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2011

學佛與臨終關懷

§§活動剪影與心得§§
「……你們學佛學了這麽多年,現在是時候了!所以要跟大家介紹臨終關懷的概念,這是自利又利他的事……。」雪歌仁波切如是説。
仁波切在美國,參觀了一個華人團體所辦的關懷聯盟,覺得他們的做法很好。他們結合了西醫護理、心理輔導的經驗,並廣泛接納各宗教對臨終處理的方法,來協助往生者家屬。於是,仁波切也鼓勵臺灣佛弟子,學習他們的做法。
十月底,仁波切作了兩次開示。第一次,他提出臨終關懷的架構内涵。面臨死亡,現在的醫學與心理學,提供了很多研究,成爲我們可以學習的資料,而臺灣文化背景中的道教、民俗習慣,甚至基督教、天主教,他們對於死亡的看法與做法,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如此才有辦法配合他們的信仰,適切地予以協助,而不會形成對立。仁波切說:「最重要的是,臨終者要幫助他們生善心,給什麽教沒關係,獲得一個好的來生才是重要!」。
各種世間關懷善巧,加上對其他宗教、民俗的尊重,背後安立的是佛教的内涵。從臨終到死亡、到中陰、進入來生,會經歷什麽過程,,該如何幫助他們?於是十月底仁波切第二次開示臨終關懷中,仁波切談了“臨終人的六度實踐” 。
之後,十一月初,我們舉辦了兩天的研習課程,分別邀請了資深的台大安寧病房護理長王浴,介紹臨終病人的心理調適過程,以及盧漢隆醫師談“自然面對死亡”,建議減少不必要的急救措施,免除病人痛苦;李衍忠居士談“民俗與漢傳佛教如何處理死亡”,把現今我們以爲是迷信可笑的民間習俗,賦予祖先的原本心意,讓我們更能接受民間對死亡的處理方式。
兩天研習的核心課程,是仁波切的“藏傳佛教談死亡”。他介紹死亡八個過程,讓大家認識死亡是身心收攝變化的經歷。
因爲了解死亡,所以我們更能珍惜現在活著可修行的機會。每個凡夫都會面臨死亡,如何讓死者以及家屬都能兩兩相安呢?臨終課程,是我們人人都需要了解的,而且,自己學有餘力時,還應該幫助別人打開面紗,認識死亡。
兩天研習課程結束,仁波切預告說,他還要再講一、二次課,把死亡八個歷程,做成詳細的表格,以及我們可以做什麽幫助自己的臨終和他人的臨終,做完整的介紹。而中心這邊,也希望能延續仁波切的願望,讓更多人正確認識死亡,所以即將開辦每個月一次讀書會,並進行“關懷培訓”,以利益更多人。
------------------------------
觀修空性心得分享
很不一樣的禪修
以前參加的禪修都有大量的靜坐時間,因此以為這次的觀修空性也是如此。
然而,仁波切帶著我們,每一座都殷重的做六加行,又提綱挈領的為我們剖析「所破」,之後讓我們立即思惟修。
讓我學習到:心續在念誦時逐漸專注;在聽聞之後更加專注;在思惟法義之後竟然有種鬆開的感覺!這次的禪修經驗,破除了我一味希望大量靜坐的貪念----誰知道我是真的在修心還是在無邊無際地打妄想?
深深感激默默付出的義工同修們,還有特意關懷我、告訴我禪修消息的秀麗,如果不是你們,我還不知道要缺課多久呢。謝謝!(謝師姐)
頑石烙印
首先,除了要讚嘆、隨喜參與這次法會籌辦之所有同學,以及李學長、大顯法師外,自當更要至誠恭敬感恩頂禮仁波切,極爲慈悲辛勞善巧、有次第之引導觀修空性。
其次是可以把這次整個修學内容,略分爲三大部分,每一部份中有分若干小項;第一部分應屬觀修空性之動機,第二部分應是如何觀修空性,第三部分則應言空性怎麽與大乘道中各個修學階段相連接;同時仁波切在講解完以上每個部分中每一小項後,必會令同學再以禪定,把所觀空性的教法深植於内心,來不斷改變心續。
最後雖頑石如弟子者,竟亦能將大部分修學過程,烙印在腦海中,誠匪夷所思!《入行論》中有言:“難事久習轉爲易,世間何事不如此。”相信今後只要肯遵循本次觀修空性教授,在這現有無誤之基礎上,再三去加深加廣、恆常勇猛串習,有朝一日定能斷除煩惱,了悟空性。 (王師兄)
“我”在哪裏
能夠來到如此幽靜、莊嚴的場地,抛開俗事,每天受戒,又能持戒圓滿,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空性,如此殊勝又難懂的法,仁波切以他的慈悲智慧,善巧地引導我們做觀修。我根基初淺,智慧愚劣,又散漫不夠努力,蒙上師三寳如此的愛護我、加持我,給我機會,真是感激、感恩、又感動!
觀修的時候,思惟著仁波切的教誡,似懂非懂,但偶有感覺。當想到:“這個‘我’不是五蘊,不是這隻手,不是這個頭,不是這個身,不是這個心,哪裏有‘我’?‘我’在哪裏?……?”心裏有茫然的感覺,瞬間還有點害怕的感覺。
休息時間,坐在大殿,看著各自用功的同學,心裏不斷讚嘆:“我們何其有幸啊!我何其有幸啊!” 感謝上師三寶、義工、及參加同學,缺一都不能圓滿這麽殊勝的法會!三天真的有點短,一下子就過去了。回到“凡間”,最怕的是業、煩惱的繫縛。自己發願要努力,希望不是空口說白話! (陳師姐)










