------------------------------------------
§§2015年1月份常態課程表§§
1.高階深入課程
每週四 晚上19:00-21:00 <釋量論成量品> 1/8、1/15、1/22、1/29
每周六 中午11:30-13:00 <入中論根本頌> 1/10、1/17、1/24、1/31
每周六 下午14:00-46:00 <俱舍論> 1/3、1/10、1/17、1/24、1/31
每月第二、四周晚上19:00-21:00 <藏傳佛教繪畫藝術> 1/14、1/28
2.中階主要課程
每週一 早上9:30-11:30 <實執諍論> 1/12、1/19、1/26
每周一下午14:00-16:00<宗義寶鬘> 1/5、1/12、1/19、1/26
每周二 晚上19:00-21:00 <攝類學> 1/13、1/20、1/27
每周三下午14:00-16:30 <毗婆舍那研討> 1/14、1/21、1/28
每周三 晚上19:00-21:00 <毗婆舍那研討> 1/7、1/21、1/28
每週五 早上9:30-12:30 <毗婆舍那+研討> 1/9、1/16、1/23、1/30
每周五 早上9:30-11:30<毗婆舍那科判教授> 1/23、1/30          ←←←←←←←← NEW!!
每周五 晚上19:00-21:00 <廣論研討> 1/9、1/16、1/23、1/30
每周六 早上9:30-11:30 <廣論> 1/10、1/17、1/24、1/31
每周三 早上9:30-11:30 <入行論> 1/14、1/21、1/28
每周日 早上9:30-11:30 <地道建立> 1/11、1/18、1/25
3.初階入門課程
每月第一個周三下午2:00-4:00 <念佛實修班> 1/7
每周六 中午 11:30-13:00<四聖諦研討班> 1/3、1/10、1/17、1/24、1/31
4.藏文佛典導讀
每周一 (俱舍論)早上9:30-11:30 本月停課
5.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每月一堂 周日下午1:30-4:30 <書影會> 1/11
每月第二周三晚上19:00-21:00<佛法氣功班> 1/14
(課程列表說明:為仁波切課程/為卻佩格西課程/為學員研討、藏文教學課程)
-----------------------------------------
北部以外欲參加課程者,請連絡
*台中阿底峽佛學會 04-2326-8347
*彰化佛學班(1) 0953-954-900 葉師兄
*彰化佛學班(2) 0911-922-466賴師姊
*新營佛學班 0921-291-539謝師姐
*高雄菩提講修佛學會0921-688-567張師姐
*高雄般若佛學會 0972-109-893 李師姐 (近台鐵高雄站)
*台東佛學班 0937-601-655 林師姐
*美國南加道次第佛學會 1-626-4971278 孫師姐
*澳洲墨爾本61-407-805-048王師兄

1/04/2015

如何面對生死(一)

穹拉仁波切  /  吳翠雯翻譯

  一般我們都會聼到一個說法,就是:“凡有生,生到最後的盡頭就是死;凡是聚合,聚合的最後就是離散;凡有累積,累積到最後,這些累積的物質也會消失。”這些,都是法性。都是我們很了解,常聽到的話;我們也知道,其實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凡有生必有死,談到了死亡這個課題,可以分兩大類人:一類是相信死亡之後還有來生;一類是不相信死亡之後還有來生。對於不相信死亡之後還有來生者,面對死亡的害怕是會更多,還是更少呢?

  我們知道在印度的教派當中,有一派叫做「順世派」,「順世派」的教義主張,人在死後就沒有所謂來生了,所以,在今生這樣的時光裡面,就應該要盡情的享受,盡情的享樂。如果沒有這樣做的話,就是很吃虧。如果在這一生,僅僅有的這一生裡面,能夠盡情享受快樂的話,那就是一種福利,就是一種快樂。

  而對於佛教徒來說,或者是說,對於相信有來生者,那就會接著有一個問題了:如果還有來生,那麼在死亡的那個時刻,什麼是我們應該做的呢?

