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3

一趟南印的『初體驗』與『初感動』.....

        步出班加羅爾(Bengaluru)機場,睡在雙層臥鋪的大巴車上,獨自地躺在頂層,車身隨著馬路的崎嶇不平劇烈搖晃,有時身體還會彈起撞上車頂呢。 
        印度的大巴車上沒有廁所裝置,尿急時只好請司機路邊停車,大夥就挨著身體、排排蹲在車旁的馬路邊,享用頗具盛名的—「大地廁所」。
        大巴車在漆黑的夜空下,緩慢又顛陂的行駛著,雖闔著雙眼,一顆心卻是七上八下,感覺「那一夜」好長好長,好盼望天快亮, 在那漫長的等待中… 終於見到天邊露出了曙光,我把臉靠在窗邊,欣喜期待地迎接南印的第一個日出。
        晃了九個多小時的「超級按摩床」,真的是飢腸轆轆了,此時貼心的領隊、慈祥的隨車喇嘛,讓師兄姐們下車休息,享用在南印的第一頓早餐,至今回想起… 那奶茶的濃郁香醇,依稀還留在唇齒中…。
                               
        大巴車約莫行駛了十多個小時,我們終於抵達了掛單的「惹對寺」,因為我們的到來,幾乎全寺的僧人都出動了,他們帶著推車,守在寺院的大門口,幫忙搬運我們的行李,並且還一一的送到我們房門口,這種「賓客至上」的服務,讓我覺得非常的不好意思, 但卻是他們熱情歡迎我們的展現!
        我和阿蘭的家—S311,當推開房門、進入屋內的剎那,有股莫名的感動與驚喜充滿了我與阿蘭的內心…… 臥床的床單與毛被,都是採用西式的鋪床法,房內整理的非常整齊與潔淨。
        每天的講經法會約在三點鐘左右結束,頂著南印炎熱的太陽回到了「惹對寺」,學僧們會貼心地為我們準備各式各樣的餅乾、清涼的可樂 、汽水、瓶裝水、奶茶與咖啡等飲料,他們在寺院栽種的果樹,如木瓜、人蔘果、石榴與小芭樂,也都成為了我們餐後的水果。特別是學僧們手工自製的麵條,無論是煮成湯麵或是炒麵,都非常地彈Q爽口,那麵入口的味道,至今還遺留在味蕾中,念念不忘、難以忘懷!
        掛單在「惹對寺」的期間,寺院所提供的三餐,餐餐菜色都非常地營養美味,處處可見廚房學僧們的用心與愛心,在此我深深地感恩您們,您們不僅提供了我們舒適的用餐環境, 更是照顧到我們的身體、也溫暖了我們的心,我們真的是「好幸福」喔!
        「惹對寺」的環境真的是超讚的,住在此處,感覺很像還在澳洲,清幽寧靜…… 連美國、法國,居住在此不同國家的法友們都說:「這裡猶如一個小天堂,出了大門,才是南印度」。
        感恩所有護持興建「惹對寺」的善心人士,我向您們至上最深敬意的感恩與隨喜讚歎!
                         
        藏曆十月二十五日是宗大師的圓寂日(也是大師的出生日),我初次參與寺院的「圓根燈會」與「燃燈節」,那晚我們點燈,繞塔,唱誦著宗大師祈禱文,那清亮高亢的唱頌聲,隨著憶念感恩大師的心…… 直入靜籟的夜空與絢爛光彩的星空相互輝映!
        十二月十日法王尊者就住宿在「惹對寺」(法王的行宮在大殿後方的二樓 ),當晚寺院聘請了南印非常有名的廚師掌廚, 應邀的每位參與者,都欣喜歡愉的陶醉在露天的 Party 中...。
        因為這場的晚宴,巧遇了理察吉爾,當時是這樣的……在前往晚宴的途中,他迎面而來,出於自然的反應,驚呼了他的名字,他用手比了一個噓聲的手勢,指著法王尊者的行宮,示意著法王尊者正在休息,請大家安靜,而就在他即將消失在路口的轉彎處時,我走向前並輕聲地跟他說:「理察,我有一事想請你幫忙,我有許多的朋友,都是您的粉絲,他們都不想學習佛法,您可以跟我合照嗎?我想藉此鼓勵他們接觸佛陀的教法,跟著尊貴的法王達賴喇嘛尊者學習。」他聽完後連聲地說:「ok, ok, ok,… 」當時的他非常熱情,雙手緊搭著我們的肩膀,現在回想,其實讓我最動容與學習到的是~他那時時刻刻都將上師放在心上的依止心、尊敬心與恭敬心! 
                                             