------------------------------
§§穹拉仁波切修心口訣§§
觀「念死無常」時,要觀到:”在沒有造善業之前我就死,這樣不行!”。
曾經,有個人因爲不知道明天他就要死,還在當晚補他破掉的鞋子,閻羅王就在旁邊偷笑。(念「死無定期」)。
阿底峽尊者說:”在衆人的場合中,要注意自己說什麽話;在獨處的時候,則要注意觀察自己的心”。
想到死亡無常似乎是件不開心的事情,但其實這是修行人之間的話語。如果你心裡想要的是經商營生,也許不想「我會死」可能更好吧。
念死無常非常重要,它會敦促你學法,敦促你把法學得精純,敦促你把法學到究竟。







11/02/2011

空性觀修活動心得分享

§§活動剪影與心得§§
“危機”解密

        20111014~16 日,一年一度的道次第觀修活動圓滿落幕。參加的學員帶著滿心的期待或好奇上山;帶著仁波切的叮嚀與教授口訣下山,。短短的三天好像時間不知不覺就結束了,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殊不知這個才三天的活動,看似容易擧辦,其實它差一點就辦不成了。
網路壞掉,差點沒戲唱
        因爲事先打聽華藏園區的影音設備,負責人說華藏園區的網路是拉專綫,於是很放心的決定舉辦活動(事後覺得我們很大膽,網路可能發生的狀況太多了,根本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操控的!)活動前三天,請俊彥師兄帶著中心的電腦、攝影機和各種器材設備去現場,架好各種設備之後,要上網時卻上不了網。園區的師兄趕緊打給中華電信,維修人員說園區的網路綫壞掉了,要請專人去修,第二天才能好。俊彥師兄於是空手而歸。原本我還老神在在的心情開始有點忐忑不安,心想到時候若還沒修好,跟仁波切連不了綫,這個活動還有戲可唱嗎?趕緊報告李學長,學長說如果到隔天(星期三)晚上八點還沒修好,我們就得跟大家取消活動。
        第二天(同修要入山的前一天),每隔一小時就催中華電信,心裏不斷祈求法會違緣消除。到了下午,中華電信一通知修好,我們馬上請麗英師姐幫忙接續昨天的測試。到了會場,要開網路,但是密碼卻是錯誤的,園區師兄到處問,最後只好重新申請密碼,如此又是等了兩小時。之後,等密碼設好了,能開電腦時,再來是我們的攝影機影像出不來,又是一番折騰。等到萬事可“通”時,已是晚上七點多,回到家已經是晚上九點了。
第一次嘗試,佛菩薩保佑
        請指導師長以連線帶共修活動,是華藏園區歷年來的第一次。而對我們來説,雖然連線上課已經很駕輕就熟,但這次的課程安排,下午的兩座香時間是重播仁波切早上的引導,(也就是早上仁波切在美國帶完觀修,下午就能看到重播的影像檔。)這樣的技術對我們來説,也是第一次。當時我們只是用理論推敲應該行得通,實際上可不可行並沒試過。要感謝千雅師姐的技術和發心。她跟我說,在第一天的影像重播時,用本來預計的方法結果影像動得非常慢,就在開始着急緊張時,她不知怎麽地就去點擊一個選項,(她以前從來沒點過那個項目),結果居然解決了問題。還好這三天活動的網路、電腦一切順利!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敢辦這個活動實在“真好膽”(台語)!
        以上這些是參加的學員尚未知情的“危機秘密”,我絕對相信冥冥中是佛菩薩幫忙“解密”的!由這次的活動,更體會到“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而且事情成辦的許多因緣是我們看不到的。也因如此,更叫我萬分珍惜!
-----------------------------------------------
探索内心之旅
        
        三天的閉關,好像跟著仁波切,進行了一場探索內心之旅,找尋本然的光明佛性,還有藏身在黑暗角落的我愛執。
        還是去年而已,我都不敢想去接觸空正見這「高深大法」,帶著「我不可能懂」的思惟,再加上「真的聽不懂」的現實,好像,只能望著空正見的法門長嘆了。
         仁波切大概了解這畏怯的心,這幾天一再提策鼓勵,先談空正見的殊勝,就是這個法,可對治所有煩惱,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佛性,心要成為這個法,別無外求…。很感謝仁波切的帶領,開啟了一道通往內心本然光明的大門,雖然仍是前路漫漫,但道次第的階梯卻越來越清晰。
        這趟探險之旅,如果沒有師長引導,大概我會以為自己「精神分裂」了。
尤其在仁波切開示第四世班禪造的《實執諍論》時,常常聽到內心一邊竊笑(也有笑出來)一邊大喊:「我執大壞蛋﹗不要再裝死﹗不要再裝作我老友﹗趕快給我滾﹗都是你害我在流浪生死…」,好幾次還發現自己在咬牙切齒﹗同時也很無奈,「我執」真的很瞭解我心,讓我拿煩惱作輪迴的旅費,在他設計好的生死之旅裡渡過一生,又一生…
        感謝師長的加持,在這些快要瘋掉的內心對話裡,好像有一股特別的力量,雖然微細,但很堅定,告訴自己:「這樣無自主的生死流浪,也該有個了結的時候吧?我為什麼還要讓我執決定生死?我執的勢力之大,是無法想像的;但是,我也有厲害的後台,佛陀,還有龍樹、月稱等菩薩,啍﹗說出來也夠嚇破我執的膽吧!」
        還有寂天菩薩的《入行論》,也一再在腦裡迴蕩:「無始相續敵,孳禍唯一因;若久住我心,生死怎無懼?…雖曾立此誓:欲於十方際,度眾出煩惱,然我未離惑!出言不量力,云何非顛狂?故於滅煩惱,應恆不退怯﹗…惑為慧眼斷,逐已何所之?云何返害我?然我乏精進惑非住外境,非住根身間,亦非其它處,云何害眾生?惑幻心莫懼,為智應精進。何苦於地獄,無義受傷害?思已當盡力,圓滿諸學處;若不遵醫囑,病患何能癒?」
        短短的幾天,不可能動搖無始以來我執的根,這將會是另一趟探索之旅,但更要小心翼翼,是搖動輪迴的根,還是更紥實此根?不然怎麼樣子修,都是在修執著!
        謝謝仁波切,也祈願:「殊勝空正見妙寶,諸未生者令生起,諸已生者莫退失,祈願輾轉得增上!」(參加學員:蕭潤儀)