  對於承許有來生的人,一般會有這樣子一個想法:為了擁有一個更好的來生,因此這一生,我們應該好好的去做那些會對我們來生帶來利益的事情。

  對於相信有來生者而言,我們會相信,來生所受到的好、壞、苦、樂,端賴於我們今生做了哪些事情,端賴於我們今生的做法。因此,如果想要有一個更好的來生,那麼在這一生,我們就應該好好的設法,好好的經營。

  為了能夠為來生帶來更大的利益,所以今生應該要努力的行善,要努力的修法。所謂的今生要努力的修法,指的是說,把學法這件事情,看成是一件很主要、很重要的事。

  而就學法者來說,有些人會是有時候學,有時候沒有學;有些人,是一直持續的在學。而就一直在學法者的內心,其實也有很多種不同的狀態。雖然都是學法者,可是內心的考慮,還是以今生的安樂成辦為主;而有些學法者內心的考慮不只如此,還會想著說,來生的利益要怎樣才能夠成辦。

  就以我為例:我是一個相信佛法的人,但是我有沒有一直不斷地在法上面,精勤用功努力呢?沒有!我也只是偶爾想到來生,但大部分的時候,還是快樂地過著今生的生活。我已經年紀老了,不需要工作。在不需工作的時候,我的時間都怎麼樣安排呢?有的時候,就唸經做一些課誦,但是更多的時候,就是讓自己處在很輕鬆的狀態裡面,散散步啦、跟人家打打電話等等,都是做這些為了今生快樂的事情。

  我們談到,如果有來生,我們要成辦來生的利益,那我們這一生應該要做那些事情呢?我們常常會聽人家說,我們應該要多去做唸誦,然後做供養、做布施等等這些法行。

  特別是對於修行大乘教法的人來說,在今生最主要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讓自己去做傷害他人的行為,並且要盡力的利他。如果真正能夠去實踐這樣子的教授的話,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內心應該不會有害怕。

  我們說,為利益來生,我們要學法,但是我們對於所謂的學法或說修行,我們想的範圍有多大呢?其實所謂的學法修行,並不僅僅只限於我們做一些日常的課誦等等,凡是我們所做的這些利他的行為,都是在做學法修行的法行。

  所以,龍樹菩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他說:我們不要去傷害別人,應該要去利他。為什麼呢?為什麼這樣子就是一種修法的行為,或說就是學法的行為呢?因為,就「法」的一個特質,就是透過這樣子的一種做法,能夠讓照著這樣方法行持的人,能夠離開惡的處境,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惡趣的處境,而能夠愈來愈往上提昇。

  那當我們談到所謂利他的時候,不僅僅是給乞丐錢,也不僅僅是幫助需要幫助的病人,同時,在自己平常的時候,要辦好好的對待朋友、家人,好好的去幫助他們,這也是一種法行。

  比如說,當父母的好好地照顧、教育自己的子女,因為内心帶著要利益子女的心,所以這也是一種利他的法行。

  以我這樣的身分角色,雖然我一天到晚在對人講,要好好的去行利他行、利他行,但是,我真正可以做到的利他事情,其實非常少。反觀一個父母教育一個孩子,從孩子小的時候一直拉拔到大,要經過的時間有多長!在那麼長的時間裡面,父母用盡自己的心力幫助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擁有很廣大的學問、擁有很良善的行為。想想看,其實以父母這樣的角色,可以直接實踐利他法行的機會是非常多、非常的大的。

  同樣的,就子女的角色來說,當子女在聽父母教導的時候,有的時候會不想聽,會想要生氣,會想要有種種的反叛反應,但是在那個時候,他如果能夠想得到父母對自己的恩,而對父母做出幫助父母的事情,這樣子的行為,對這個子女來說,也是一種利他的法行。