        那晚寺院也舉辦了一場的辯經法會,穹拉仁波切已經是九十多歲的高齡了,那晚也蒞臨現場,聚精會神、專心凝視地在聆聽,仁波切的弟子理查吉爾,坐在他跟前的地上陪伴著他,時而逗仁波切笑、時而幫仁波切照相... 望著這種上師與弟子的情誼流露無餘,內心真是好生羨慕,這一定是彼此在多生以前,共造的善緣……我要好好的努力,期許來生、無量生…… 亦能感此殊勝的善因緣!
        辯經法會結束之後,我回到了我的寢室,恰巧法王尊者的行宮就在我寢室的正對面,那晚我雙手合十、祈求遙望著上師法王尊者的行宮,由內心深處摯誠的跟他說:「雖然我和您有地理上的距離,但是我會好好地努力用功、認真地學習您的慈悲與愛,讓我修行的心更加地靠近您,上師法王,晚安!」 。
        十三天的講經法會,圓滿結束,法王尊者與大家約定了,明年在 「色拉寺」大家再相見!我們也開始打包行李,往明年講經的下一站;南印度的三大寺之一「色拉寺」繼續前進。
        經過十幾小時的車程,睡了十幾小時的晃動按摩床,終於抵達了色拉寺的 Guest House,旅館還在擴大加房興建中,掛單進去,師兄姐們開始忙著清掃,人人都當起了義務的清潔工,由住房瞭望出去,就是南印度三大寺之一:「色拉寺」。 

        千里迢迢來到了「色拉寺」,當然一定要去拜訪仁波切的家。
         那一天我很好奇也很興奮,跟在洛桑拉的旁邊,走到了仁波切的家... 這是仁波切從小到大居住的房間、這是仁波切的老師、這是仁波切的...... 洛桑拉用流利的中文介紹著,而我已被仁波切與法王合照的這張相片深深地吸引著,相片中法王捏著仁波切的耳朵,仁波切的眼眶泛著淚水 ? ? ? 有機會面見仁波切,真想問問其中的故事,我也想跟仁波切說:「那天我們有晉見甘丹赤巴法王,Jeremy師兄當下就請求了法王的加持,讓我們能順利地學完五部大論,法王問:『你們跟誰學啊!』答:『雪歌仁波切』,法王立刻將雙手抱著 Jeremy 的頭並點點頭的說:『好好好!』。
        此次想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師長的功德與恩德,感恩穹拉仁波切、雪歌仁波切、惹對寺的住持Nicky La與全寺的學僧們,還有四諦佛學會的師兄師姐們,有您們真好!
        南印度二十二天的請法行程,圓滿結束,美麗法喜、充滿感恩地劃下了來日再相聚的圓緣....。 (From 澳洲墨爾本—美英)

1/25/2013

四諦2013年1月份會訊(1/25更新)