10/10/2011

做功課時,如何更容易進入情況

§§醍醐心語§§
做功課時,如何更容易進入情況

因為我們現代人沒有那麼多時間,沒有辦法像《廣論》裡面講的,前行時候做那麼多功課,正行也如《廣論》裡面講的這樣修。但是,簡單來說,平常修的時候,先坐下來,身體用毘盧七支坐的方式,讓我們身體裡面的氣能夠很順。雖然身體有毘盧七支坐,但是也要注意放鬆,透過這樣讓身體清淨,身體的清淨對於我們的心也有一點幫助。
再進一步,讓我們的心緣呼吸;更進一步,觀「誰緣呼吸?」,「這個能緣者是誰?」我們有一個心嘛!好像我們自己看自己這個心,觀一下:「它是無始無終,它的續流是非常堅固的,它的本性很清淨、它沒有顏色也沒有形狀,但不可以說它不存在,它還是存在,這個存在是無始無終、非常堅固的。它裡面又可以照各種行相,好的、壞的都可以照得到,所以它的本性是清淨的。」這樣觀一下自己的心。
我們觀「自己心的本性清淨」的時候,就可以觀到一個如來藏或佛性。我們心的本性真的是超強的,有能量的,它本身就有超強的能力!有它,無始無終的輪迴會出現;有它,也會有解脫涅槃以及佛的果位。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自己就觀一下:「我的身體裡存在著那麼超強的心!」然後,我們内心因而生起歡喜。
然後,從心的本性看的話,可以有兩種想法:有不正確的想法,也有正確的想法。不正確的想法,就是有補特伽羅我執、法我執、各種非理作意及各種煩惱;正確的想法,先就是簡單的緣起,我們看今生,譬如「幾個月前、幾個月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因果的關係;幾年以後會有什麼樣因果關係;今生來世的因果關係。」像這樣的一個緣起,還有,「法的實相是完全依賴、是緣起的情況當中而存在」,正確的這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一點點,多少會有一點這方面的正確想法,這樣的想法也能帶來正面的想利他、想造善業這方面的想法。
所以看我們心的本性的時候,就看這兩面。正確的想法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概念;不正確的想法也帶來很多的概念,這兩方面轉出來的時候,都會有造業的行為,然後,造業行為的結果,又會感很多的果。所以可以看:一邊是輪迴的法,另一邊是涅槃的法,因此從我們的心看這兩面,就可以理解:輪迴跟涅槃,都是心上存在的,有這個心,就出現這兩面。
然後我們就可以評價這兩面,哪一面是我要的;哪一面是我不要的。這樣評價的時候,就有四聖諦:這個負面的,是我不要的,那就要離開苦、集;這個正面的,是我要的,那就要證得滅、道。離開苦、集的方法,證得滅、道的方法,就是法寶,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對法寶、對這個方法,生起信心。然後,從這裡,就開始對三寶生信心,然後就祈求三寶,一心一意地祈求。
所以,打坐的時候,先花幾分鐘這樣子觀一下,然後調伏我們的意樂,進入皈依發心的内涵。我建議打坐的時候在還沒前行之前,先這樣做比較好,比較容易進入情況。

