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014

觀修時,感受不要落一邊

§§醍醐心語§§

同學問:思惟母親苦時,很痛苦,這時候不再敢往下繼續思惟,因為怕思惟下去證明眾生是母親,那個時候會更痛苦,因為自己現在沒有能力救護他們,那就更痛苦,所以就不敢往下想了。所以應該怎麼想?

仁波切答:要像思惟 四聖諦的道理一樣,我們不是停留在苦諦跟集諦,我們也要想滅諦跟道諦。意思是,我們不要只偏一個方向想。我們的情緒,或是我們內心的感受,也是要平等。所以就是:想這個苦受――苦諦跟集諦,對這個苦受相當沒有辦法忍受;然後一樣,想這個樂――滅諦跟道諦,它在那裡,有這樣一個歡喜的心,要讓心這樣的平等。

        簡單來說,平常我們「前行緣念」裡面,一邊是做懺悔,一邊是隨喜,是吧!所以我們修行的人呢,他的心情要平,不是太偏向一個地方,一定要平。像前行的儀軌裡面,雖然心裡有一個感覺蠻強的,但是這個負跟正,兩面都要平,不要太偏向。所以,前行裡面也有懺悔,也有隨喜。比如說,我們要往哪個方向走,正反兩面都要看、都要想好。所以連前行的時候,我們腦子裡面也是正反都想,然後我們內心的這種感受,這個精神,正、反,或者是正、負,兩面都要有,這樣子就比較完整。所以,正行修的時候,也是一樣,正反都要有。

       像四聖諦,苦、集,就是比較負面的感受;滅、道,就是比較正面的感受。一樣,我們修知母、念恩這些的時候,不要一直停留在那個位置,我們情緒不要太落在一個地方,也是要調。

        調的時候,整套來說,就像後面修菩提心的道理。雖然我們還沒有修到那裡,但是,還是要輪流地修嘛!就是,雖然我們「知母」也沒有生起啦,但是我們是輪流地這樣子,先串習、串習,串習、串習…,然後我們的情緒,或者我們的心態,就看得比較全面一點,不要落在一個角落。所以,後面的部分我們也是要串息:例如我們能夠成佛啦、心的本性是清淨啦,然後,心裡好像對「成佛」,就有點這種信心,這些也是要修。所以,我們心的正反兩面的情緒都要有的,不是落在一個地方。

        比如說,有的人修下士道的時候,好像一直修「三惡道」的苦,這樣也不是那麼對的。我們不是只修一個角度,我們要全面地修。平常也有講到「四方道」嘛,就是要能夠把整個(道次第)串起來修。所以不要落在一個角落啦!另外,想眾生苦的這個時候,我不太清楚,可能內心裡面也可以加「佛菩薩也會救」這些東西。

        感受這個苦的時候,也不用怕,這是好事。心裡有「眾生是母親,他們在受苦」這個感觸,也是好事情。但是,這個感觸能夠保持多長,也是一個問題(笑~),如果保持長的話,也是一個好事情。

        以前西藏修知母的有一種專門的修行方法,中文的意思就叫「修知母,身語意的幻鑰」。那裡面就有講到,我們的身體怎麼做啊、我們的聲音―嘴巴怎麼叫啊、內心裡面想什麼啊,就有這些。比如說,我們的身體擺什麽姿勢,然後就叫:「媽~媽~,」就是這樣子(笑~)。好像很想媽媽的時候,身體的一個動作,然後嘴巴叫的這個聲音,叫的音調,又內心裡面,也想媽媽的受苦。用這個方法修,是為了什麼呢?就專門要讓我們心裡有這個感受出來,專門把情緒弄起來啦!(笑~)

        所以有這種感動,也是一個好事啦。有的時候,我們就心硬硬的,這就很不好,這個就不對的。
(摘自2013/4/19 觀修營問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