§§課程異動暨停課通知§§
●1月26日(六)<廣論>異動為<道次第教授析釋>
●1月25日(五)<毘婆舍那>停課。
●1月19日(六)<廣論>停課。
●1月19日(六)<入中論根本頌>停課。
●1月13日(日)<宗義建立>停課。
...............................................
§§特別課程通知§§
仁波切析釋法王講法
仁波切將析釋法王於南印講廣論、略論、攝頌、道炬論的教授。
時間:201315()112()早上9:30~11:0011:30~13:00(同時間的廣論、入中論停課)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5
----------------------------------------
§§特別活動通知§§
每月一日精進共修
時間:2013127()早上7:00-8:00受大乘八關齋戒 / 9:00-11:00道次觀修 / 12:30-14:30拜三十五佛懺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5
---------------------------------------
§§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好書導讀~《破壞性情緒管理》
作者:國際暢銷書《EQ》作者丹尼爾.高曼
出版社:時報出版社
        尊者達賴喇嘛對此書的推薦序:“人類的很多痛苦都源自破壞性情緒,例如仇恨衍生暴力,貪欲激發執著。我們身為有情的人類,最基本的責任就是要減輕人類因情緒失控而付出的代價。”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的推薦序:“(這本書)它是少有的科學與宗教的學術性探討。沒有傳教、沒有口號,純粹就佛學與科學雙方的觀點來討論,所以它會帶給你感動,因爲它是人類知識的精華。”
主持人:由於此書是關於心理學與佛學的對談,學會特別請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咨商博士李宜蓉居士,以及佛學素養淵博的李衍忠居士共同主持,相信會帶給參加者新鮮的啓發與深刻的激盪!
時間:201316日、13日、20日、27()晚上7:00~9:0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4
註:16日第一堂將討論第一章。此書市面已無發行,想要在課程開始前先閲讀者,可打電話到學會02-25315300,或黃師姐 0916-103313詢問。
************
書影會~親愛的醫生

        本月觀賞日本女導演西川美和廣受好評的作品【親愛的醫生】,是一部用特別的敘事結構而且帶有懸疑趣味的電影,從抽絲剝繭的過程中,透露出一些生命真相的端倪,巧妙的情節之下更傳達了道德的複雜性。
        一位失蹤的醫生竟然是為了他診斷出的「正確」病情而入罪!但他為何明知真相,還一邊悉心照料、一邊協助病人作假?又為何到後來,自己選擇戳破善意的謊言?對錯之間的衡量,不可能那麼輕而易舉、是非分明。電影正是如此讓人感動及思考,但不提供標準答案!
        本片特別請出在日本家喻戶曉的「脫口秀」明星笑福亭鶴瓶,飾演片中的靈魂人物—醫生。西川美和、笑福亭鶴瓶不僅憑本片拿下日本權威的「電影旬報」年度最佳編劇、男主角,本片也同時被電影旬報邀請的專家與一般讀者票選為雙料最佳影片。不看可惜!

賞析者:鄭彩仁女士
時間:2013113()下午1:30-4: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4
************
開心實作班
家族系統排列~讓愛流動
看見、感受、覺察、體驗:愛的序位與流動。
<讓愛流動>
第一週 15() 孩子的愛  
第二週 112() 兩性關係  
第三週 119() 健康與疾病  
第四週 126() 生命中十四位重要人  
第五週 22() 豐盛與榮耀 
排列師:楊鴻翔老師
時間:周六下午2:00-5:00
費用:2500/5堂課,一次繳清。 單次課600/1堂。全程參加者的個案排列免費,單次參加者的個案排列2500/1次。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4
---------------------------------------
20131月份上課日期
1.高階深入課程:
每週一 晚上19:00-21:00 <釋量論成量品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11:30-13:00 <入中論根本頌>  1/19 (1/18更新)1/26
2.中階主要課程:
每月第二、三、四周周三下午14:00-16:30 <實執諍論研討> 1/91/161/231/30
每周三 晚上19:00-21:00 <宗義寶鬘研討1/21/161/231/30
每週四 早上9:30-11:30   <修次初篇 1/10 1/171/241/31
每週五 早上9:30-12:30  <廣論毗婆舍那+研討>   1/41/111/181/25 (1/25更新)
每周六 早上9:30-11:00   <廣論>  1/19 (1/19更新)1/26 (改為道次第析釋1/22)
每周日 早上9:30-12:00 <宗義建立+研討 1/61/13 (1/13更新)1/20
3.初階入門課程:
每周二早上  9:00-11:00 <佛法入門>   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 11:30-13:00<初級佛法入門研討班> 1/51/121/191/26
每月第一個周三下午2:00-4:00 <念佛實修班1/2
每月第二個周三晚上7:00-9:00 <集資淨罪班> 1/9
4.藏文佛典導讀(俱舍論)
每周一 早上9:30-11:30    1/71/141/211/28
5.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每月第二、四個周六 下午2:00-5:00 <開心實作班> 1/51/121/191/26
每月周日 晚上7:00-9:00 <生命關懷讀書會-破壞性情緒管理1/61/131/201/27
每月第二個周日 下午1:30-4:30 <書影會1/13
---------------------------------
北部以外欲參加課程者,請連絡
*台中阿底峽佛學會 04-2326-8347
*彰化佛學班0953-954-900 葉師兄
*新營佛學班 0921-291-539謝師姐
*高雄佛學班 07-7010-818 林師姐
*高雄菩提講修佛學會0921-688-567張師姐
*高雄般若佛學會 0972-109-893 李師姐 (近台鐵高雄站)
*台東佛學班 0937-601-655 林師姐
*金門金洲佛學會 0963-352-333 方師兄
*美國南加道次第佛學會 1-626-4971278 孫師姐
*澳洲墨爾本61-407-805-048王師兄