9/07/2011

當我覺得佛法對我沒幫助時

§§醍醐心語§§
當我覺得佛法對我沒幫助時
        
        我常常遇到一些學佛的弟子,當生病或遇到困境的時候,覺得「佛法沒有辦法幫助自己」的感覺。譬如我們生病時,會去找醫病的方法,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外道,有可能從那邊也得到一些幫助;有的學佛弟子遇到一些狀況時,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受用佛法,然後就接觸外道,從那邊才感到有收穫的感覺。
        我常常看到這些情況,那時候我就會想:「到底他們那邊有什麼東西,真的可以有幫助嗎?」我想也不可以說沒有幫助,一定是有幫助,但是我們佛法裡面難道就沒有這種幫助嗎?這個問題要想一想。
        佛法裡面應該是有這些幫助的方法,因為佛法裡面平常講,不管是暫時的或究竟的利益,它都可以幫忙,一切的苦它都可以解決,特別是內心方面的苦,佛法是肯定可以解決的。但是為什麼有人會覺得佛法對自己沒有幫助呢?我想,可能是有時候老師開示、引導的時候,或我們自己學習的時候,缺了一些東西--- 少了能夠讓自己心裡感到歡喜的,或享受的這方面的開示--- 從這裡可能會有影響。所以當這些遇到困境的佛弟子們接觸一些世間的方法或外道時,自己內心反而會非常容易生起歡喜、生起快樂。實際上,佛法裡面也有這部份,但是師長開示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強調這部份,爲什麽呢?因為,一方面,大家心力比較強的話,就不需要一直特別用安慰的方式來開示,心力很弱的時候就需要;另一方面,師長平常也不知道誰的心力弱,看大家學習的時候,好像很認真、心力不是那麼弱的樣子,因此就沒有特別照顧這方面。可能因爲這樣,造成有些佛弟子學佛之後遇到困境的時候,比沒有學佛還更不快樂。實際上,佛法裡面也有很多方法,《菩提道次第廣論》裏宗大師並沒有一開始馬上講如來藏,而譬如岡波巴大師《解脫莊嚴寶性論》,就從如來藏開始講。所以人的心力比較弱的時候,就需要講如來藏,講了如來藏,他就會比較歡喜;心力不是那麼弱的話,就不必講,所以要看實際的狀態。
        「如來藏」是不可思議的,真正從「如來藏」那邊生起的喜悅,是不可思議的喜悅、不可思議的樂。什麼是如來藏?簡單來說,我們的心上面,有一個超強的能力、能量,這個超強的能力裡面,什麼能力都存在,包括來世能得到暇滿人身的能力、能夠解脫的能力,也包括能夠成佛的能力,也包括:今生我可以變成另外一個人,我可以變成很有力量,例如,我可以變成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樣--- 密勒日巴前半生是非常平凡的凡夫,下半生就變成值得六道眾生都尊敬、禮拜的對象--- 所以我心中也有今生就能改變成像他這樣子的一個能力。這是以究竟的角度來説,而以世間的角度來說,每一個人各自有他獨特的優點,有的是智慧方面的、有的是愛心方面的、也有人際關係方面的,各有各的優點。這些方面,我們也可以有一個超強的能力出來,讓生命變成非常有意義,這些都是我們如來藏裏面的能力,如來藏裡面什麼能力都包括。
        所以佛法裡有很多東西,如果自己想要的話,就要在如來藏這方面多思考一點,然後心裡要歡喜自己。譬如密乘來説,灌頂的時候,會在菩薩面前擲齒木,啓白:「請指示我,我在息、增、懷、誅,哪一方面比較有成就?」然後把齒木丟下去,意思是「今生我有什麽樣的能力?我的如來藏在哪一方面能夠快速成就?」做這樣的觀察,然後就在這方面努力。一樣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能力,所以,從我們的如來藏裡面,自己就可以認識超強的自己。如來藏是在心上安立的,就像我們依於五蘊在心上安立「補特伽囉」,安立「我」,同樣地,依「超強的這個心」安立有一個「超強的我」,所以,我們由自己有「超強能力的心」這裡,要認識有一個很有能量的自己,然後要讓他起來、讓他出來救我。有時候這樣的思考也是必要的,因為我們沒有這樣思考如來藏的時候,心力就比較弱;思考如來藏,心力就會強,自己認識自己,然後就會歡喜。自己認識自己,最主要是要認識自己有一個超強能力的心,所以有時候,如果我們心力比較弱的話,這樣想一想也蠻好的。(摘自2010/6/26廣論)

7/29/2011

2011時輪金剛灌頂在華盛頓DC

夏天的華盛頓DC,應是是觀光淡季,因爲天氣非常炎熱,陽光像鐳射光一樣穿透皮膚,刺到骨頭裏,而且下午常有雷陣雨或大暴雨。暴雨下起來常嚴重到可以讓飛機必須取消航班或停駛。
但是,2011年的夏天,非比尋常。7月初始,世界各地以及美國境內的佛教徒、非佛教徒紛紛會集到華盛頓DC。從台北來的白師姐搭飛機快到華盛頓DC時,卻因當地暴雨而飛機停機到波士頓,使她必須在波士頓過非計畫的一夜;從台北飛到紐約,再從紐約轉搭火車的黃師兄、孫師姐,本來火車可以三小時到達的車程,卻因火車故障而拖了六、七小時,一路站到目的地。市中心的旅館,尤其靠近Verizon Center附近,一房難求。計程車司機們更是因生意興隆笑開了臉,忙著從機場迎接各地來的乘客、以及這段期間往返旅館和Verizon Center的乘客。市中心的街上、地鐵、巴士裏,隨處可見到穿著紅袍的藏僧及藏服的藏人,而且東方人的臉孔也比往常多出許多。這一切,都是因爲法王達賴喇嘛尊者於76~16日在此地開示佛法及主持時輪金剛灌頂法會。
法會地點在市中心的體育館 Verizon CenterVerizon Center有兩萬個坐席,法會期間,坐滿九成,以一個天主教、基督教背景的西方國家來説,參加的人數算很多的了。法王的照片在報紙、電視媒體不斷出現:特區大主教親臨現場、法王進白宮拜會歐巴馬總統、、、。諾大的體育館,有六個大電視墻,兩個放臺上兩邊,另外四個電視牆組成一個四方形的大方塊,吊掛在頂上中間,所以即使坐在平臺的遠方也能看清楚臺上的狀況。曾經參加過印度時輪金剛灌頂的林師姐說:“參加美國的時輪比參加印度聖地時輪金剛灌頂的好處之一,就是坐在哪裏都看得到臺上,還有不用人擠人、搶位子。!”不錯,只要在規定時間前半小時跟著排隊,就能入場,而且位子早就定好了,可以悠然入座,不必擔心自己的位子被別人佔了。對亞洲人來説,參加美國的時輪灌頂唯一缺點只在於適應時差吧!而參加印度的灌頂大概唯一的好處只在於聖地有加持力吧!(喔,還有費用的差別啦!)
這是尊者這一生所主持的第31次時輪灌頂,也是在美國的第5次時輪灌頂。尊者的第一、第二次是於19541956 西藏拉薩的諾佈林卡舉行。惹對寺的穹拉仁波切那兩次都有參加過,他對我說:《時代》雜誌的記者訪問他:「尊者在西藏和在美國主持的時輪灌頂有什麽不一樣?」他說:「在西藏時,尊者比較照傳統的方法,引經據典比較多,在美國尊者則常用現代科學和學説來解釋;還有,在西藏尊者都講藏文,現在在美國尊者講英文比較多。」。
從尊者開始講法的當天,會後雪歌仁波切在他下榻的旅館會議廳裏,為參加的華人闡釋法王講法的意趣。仁波切先解釋尊者爲何選《修次中篇》和《佛子行37頌》作主題,接著幾天幫忙大家抓尊者當天講法的重點,哪些是尊者的親身體驗,哪些是尊者給我們的教授,以及尊者如何連結此二部經典。剛開始第一天因爲許多人不知道有這樣的會後安排,來的人三、四十個,接著幾天,可能因為聽了而受益的人口耳相傳,大家告訴大家,結果會議廳擠爆,來了八、九十個,甚至得在門外貼上客滿的告示。
716日,法會尾聲,緣聚緣散,衆人各自分奔西東,隱沒於世界各處。然而,尊者在現場為每個衆生的内心種下的佛法種子,終將會有成熟的時候,永不泯滅!(學員H)