  對於一個做子女的人來說,即使不能夠長時的在父母身邊盡孝道,但是可以偶爾在回家時候,能夠有機會跟父母相處,做一些讓父母開心悅意的行為;當父母生病的時候,做子女的盡力地照顧父母;這時子女的心是希望:父母可以因為自己這樣一個表現跟照顧而感到高興。這種想要讓父母快樂高興的心,其實也是帶著利他的動機來做這些事情的。

  同樣地,比如說醫生、護士照顧病人,就法的實踐上來講,他們所做的法的實踐是非常廣大的。

  除了護士以外,在很多醫院都有義工,這些在醫院當義工的人,其實也是在做很好的利他的行為,這些行為也是非常好的。

  以前有朋友邀我到醫院當一天義工,做的事情就是推輪椅上的病回病房,或去看診。因為我那時候推輪椅不太熟練,差一點害病人撞到別的輪椅。結果我的朋友說:“喂!你是來醫院當義工的,是要幫助病人康復的,結果你讓病人的輪椅跟輪椅相撞,讓病人的病會更嚴重,我看你還是不要來醫院當義工好了。”所以我就只有當一天的醫院義工。

  利他的法行,並不一定需要是一個很大的事件。比如說,別人請你當他的司機送他到哪裡,如果你自己剛好有車子,你方便開車的話,就答應他的請求,送他到他要去的目的地,這也是一種利他的行為。   像這樣子,我們盡力的去做一些善行,盡力的去做利他的行為,我們這一生也許沒有辦法做非常廣大的利他行為,但是,我們這一生也不是完全都做不到一丁點幫助別人的事情。在死亡的那一刻,回想自己的這一生,當我們自己覺得這一生沒有做什麼害人的行為,並且有盡力的去幫助別人。當我們臨終時思惟到這裡,相信這樣子的一種回顧,會幫助我們在臨終時刻減少很多恐懼。(待續)

12/14/2014

2014年12月會訊(12/22更新)

§§學會公告§§
因仁波切結束大陸之行,12月開始仁波切的常態課程將恢復正常。唯《入行論》將繼續在每周三早上9:30-11:30上課。
因《入行論》上課時間改為周三,故每周日之《地道建立》則往前為9:30-11:30上課。
因格西將出國辦理再入台的簽證,因此格西課程將於12月3-10日期間停課。
12月19-31日,仁波切將帶大家赴往印度,所以仁波切與卻佩格西的課程於此段時間將暫停。

------------------------------------
§§課程異動§§ 
12月1日(一)<實執諍論>停課。    
12月1日(一)19:30-21:30續講一堂<菩提心讚>。
12月3日(三)19:30-21:30續講一堂<菩提心讚>。
12月5日(五)19:30-21:30續講一堂<菩提心讚>。
12月9日(二)<攝類學>停課。
12月16日(二)<緬懷宗大師圓根燈會>時間提於9:00-11:00舉行。
12月16日(二)<攝類學>停課。 
12月24日(三)14:00-16:30<毗婆舍那研討>停課。 (12/22更新)
--------------------------------------
§§特別活動通知§§
演講-藏傳佛教的禪修法門

仁波切將應南華大學之邀,於下午2:00-4:00進行一場演講,歡迎中南部同修參加。(無視訊)

地點:南華大學  雲水居國際會議廳(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
時間:2014年12月16日(二)14:00-16:00
---------------------------------------
緬懷法尊法師
12月14日(日)為法尊法師誕辰及圓寂紀念日,為感念法師的功德,仁波切將於星期日地道課後,帶大家誦經。

時間:2014年12月14日(日)早上11:00-11:4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5樓
----------------------------------------
緬懷宗大師圓根燈會   (時間更新12/20)
『生生世世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善知識之力
    願於佛所讚嘆善穩道    雖刹那傾亦不暫捨離』
        宗喀巴大師誕生於西元1357年藏曆10月25日,圓寂於1419年藏曆10月25日,享年63歲。此後每年到了這天晚上,人們都將燃著的燈放在窗臺上,以紀念宗喀巴大師。這個節日,被稱為“燃燈節”。
        仁波切將帶領大家於早上做上師薈供。