1/03/2013

2012年法王道次第十八引導教授報導

第一週法會現場在甘丹寺大殿,第二週在哲蚌寺大殿。


大殿莊嚴宏偉,外圍坐滿了僧衆,放眼望去,一片紅海,頗爲壯觀。

為迎接法王,藏人盛裝以待。

快!快上車!再擠一下吧!不然趕不上法王講法呢!

**感謝洛桑拉、鄭書修師兄、張美英師姐等人提供照片**

1/02/2013

以聞思修慧調整、提升我們平常任運的心


        我們修三士道的法,修的時候,第一個關鍵點是什麼呢?是我們自己的心要改變。改變自己的心,要先由我們的理智開始著手,然後再改變我們這個平常的心,或我們自己任運的感覺。我們要清楚:我們平常的心――自己平常任運的一種感覺――改變的話,那我們的心就真正地改變了,如果只是我們的理智有什麼樣改變,還不算「我改變」。
        平常的心、任運的感覺改變,是什麼樣子呢?是我們平常的心的高度、廣度,要越來越提升。比如說,原來我們的感覺裡面,對於感覺「快樂」也好,感覺「很好」也好;感覺是「很苦」也好,感覺「不好」也好,…這些界線,好像只侷限在一個很狹窄的範圍裡面,看不到很廣的範圍、也不是很有高度,有點像小孩子、小螞蟻一樣的那種感覺,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我們是很可憐的! 所以我們要改變。
        要改變的是甚麼呢?比如說,我們一個沒有修行的人,他的平常的心當中,任運的感覺是:「今生過的日子很好! 」「我有幾百萬」,「我有幾億」,「 我有很多房子」,「 我有很多地」,「我有…」,他心裡只能看這個,沒有其他的!
        一個修下士道的行者,他心裡面對好壞或苦樂感覺就不一樣了。當然今生也要好,除了這個,還看到:走的路更遠――包含能夠看到下世、下下世…要走的路――從這樣一個廣的角度,我們說「喔! 這個是好;這個是不好」「我覺得,這個是很有意義,這個是沒有多大的意義。」就像這種,心裡面的一個好壞或苦樂這種感覺,這樣算是比較究竟一點。 如果今生擁有幾億,但是下輩子馬上掉到地獄裡面,可能在那邊一待就是幾千年、幾億年的話,像這樣子,有意義嗎? 沒有意義,是吧?! 所以如果我們心裡對於「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有意義,什麼是沒有意義」的高度廣度,能夠調到比較高一點廣一點,自己任運的感覺,能夠看到這樣的話,這就叫下士道。
        所以我們就把我們的心――平常的心、任運當中的感覺――高度,調到比較廣一點,比較究竟一點,這樣子的話,就叫「我們的心,調到下士道的心」,我們變成修下士道的人。
        要調到下士道的心,我們先要以理智,或者說,以聞、思了解下士道的法理;了解之後,這個理智,要對我們平常的心、對平常任運當中的這種感覺開示;要跟它講,讓它改變。我們的理智跟它講:「你這樣子的感覺有問題!」講的時候,修慧跟它講比較有力,聞慧跟思慧跟它講的話,可能就不那麼有力,因為修慧當中有很多體會,然後我們跟我們任運平常的心講的時候,它就慢慢會聽得進去,可能百分之八、九十它能接受,修行就是這樣子。這樣子修行的話,我們的心就真的會改變。
        心還沒有改變的時候,心很弱,眼光也不怎麼遠、很狹窄。剛剛講我們身體裡面的氣,在這樣子的心不穩的階段,氣也會相當不穩;一樣的道理,當我們的心變廣,高度也比較究竟一點,這種穩定出來的時候,它會帶來相當好的一種氣。我的意思是:不是要到講奢摩他、毘婆舍那的時候才講身輕安;應該可以說,修下士道、中士道階段, 也會有一個隨順的輕安、隨順的好的氣。
        我這樣子講,主要是大家都比較重視身心健康,是吧! 所以,我們認識這個角度的話,可能有比較實際的感覺:「喔~修這個下士道的法,我的身體也健康了!」 是吧?!一旦下士道的法這個理智,對我們平常這個任運的感覺有改變的時候,人已經很穩,相對來說,他的身心就健康多了。所以,這樣理解的話,我們比較會感覺修行有實際的作用。
        剛剛講這個氣, 只是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道理,重點是前面講的:我們平常講「聞思修,然後改變我們的心」,這個意思是什麼呢? 所謂「改變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平常的「任運的」這個階段的感覺要改變,究竟來說,真正要做的是這個;為了做這個,前面就要有聞慧、思慧、修慧. 所以可以說,我們的聞思修這些慧一直提升,主要是為了讓我們平常這個任運的感覺改變。
        我們的這個感覺、這個受,非常老實,我們真的把「修慧」給它的話,它肯定會接受;在聞慧、思慧的時候,它覺得有一點太抽象了,或者覺得「喔~是嗎?!」它不會聽得進去!但是後面這個修慧給它的時候,它的接受度就會很高。所以我們平常任運的這個感覺,非常老實,真的有好的、實在的東西的時候,它會接受。所以我們就先修下士道的法,給我們這個平常任運的心一點點好的東西――看得廣一點,高度提升一點,看得更究竟一點。再來就是中士道的法,我們聞跟思的理智學一學,然後修的理智跟任運的感覺講的時候,它又有「更究竟、更高度」的一種感覺,我們的心就又更上一等了;然後,理智再把更上面上士道的這些法的聞思的慧、修的慧, 跟它講的時候,它覺得「太了不起了!這是最究竟的、最高、最廣」的一種感覺,那就是上士夫。我們的心變成上士夫的時候,我們的平常任運的這種感覺就算是最高的, 所以我們應該要這樣改變我們的心。
(摘自2012/11/10仁波切主持觀修營)