7/10/2011

如何從因果角度,思惟「人身難得」

§§道次心要§§
編者按:宗大師在道次第修習道理中,認爲要開始修心時,先要有「 取心要」的欲求心;而如何生起「 取心要」的欲求心,則須從思維人身的暇滿、義大、難得道理下手。有了「 取心要」的欲求心,才能扎實地、堅穩地走下士夫、中士夫、上士夫的道次第修心之路。一切法的証量,皆由此心引生;也就是說,沒有生起「 取心要」的欲求心的話,一切法的証量將無法生起。因此,宗大師對思惟人身暇滿、義大、難得極爲重視。
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裏,宗大師巨細靡遺地指導如何修習這一步驟,到最後還殷重交待:如果由於時間因素,或是我們的智慧、根器不足的因素,思惟不起來「暇滿、義大、難得」這法類,或是對這法類無法思惟得細、廣的話,這法類仍必須修,怎麽修呢?宗大師提出可以攝為「如何是為暇滿體性,現竟門中利大道理,因果門中難得道理,隨所相宜從前說中,取而修習」(《廣論》p65),表示宗大師認爲「 取心要心」太重要了!不論如何,一定要用十八般武藝,各種不同角度去思惟,讓這個「取心要心」能夠生起爲止。
本篇選取宗大師建議的其中一個思惟角度---由因果門中難得道理---把「人身難得」的見解更具體地安立起來,並摘錄雪歌仁波切的解釋,希望這個角度對想要生起「 取心要心」的道次修習者,有切中要領的幫助。
以下我會分為兩段,講說從「因」的角度跟從「果」的角度,如何思惟難得。先從因的角度思惟,然後從果的角度思惟的時候,是用「從果的角度更加證明因的角度思惟的想法是正確的」的方法思惟;就像因類學講的「果因」一樣,從「果」更證明「因」,心裡要這樣子成立起來。
(一)由因門思惟難得
其中因門難獲得者,謂僅總得生於善趣,亦須戒等修一淨善,特若獲得暇滿具足,則須淨戒而為根本,施等助伴,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現見修積如是因者,極為希少,比此而思善趣身果,若總若別,皆屬難得。」(廣論P.65L3~P.65:5)
一般的增上生道的因,還有,特別的暇滿人身的增上生道的因,這兩個並不一樣。以前歷史上有一位蒙古的修行者,曾經問班禪大師,他將來會不會得到增上生道,會不會遇到宗大師的法。班禪大師回答,以增上生來說,可以。以暇滿的人身來說也可以。至於你會不會得接觸到宗大師的這個法,那你就太貪心了!因為你想的這件事有點難喔!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像這個道理一樣,一般的增上生的因跟暇滿人身的因,還是差別很大的。
在因的階段,我們要得到一個暇滿人身的話,主要的因是什麼呢?就是以「戒」為主,然後其他的善根為助緣。為什麼「戒」是最主要的呢?比如說:我們住在一個國家或是城市裡面,就必須接受它的規矩,照它的規矩行事。現在以佛法的「戒」來說,它並不是像法律條文一樣,從外面加諸於我們身上的規定,而是:我們生而為人,本身這個大腦就具有思考能力,我們也有做事情的能力,那當然配合這個能力,我們應該做的、跟不應該做的,就有一條界線、一個責任。比如說,我們在這個地球上面,必須要有什麼責任,生而為人也有一個責任;這個責任我們沒有做好的話,那這個人下輩子就沒有資格當人。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做好人的責任,就變成我們做的跟動物一樣;我們沒有承擔自己的責任,那就一定會去當其他道的眾生,有這個意思,這就是「戒」的重點,是我們該做的行為。比如說:我們雖然是當人,但是我們做的事情,該承擔的責任沒有承擔,所做的行為變成跟動物一樣的話,從沒有承擔責任的角度來說,我們就跟動物一樣,那下輩子就要當動物。所以我們投生人道的因,最主要的就是「戒」,其他的這些善根則是它的助緣。
以暇滿人身這樣的因來說,必須要非常清淨地持戒,加上布施等等善根的作為助伴,還有,快要往生的時候,也需要結合這種發願的力量。所以這裡說「則須淨戒而為根本,施等助伴,無垢淨願為結合等」。
我們看一看,比如說第一個就非常難!清淨地持戒不是那麼容易的,是非常難的。然後再加上布施等等這種善根,我們有沒有好好做?這也是很困難。因為我們有很多負面的想法,比如說欺騙人家、或者是人家的財能不能到我們手上,我會不會得到多一點?這種想法很多。然後快要往生的時候,我們能不能以這種無垢的淨願連接啊?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快要往生的時候,往往又想到這個、擔心那個,為自己、為家人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貪著,所以很難啊!從這裡就可以理解:不管總的增上生也好,殊勝的暇滿人身也好,特別是殊勝的暇滿人身就更難獲得。暇滿人身難得這個道理,可以從「因」的角度這樣思惟。
(二)由果門思惟難得
由果門中難獲得者,觀非同類諸惡趣眾,僅得善趣,亦屬邊際,觀待同類諸善趣眾,殊勝暇身極屬希少。」(廣論P.65L5~P.65L6)
從因門思惟難得之後,再加上「由果門中難獲得」這個「果」的角度去思惟,思惟的時候,先想真正的暇滿人身要有怎麼樣的條件,然後看一看外面,眼前看見的這個世界上,真正有暇滿人身的也是很少,接觸到佛法又真正有時間、有能力,具備非常圓滿修行條件,是非常、非常地困難,所以從這裡就更證明,前面我們思惟的,「從因門難獲得者」這個道理是完全是正確的。就這樣把難得這部份,簡略地從「因」跟從「果」的角度思惟一下。
(三)生起之量
「難得」的道理我們已經想好了,我們一般會問:我們修習這個「思惟難得」,需要到什麼樣的程度呢?就是要修到: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時間花在綺語上,講一些沒有什麼道理的話,講來講去浪費時間,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如果過這種日子,心裡會覺得很浪費時間、生命,要修到有這個感覺。這些感覺就像說,當我們這樣子把時間浪費掉的時候,心裡感覺好像是我失去了鑽石一樣;十分鐘、二十分鐘的時間在綺語當中浪費掉的時候,好像有一大塊鑽石不見了!心裡要有這樣子的感覺。有這樣子的感覺,就可以說我們已經體會到「人身難得」了。# (摘錄自20110122<仁波切講廣論>)