時間:2014年12月16日(二)早上9:00-11:0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5 樓
---------------------------------------
§§生命關懷系列§§
書影會~《風雲人物》
     
       本片是1946年的美國電影。詹姆斯·史都華主演。故事靈感可追溯自查爾斯·狄更斯的經典小說《小氣財神》。《風雲人物》一向被評價為無與倫比的溫馨勵志經典影片。在英語系國家,及其他以聖誕節為主要節慶的國家地區,更享有極崇高的聲譽。2006年,此片上映整整60年後,美國電影學會將其評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勵志電影。1991年,冷戰結束,蘇聯解體。1992年,美國影片在俄國初次解禁,在鮑里斯·葉爾辛總統的首肯下,《風雲人物》被選定於15日東正教的聖誕節,在俄國播出的第一部美國電影。
        劇中天使克拉倫斯開導主角的方式,是示現給他看「如果沒有你,你的家鄉會變成什麼樣子」。這種「如果我們可以重新選擇不一樣的生活」的提示,讓每位觀眾也能深自忖度,尤其遇到挫折時,不妨檢視一路行來,到底造了甚麼因、結了甚麼緣、才得到怎樣的果?可引為借鏡,往後改進。
        那種恍然大悟的喜悅,讓善更善,錯則幡然悔過。這部比彩色更璀璨的黑白片,至今仍具廣受歡迎的魅力,請大家一起來體會、探討。

賞析者:鄭彩仁女士
時間:2014年12月14日(日)下午13:30-16: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4 樓
---------------------------------------------
§§2014年12月份常態課程表§§
1.高階深入課程
每週四 晚上19:00-21:00 <釋量論成量品> 12/11、12/18
每周六 中午11:30-13:00 <入中論根本頌> 12/6、12/13
每周六 下午14:00-46:00 <俱舍論> 12/13
每月第一、三周晚上19:00-21:00 <藏傳佛教繪畫藝術> 本月停課
2.中階主要課程
每週一 早上9:30-11:30 <實執諍論> 12/1、12/8     (11/28更新)
每周一下午14:00-16:00<宗義寶鬘> 12/1、12/15
每周二 晚上19:00-21:00 <攝類學> 12/2、12/912/16     (12/14更新)
每周三下午14:00-16:30 <毗婆舍那研討> 12/10、12/17、12/24、12/31  (12/22更新)
每周三 晚上19:00-21:00 <毗婆舍那研討> 12/3、12/17、12/24、12/31
每週五 早上9:30-12:30 <毗婆舍那+研討> 12/5、12/12
每周五 晚上19:00-21:00 <廣論研討> 12/5、12/12、12/19、12/26
每周六 早上9:30-11:30 <廣論> 12/6、12/13
每周三 早上9:30-11:30 <入行論> 12/3、12/10、12/17
每周日 早上9:30-11:30 <地道建立> 12/7、12/14
3.初階入門課程
每月第一個周三下午2:00-4:00 <念佛實修班> 12/3
每周六 中午 11:30-13:00<四聖諦研討班> 12/6、12/13
4.藏文佛典導讀
每周一 (俱舍論)早上9:30-11:30 本月停課
5.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每月一堂 周日下午1:30-4:30 <書影會> 12/14
每月第二周三晚上19:00-21:00<佛法氣功班> 12/10
(課程列表說明:為仁波切課程/為卻佩格西課程/為學員研討、藏文教學課程)
----------------------------------------------
北部以外欲參加課程者,請連絡
*台中阿底峽佛學會 04-2326-8347
*彰化佛學班(1) 0953-954-900 葉師兄
*彰化佛學班(2) 0911-922-466賴師姊
*新營佛學班 0921-291-539謝師姐
*高雄菩提講修佛學會0921-688-567張師姐
*高雄般若佛學會 0972-109-893 李師姐 (近台鐵高雄站)
*台東佛學班 0937-601-655 林師姐
*美國南加道次第佛學會 1-626-4971278 孫師姐
*澳洲墨爾本61-407-805-048王師兄