12/21/2012

四諦2012年12月份會訊(12/21更新)

§§課程異動通知§§
12月27日(四)<修次初篇>停課。
12月28日(五)<毗婆舍那>停課。
12月29日(六)<廣論>、<入中論根本頌>停課。
12月30日(日)<宗義建立>停課。
-------------------------------
12月8日(六)<開心實作班>停課。
---------------------------------------
§§新課程通知§§
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好書導讀--《當綠葉緩緩落下》導讀
  死亡往往不是如我們所預期的降臨到我們自己或親友身上,猶如葉子尚未枯黃凋萎就被迫分離枝幹而落下,因此我們為死亡帶來的失落痛苦而哀傷。
本書的作者透由他們的專業知識,以及他們自己的生活體驗,提出:死亡帶來的悲傷,是生命中的一種奇蹟、恩典與禮物;如果你沒有好好走過悲傷,你便會喪失治療靈魂、心理與感情的寶貴機會。
講者:李衍忠居士
時間:20121216()晚上7:00-9:00  (學員不一定要備書,現場有結緣書送完為止)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4

作者: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大衛.凱斯樂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電影欣賞~讓愛飛翔
        戲劇的可貴與精彩往往都是設定在「兩難的抉擇」,基於此,我們便常在謊言的巨大背影下品嚐情理的蜜汁與苦果。本片有母女、母子、姊弟、夫妻各種關係的情愫牽扯,劇情扣人心弦,尤其適合想在細微人情處體會如何福慧雙修的我們來反思:為什麼愛到深處無怨尤?小愛是如何糾纏我們?如何化為利他的菩提心而得大自在?
        電影《讓愛飛翔》(Since Otar Left)─這部以喬治亞(Georgia)共和國的首都提比里斯(Tbilissi)為背景的動人故事,是法國女編導茱莉‧貝托恰麗聽到的真實事件,在大受感動之後立刻改編為電影,不但在2003年的坎城影展大放異采;也陸續在其他影展中受到注目。
賞析者:鄭彩仁女士
時間:2012129()下午1:30-4: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4樓
------------------------------
201212月份上課日期
1.高階深入課程:
每週一 晚上19:00-21:00 <釋量論成量品 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11:30-13:00 <入中論根本頌>  12/2212/29
2.中階主要課程:
每月第二、三、四周周三下午14:00-16:30 <實執諍論研討> 12/1212/1912/26
每周三 晚上19:00-21:00 <宗義寶鬘研討12/512/1912/26
每週四 早上9:30-11:30   <修次初篇12/20 12/27 (12/21停課)
每週五 早上9:30-12:30  <廣論毗婆舍那+研討>   12/2112/28 (12/21停課)
每周六 早上9:30-11:00   <廣論>  12/2212/29 (12/21停課)
每周日 早上9:30-12:00 <宗義建立+研討12/2312/30 (12/21停課)
3.初階入門課程:
每周二早上  9:00-11:00 <佛法入門>   本月停課
每周六 中午 11:30-13:00<初級佛法入門研討班> 12/112/812/1512/2212/29
每月第一個周三下午2:00-4:00 <念佛實修班12/5
每月第二個周三晚上7:00-9:00 <集資淨罪班> 12/12
4.藏文佛典導讀(俱舍論)
每周一 早上9:30-11:30    12/312/1012/1712/24
5.生命關懷系列活動
每月第二、四個周六 下午2:00-4:30 <開心實作班> 12/8 (12/5更新)12/22
每月第一、四個周日 晚上7:00-9:00 <生命關懷讀書會-西藏生死書>12/2<當綠葉緩緩落下> 12/16
每月第二個周日 下午1:30-4:30 <電影欣賞會 12/9
---------------------------------
北部以外欲參加課程者,請連絡
*台中阿底峽佛學會 04-2326-8347
*彰化佛學班0953-954-900 葉師兄
*新營佛學班 0921-291-539謝師姐
*高雄佛學班 07-7010-818 林師姐
*高雄菩提講修佛學會0921-688-567張師姐
*高雄般若佛學會 0972-109-893 李師姐 (近台鐵高雄站)
*台東佛學班 0937-601-655 林師姐
*金門金洲佛學會 0963-352-333 方師兄
*美國南加道次第佛學會 1-626-4971278 孫師姐
*澳洲墨爾本 61-407-805-048王師兄