6/15/2011

扣鐘釋疑

由於近日有對仁波切產生誤解的網路流言及耳語,特節錄仁波切魚2011/5/14<廣論>課後所作的澄清。
仁波切,請問您有修雄天嗎?
學員:仁波切,外面有人在傳說仁波切修雄天,這個問題對學員們會產生一些困擾,所以想請仁波切解釋一下。 仁波切,您有沒有修雄天?
仁波切:(笑~)真是麻煩,唉~那麼無聊!
這些傳話非常無聊。我不是指你的問題無聊的意思,我是指外面的各種沒有根據的傳言很無聊。當我聽到這樣的傳言,我自己馬上感覺到:“喔~我過去一定有造惡業,比如過去批評人家,或毁謗別人……等等的這種,所以現在感果了!”我們生命有那麼多層面,無始無終,所以過去一定有造業,現在就感果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是蠻高興的,因爲這表示一個果就結束了,這也蠻好的。所以對我來說,現在就是在感果階段。以一個修行者來說,感果就要接受果報。過去無始以來造的業現在爆出來,心裡就更要在佛菩薩面前祈求、懺悔,希望所有壞的業能夠可以把它消除。這樣的祈求。
然而,祈求、懺悔之後,是不是對這種事情就可以不理會?或者不在乎呢?如果是為了弘法,為了利益有情這個意樂,那我就應該面對,我應該跟人家解釋,這個部分我要做。如果我對於利益有情、對弘法這事情完全不在意,因而對這種謠言也不在意的話,那就是我自己不對了。也就是說,如果我這樣想:“喔~這就是我受到的果,我感到果報了、我消業了,那就好了。”就不在意其他弘法、利益有情這方面的事情的話,那也是不對的。《菩薩戒二十頌》裡面談到菩薩行,就有說,爲了利益有情,別人對我們的惡稱就要解釋,要跟外人講清楚,如果不做解釋的話,也是一種罪(見附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可能就要解釋一下。講解了之後,對方或者是別人有沒有聽進去、有沒有繼續再造惡,那是他們的事。所以我就更應該依菩薩行,內心更要生起慈悲心,別人被無明遮蓋而造這些惡業,應該不讓他們繼續做這些事情,所以如果我們能爲了幫助別人而解釋清楚,在這方面就要儘量做。至於對造謠的人,這種行爲不只是他自己講出去而已,還會影響到別人學習佛法的話,那就是造了不小的惡業。
我自己修行不好,當我聽到這種傳言,我想,七、八年來,那麼辛苦地在台灣用心地一直講法、帶弟子,這樣子辛苦的做佛法的事情,最後卻還是有這種傳言,我心裡就有一點……力量就有一點退了(笑~),這是我修行不好,我心裡不應該這樣,心力不可以退,因為實際上我並沒有修雄天,這是事實,所以我覺得別人怎麼講都是沒有什麼一個真正的根據。那我還活著,你們想調查的話,我可能還會繼續活個幾十年,你們還可以好好觀察幾十年!(笑~)
所以我自己鼓勵自己,不可以受影響,我自認自己確實是非常正確地、努力地在做弘法的事情,這是事實,是真實的一股力量,所以我不必受傳言影響。我也想到,這可能是我們講的「樹大招風」是吧!因爲 “樹大”的關係嘛!那自己就應該更要有信心,自己更要認出來自己的能力,所以應該是更往前走,不要因而心力減弱!所以有退心的感覺的時候,就自己這樣鼓勵自己。
一樣的,我們的學員,對各種的這些聲音呢,第一個先要修忍辱。可能我們以前也有造「共」的業吧!(笑~)既然是我們共造的業,共業消除了,也算是結束了,就高興地接受,再來就在佛菩薩的面前發願。那麽,接受(果報)不代表我什麼都不講,我還是要講一些,因爲《菩薩戒二十頌》裡面說的那些罪,我們也不要犯是吧!所以我們也要解釋的,從自己該要做的做,而且更生起慈悲心,儘量解釋,至於對方會不會聽,我覺得那是另外一件事。有智慧的人就會聽,沒有智慧、起煩惱而故意去做的,那就怎麼講都不會聽的。
目前,引導在家人學佛,能夠真正有一個系統在引導的,好像很少啊!我講這個話的時候,當然心裡就不可以生起慢心,實際上這是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做出來的,你們內心有這種想學習的心才有今天這樣不錯的成果。所以如果謠言影響到別人,讓別人沒有另外一個地方可以學習,讓他們今生沒有學到東西的話,這影響多大啊!如果今天外面到處都有像我們的系統在教,那我也放心了,我也無所謂,你們不來這裡學習,也可以!但是今天如果想正確地、有系統地、深入地學習的人,心裡受到謠言的影響而不學了,這就蠻嚴重的!所以不只是我應該解釋,你們也可以對你們認識的人做一些解釋。
我自己是蠻理性的人,對有的、沒的東西,很難相信的。所以我從來就沒有拜過鬼神,雖然我信佛、學習密乘,但是我對這些鬼神一向就不太重視。我主要是重視法理,我覺得佛法的理論是非常廣大的科學,我就喜歡這個,所以我從來不會、也沒有接觸過雄天。
再來,你們有些人應該知道,我跟我們的上師、大家的上師---法王--- 有非常特別的關係。從十幾歲開始,我就在他的面前辯經、接受他的法。我的親教師(堪蘇列登 Khensur Legden)是法王的親教師(措暱格西 Gen Ngodub Tsognyi蒙古人,法王的親教師之一)的弟子,然後我受沙彌戒,剛開始是跟法王的親教師(林仁波切)受的,後來我重新受一次,是由法王傳受的,而受比丘戒也是跟他受的,那麽圓滿的別解脫戒都是跟法王受的;還有菩薩戒、密乘戒更是跟他受過許多次,所以我出家的所有戒條,大、小乘、密乘的戒都是跟法王受的,所以我的心中會重視他嗎?肯定的嘛!他對我這樣地照顧,我怎麼會去修法王一直講、一直強調不可以修的這件事呢?不可能的事啊!
再就是三年前有個活動,很多僧衆都要在寺院的大衆前發誓、承諾不修雄天,我也都有做發誓和承諾,所以會有這種傳言,一點根據都沒有,講的人還能夠講出去,聼的人也能聼進去,實在太奇怪了!
(附註:《菩薩戒二十頌》有提到:“於他罵等還報他”(對別人的批罵還罵回去)是犯戒;“於惡聲譽不避護”(對別人給自己的惡名不管、不在乎)也是犯戒,因爲會影響到利益衆生。
(摘於2011/5/14廣論課後之問答)