12/02/2014

輪迴的源頭是無明,無明沒有開始

§§醍醐心語§§        
編者按:這篇摘自2014年11月12日仁波切講《稻稈經》時,講到十二緣起的無明時,仁波切有感而發,糾正了很多人對輪迴、無明的錯誤見解。從這篇仁波切提到的無明沒有開始,引發我們更多延伸思考的空間,例如:既然無明沒有開始,那麽無明可以結束嗎?如何結束呢?如何確定透過修行可以解脫輪迴?……且讓我們好好參一參。     

        十二緣起一開始就是「無明」,表示我們生命流轉輪迴的源頭,是從無明開始。

        既然流轉輪迴的源頭,是從無明開始,那麼,很多人就會有一種錯誤的概念,認爲:無明的前面,是不是原來已經是一個成佛的心、乾淨的心,心好像是已經成佛的狀態,然後後來出來一個無明,造成我們的輪迴呢?也有的人這麼說:我們一切有情都有「佛性」,都有「如來藏」,然後我們現在修修修修…,修了之後,回到源頭,然後就成佛了。這意思也就是說:本來大家都已經像成佛一樣,心是清淨的,然後到後面,一個無明冒出來,就開始輪迴……。其實不是這樣子的!

        當我們解釋「無明緣行」,講到「無明是輪迴的源頭」的時候,我們要瞭解:如果前面有一個「我對『無我』很清楚」的狀態,這是不可能的!如果這個狀態不可能存在,同樣的道理,如果解釋成:“原來大家都是佛了,後來無明突然冒出來,然後就掉在輪迴裡面了。”(笑~),也不是這樣子的。所以,談到「十二緣起的開頭是無明」時,不要有這樣的誤解喔!

        因為有人說:“成佛的時候,大家都回到「源頭」。”這樣說,就等於:原來大家都是心很乾淨,大家都好像佛一樣,然後,後面就變成不乾淨了。所以現在我是否定這個說法;你們不可以這樣理解喔!

        輪迴的源頭是無明,它的含意是否定前面有一個乾淨的源頭。如果前面有一個乾淨的源頭的話,那前面已經有智慧了嘛!既然前面已經有了智慧,後面怎麼會有無明呢?不可能!所以,一講「無明」,等於就是講無始以來就有輪迴的「因」存在。輪迴的因是什麼呢?輪迴的因就是無明。

        輪迴的因是無明,就是說:輪迴的因是我們不知道「無我」。那麼,既然「不知道無我」是輪迴的因,我們應該可以看得出來,無明的前面不可能有「我很清楚『無我』」的這個狀態,是吧?!如果我已經清楚「無我」,後面應該不會有「我不清楚『無我』」。這應該有道理吧!也就是說,我明明已經知道「無我」了,突然又說:“我不知道「無我」。
”這種情況會出現嗎?這不可能嘛!

        所以,現在是講輪迴的源頭是什麼呢?是「不知道『無我』」。那麽它的前面,肯定沒有「知道『無我』」這個狀態,這個可以理解吧!也就是,無明的前面,沒有一個乾淨的、已經成佛一樣的狀態。

        所以,當我們講「不知道『無我』是輪迴的源頭」的時候,應該要知道:無始以來,這種無明就存在,輪迴就存在;所以,輪迴是沒有一個開始的!因此,講「無明是輪迴的因」的時候,應該可以理解「輪迴是無始的」。

        當然,就一次輪迴來說,它的源頭可以找到,但是整個輪迴來說,它的源頭是找不到的。

         你們會覺得這個道理沒有邏輯嗎?怎麽無明是輪迴開始的因,但輪迴又無始?我對你們講“「輪迴的因是無明」就是表示「輪迴是無始」”的時候,裡面包涵兩個含意,一個是要你們把輪迴的源頭認出來,源頭就是無明;另一個是講「輪迴沒有開始」。這兩個含意,並沒有互相矛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