12/03/2012

2012年雪歌仁波切道次第觀修營報導

認出我内心的佛性
        修行就是要修我們的心、要改變我們的心。我們要改變心,就要先認識「心」。心改變的話,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我的心一改變,它的力量,就會影響到我的生生世世,甚至我的生死輪迴。心的力量一爆出來,我的將來、將來的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是無法想像的。比如說,我們講「佛」,佛的果位是什麼樣子呢? 佛的果位是指他的心就像《金剛經》裡面講的「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也就是,佛的心好像跟空性一樣,空性在哪裡,佛的心就在那裡。還有,佛的心的力量遍滿一切,同樣地,跟著這個心的氣也是這麼爆出來。 所以佛的氣――佛的微細的氣的這個力量一爆出來的結果,就變成:不管有緣的有情有多少、不管他們會在哪,佛的事業就任運地在那,而且會同時在無量無邊的地方。 佛的這些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凡夫身體裡面的這顆心,就可以改變成像佛這樣子。這顆心的力量真的爆出來的話,會有這麼不可思議的功能,我們要認識:這就叫「佛性」。所以我們現在要修「認識佛性」,就是,我自己的這個人身裡面、我的心,有這麼一個佛,我們要認識它。
       另外,我們也要認識:心的功能很多,但主要的功能有兩個: 一個是「認識」,或者是「想」,或者是「思」、思考的力量;一個是「感受」,有「覺得這是樂、這是苦」這種感受的功能。我們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裡面,講到這個「受」跟「想」,就是把心裡面這兩個主要的功能抓出來。我們也可以從這兩個主要的功能認識佛性。
        我們的「想」, 或「思惟」的功能,有什麼特點呢?「想」的功能是:符合道理的,它會接受,不符合道理,它會否定。這個「受」、感受,有什麼功能呢 ? 它的功能是:它感覺好的,就會接受;它感覺不好的,就會拒絕。
        這個功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比如說,這個「想」的功能,不符合道理的想法, 如果要讓我們的心去想,我們的心不會去想的!可能我們的心在無明的階段,會暫時想一下而已,但是早晚一定會拒絕的,不管我們怎麼樣讓我們的心去想,心還是不會想它,還是會拒絕。同樣地,我們的「受」如果是一個好的、樂的,我們的感受早晚會接受; 對於不好的、痛苦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我們的感受一定會拒絕的。比如說,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會想「喔~這個地方很漂亮,像加州這樣,四季都滿好的…」, 然後,這裡有房子的話,就想「喔~ 這房子也很好…」,或者「這個車子也很好…」會想很多, 有很多感覺。我們會有「這些很好」的感覺、 感受。雖然當下有感覺「好」,看起來好像我們追求的是這個地方、這個房子、這個車子,但是實際上我們這個感受所追求的, 也不是這些。為什麼呢? 因為當我們眼前出現一個更好的地方、更好的房子、車子的話,我們的感受馬上就會不要這個,而要那個。 所以,我們這個「感受」的追求裡面有一個特性:如果有更好的,它就要那個更好的,它一定會離開不好的。我們的感受所執著的,不是「這個東西」,它的追求是:一旦發現更好的,它一定會選擇那個更好的。