5/08/2011

開智慧的一條路--因類學

§§慧見導盲§§
開智慧的一條路---因類學

我們學習因類學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它讓我們認識什麼是真因,什麼是不正因,而且,真因裡面又有很多從各種方式推理的真因角度,因類學就是教我們這些內容。這個意思是,因類學教我們:什麼理由是可靠的、能讓我們生起比量、可以開智慧,而什麼理由是我們不會從那邊生起智慧的。以我們的執著心來說,從執著心而來的理由都是不正因,而空性、空正見這些的理由都是真因。所以對於“空性”或者是“法無我”、“補特伽羅無我”、“有解脫”、“有來世”、“我們可以解脫”、“我們可以成佛”,這些想法、判斷的背後理由一定是正確的。相反的,“執著心是對的”、“沒有來世”、“有來世是不對的”、“我們將來可以脫離輪迴是不可能的”、“我們成佛是不可能的”,這些想法的後面理由都不是真因。
這樣子正、反兩面我們都了解了之後,我們的心就要脫離不正確的想法,然後正確的想法就進來,我們的想法就變成既是正面的又是廣大的,而不是一種狹窄、表面、眼前的想法。現在是透過真因,我們超越現前、眼前的道理,看到它的實相,看到它的正確,然後我們的想法也到達這個位置。到達這個位置的話,我們按照這個想法而做的事情就不會錯,我們的取捨完全是有意義的,就會越來越有成就。
因此學習因類學,先認識“這個是真因、這個不是真因”,能這樣認識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我們要會用,如果不會用,可能只就字面,“哦,這個真因‘有法…應是…因為…’,這樣子套起來的話,是真因,另外一個套起來不是真因。”這就不算是有學到因類學,或學到真因,也不算“我有學到什麼是真因,什麼不是真因”。真正有學到是指,我們的想法到達一個智慧的位置,我們的想法是脫離不正確、狹窄的這些想法,而達到智慧的位置,這就是正確的有學到什麼是真因、什麼是不正因。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依靠真因讓我們產生智慧;什麼是不可靠的理由,我們就該從這不可靠離開,不要一直鑽牛角尖在狹窄錯誤的想法裡面。知道要怎麼推理,這就是真正的學到真因與相似因(非真因)。
真因裡面就有很多分類,從體性門分類有果因、真自性因、真未緣到因;果因裡面又有分類,然後自性因是什麼,未緣到因是什麼…,一個個分類,這些都是真因。用真因正確推理的時候,有很多的角度,我們可以因此找到開智慧的這條路、這個方法。所以我們這樣學到的話,就可以說真因分類的部分有真正的學到。不然的話,真因分類是什麼呢?好像從字面念出來「有果因、真自性因、真未緣到因」,然後果因有多少分類?五種,第一個?數不出來,第二個?數不出來;數不出來並不是沒有真正學到的意思。真正有沒有學到,是看:在開智慧的這條路上,我們會不會從各種方式、很多角度來成立道理。會用很多角度的話,對我們要成立一個道理的時候,就會變成很堅固,這個智慧永遠不會沒有力量,不會退。比如我們說“無邊正理的空正見”,空正見有無邊正理的話,就更有力量。所以我們要學因類學的作用是這樣。至於書上這個字面意思你們有沒有了解,或者數得出來、數不出來分類,這個不重要,懂這道理就可以了。
有一些學員就問,學因類學好像很容易忘掉這些名相詞語,這沒有關係,你們記住它的道理,這些作用你們學了之後,比較不會忘掉,因為它本身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自己平常要怎麼樣想得大一點、想得正確、想得廣一點、遠一點,這就是開智慧,就是有運用真因。如果在這方面我們用的方式、角度很豐富,就是學真因的分類的意義。因此如果能這樣子了解,真因對我們修行上就很有幫助。
宗大師有陣子閉關時看陳那與法稱的書,感動得掉眼淚,因爲宗大師覺得這樣子的一個邏輯,以此開智慧,學到之後更能把佛法堅固起來,對於世尊的教法是怎樣的深,推理之後自己更明白佛法有多珍貴,然後用這方法弘法能更幫助他人。因此他看到陳那與法稱的這些書的時候就特別感動。一樣的道理,「因類學」真的會運用的話,會有非常大的作用。實際上也是如此,我們要修的是修比量,而現量要修的是瑜伽現量,那是很遙遠的。所以我們的修行都是比量的力量,而讓比量的力量生起的方法就在真因。
對學習因類學我們要有這樣的認知比較有意義。 (摘自2011/3/13因類學12)
----------------------------------------------------------------------------------------------------------
編者按:
本月〈慧見導盲〉專欄裏放的是以仁波切對大家開示如何學習、運用因明學的文稿---“開智慧的一條路”。仁波切一直希望把藏傳佛法的學習方式---以邏輯思辨理解佛法、深入佛法---帶給東西方的佛教徒,希望我們藉由思辨更接近世尊密意,開發我們本有的如來藏,達到解脫成佛的究竟目標。
在編輯此篇文章同時,看到一篇報導,記載記者訪問一位西藏僧人,他以藏傳因明辯經的方法辦了一間世間的學校,結果績效彰顯,深獲好評。
該報導正好可以跟仁波切的這篇開示相互呼應,仁波切講的是,學因明不是在死背它的論辯形式,以及它的分類等,而是藉由因明提供我們多種思辨角度,加強我們的思辨能力,開拓我們思辨的理路,以之理解佛法,才能對佛法見解更為堅固,對佛陀生起更強烈的信心,在修行的道路上才會更精進不退;而該報導則是發現以因明辦世間學校,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對大學聯考也無往不利。在“開智慧的一條路"一文中,仁波切說:"在開智慧的這條路上,我們會不會從各種方式、很多角度來成立道理很重要。會用很多角度的話,對我們要成立一個道理的時候,就會變成很堅固,這個智慧永遠不會沒有力量,不會退。”而報導中該校的老師告訴記者,"因明學用一套系統來培養人嚴密的思惟,這種方法會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因而啟發人的智慧和大腦的潛能,....。"二者有異曲同工之趣。
因此將該報導在此做重點簡述,讀者可以點擊該報導出處,看到更完整的報導。