        比如以我們現在來說,我們凡夫沒有看到來世,或者不相信有來世,我們心裡只有今生的時候, 那就只追求今生好,不管來世了。如果我們相信有來世,對來世比較有印象的話,我們的「受」還是會選擇來世,它的追求會高一點。然後,當我們看得到這些來世,但是看不到脫離輪迴的解脫境界的時候,我們的「受」還是會在輪迴裡面找好的東西。
        如果我們把「脫離輪迴的這個解脫的境界,是怎麼樣美妙」介紹給我們「能區分好跟壞」的這個「受」,如果它認識了之後,馬上會說: 「我不要這個輪迴,我要解脫、我要阿羅漢果位。」 然後我們又介紹「菩薩跟佛的境界是怎麼樣美妙」給我們的感受,只是它原先沒有認識而已,當它一看到菩薩跟佛的境界的時候,馬上就會放棄阿羅漢果位:「我不要這個阿羅漢了」,「 我要菩薩了」,「我要成佛!
       所以,我們的這個感受――想離苦得樂、或者區分好壞,然後追求的這個感覺――它的本性裡面有「一直會選最好的」這種特性,一發現到有缺點,我們的感受一定不會要的,這是它的功能。同樣地,我們的這個「想」、想法 ,也是這樣:如果它看到有一個更符合事實的道理,它馬上會選擇那個,馬上會否定不符合道理的這個。
        所以,從我們的「心」有這兩個功能也可以看得出來:我們的心一定會一直進步、一直會改變的。不管它的智慧也好,它追求離苦得樂的這種行動也好,或者是對於好壞的取捨也好,這種追求、這種感覺,都也會一直變、一直進步的。而且,我們的「感受」力量很強,而我們的「想」,有點像理智的樣子,它的力量,相對於感受來說,不是那麼強。當我們的感覺到達「這個好、這個壞」、「這個是樂、這個是苦」這種程度的時候,力量就很強。現在,我們要修這個心,我們希望自己的心進步;心要進步的話, 理智要幫助我們的感覺成長。 當我們的感覺所感受的、追求的,也跟著理智,一直越來越提升,層次越來越高的時候,我們的心才算真正的改變了。只有理智方面這個「想」的階段改變,還不是真正的變。
        以「理智」來說,比較正確的、比較高的想法,可以說就是空正見;我們的「感覺、感受」這方面比較正確的、比較高的精神,就是菩提心。當這兩個互相輾轉增長,我們的「心」的力量就成長了;「心」的力量一直發出來,一直發出來,一直增長; 最後達到圓滿,爆出來,這就是佛
        所以我們的心裡面這兩個,一個是空性: 我們的「想」,對於越有道理的,越能夠相應;而最正確的,或最究竟的道理,就是空性的道理,所以我們的「想」早晚一定會接受它,早晚會跟著空性的道理走。還有一個是菩提心:我們對於離苦得樂, 或者對於「好、壞;有意義、沒有意義」的這種判斷,最正確的,就是菩薩的、或者是菩提心的這種感覺、菩提心的這個精神。我們的感覺一直進步之後,有一天它一定能區分、能接受、可以感覺到這麼高的一個好壞的判斷,一定會達到這個程度.
        所以我們心裡就想: 我的心裡面有「想」的這個功能、有「感覺」的這個功能,有一天,空正見跟菩提心肯定會在我心裡出現的。所以,就可以說,我的心中早晚一定會出現「成佛要具備的智慧跟方便」,同樣地,有了這兩個,我的心裡面肯定會有成佛的機會。所以心的這個力量――「 佛性」――爆出來以後, 我們的心就能遍一切的法,也就是以空正見跟菩提心一直幫助我們的心,然後讓心的力量一直發出來、一直發、一直發,最後,我們就成佛了!
        所以,我們認出來我這個身體裡面有那麼神的一個東西之後,我們覺得自己很神!然後我們就生起歡喜!以前沒有認出來的時候,好像自己有一點欺負自己,或者不歡喜自己,所以我們就把「自己不歡喜自己、不珍惜自己」這些念頭去除。我的這個身體裡面有那麼妙的氣,更妙的是心裡面有佛性,心本身有「想」跟「感覺」這兩個功能;有了這兩個,空正見跟菩提心肯定會出來;空正見跟菩提心出來,我的佛性會更快速地發展、成長,然後爆出來,就成佛了。
(摘自2012/11/09 仁波切主持觀修營)
------------------------------------------------------------------

心靈大豐收
        11月初,秋意未褪,中午仍有秋陽的酷熱,但早晚透出冬天的寒意。在幽靜的華藏園區,舉辦了雪歌仁波切一年一度、第四屆的道次第觀修營。
        仁波切一年一年、一次一次地把道次第的觀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教導我們。先是於第一次仔細教大家如何做觀修的前行---七支供養、三十五佛懺,再輔以三士道的内容;第二次以三士道爲主,配以七支供養、三十五佛懺;第三次教空性的觀修,主要在讓大家理解空性的法理;前面仁波切都是重在指導觀察修,這一次(第四次)則開始教止住修。
仁波切這次要我們去感受身體的“氣”,借由氣的流動而感受身體的舒服(只是隨順的身輕安);因爲舒服則對靜坐不會害怕、排斥;有了“喜歡靜坐”的心情,才能繼續往“止”的方向繼續練,練到心“堪能隨欲而安住”(宗大師的話)。最後一天仁波切還交待大家,平常也要練習靜坐,而且跟法友一起練習效果更好!
        在三士道引導方面,仁波切這次以“佛性”---每個人都有離苦得樂的本性---統攝三士道的精神。因爲我們都有離苦得樂的本性,我們的“想”和“受”會不斷地追求更高遠、更寬廣的目標。當我們看到今生的苦而想追求來生的安樂,就是下士道的精神;當我們看到生生世世仍在輪回的苦當中,而想脫離輪回,就是中士道的精神;當我們看到脫離輪回還不能達到“佛”智慧、能力全方位開展的境界,而想要追求“成佛”,就是上士道的精神。這樣不斷地超越,就是“佛性”的展現。
        引導觀修時,仁波切還教了一個觀修的方法。他教我們用聞思而得到的道理,一種理性(“想”心所)不斷地、柔和地跟我們隨欲逐流的“一般心”對話,當想心所能打動“受”心所,一般心才會改變,這就是修慧的力量。如果只有想心所在改變,受心所不為所動的話,心就沒有改變的力量,因爲一般來説,我們感受的力量比理性的力量強很多。
四天下來,大家清淨持戒、懺悔禮佛、思惟仁波切的教授、靜坐冥思,沉浸在園區不可思議的能量磁場裏。這樣的心靈洗禮,怎麽可能心靈不會有大豐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