以藏傳因明辦學的學校
吉美堅贊,一位青海西藏出家人,爲了讓散居各地、無法受教育的牧民孩子們及孤兒,有學習的機會,1994在青海果洛州創辦了一間學校。一般現代學校國小、國中、高中12年完成學業,而這學校把它壓縮成六年的學制。讓此學校聲名大噪的是,該校學生報考大學的入學率從第一屆至今,每年都到百分之六十以上,讓教育當局跌破眼鏡。
有位記者爲此感到很好奇,親自到現場採訪該校。校長吉美堅贊告訴記者,他們教學的“秘招”在於因明學的訓練,也就是鼓勵質疑、推敲論證的學術訓練。藏傳因明發展出的教學方法與衆不同,不是單凴老師的講解和閲讀,而是通過對各種問題以辯論形式,啓發思維,參透原理,來提高思辨能力。
學校每種科目都用因明辯論的方式來學習,例如英文,他們會用上課的内容,一方會問:“什麽是family?”,“family和home”有什麽區別?”等。同學告訴記者,經過辯論之後,學習的效率特別高,若只讀書背誦很容易忘記,而辯論過的内容,能使理解加深,背過的就再也忘不了。而且,辯論過程給學習增添很多樂趣,學習起來一點不會枯燥。
連語文都可以用因明方式學習,其他如數學、科學就更能以思辨來帶出概念。例如,老師教事物之間的因果聯係,老師問葯是什麽,學生答,是用來治病的,老師問,那你頭痛時吃肚子疼的葯能治病嗎,葯和病到底是什麽關係?
老師告訴記者,因明學用一套體系來培養人嚴密的思惟,這種方法會逼著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因而啓發人的智慧和大腦的潛能,受過因明學方法訓練的人,學習能力會非常強........。
(想要看全文的訪問稿可以點擊http://www.xingongmin.org.cn/newsinfo.asp?vid=1691)

4/11/2011

雪歌仁波切與我

法鼓佛教學院 西藏佛學組暨漢藏佛教文化交流研究班 廖本聖

編者按:
        廖本聖老師,任教於法鼓山佛教學院十七年,也是中心的資深翻譯老師。本篇是廖本聖老師為《中華佛學研究所三十周年特刊》寫的一篇文章。其中有寫到關於仁波切在法鼓山佛教學院教學的一段經歷,以及廖老師與仁波切的關係,因而特別徵得老師的同意,節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仁波切在法鼓山的“純學術”面貌,對我來説,是我未曾看過的。平常在中心,仁波切顯現的,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師長,他指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學佛法。他教我們經教---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宗義建立、入中論、中論,以及道次第的法類,都是爲了將來能實修佛法(了悟空性、發菩提心)為目的。例如講攝類學的教授,他不是照著《理路幻鑰》的前後章節講,而是從教材裏,挑選對我們以後了解空性有幫助的部分講,並且時時幫我們把教材裏硬邦邦的名相,化爲鮮活的心相及易懂的概念,然後再講如何將此法理運用到修行上,或在日常生活中。
        看了廖老師對仁波切在法鼓山佛教學院的教學描述,我看到,一個教理通達、深精三藏的師長,如何以如博士的内涵,放下身段,去教導一群無知的幼稚園學生!另一方面,我又有點慶幸,如果今天我踫到的仁波切是像他在法鼓佛教學院的面貌,我應該會逃之夭夭,避之唯恐不及!

        2005年初,由好友某某法師推薦,來自南印度哲蚌寺果芒僧院的某某格西教授一學期《章嘉宗義》的「應成派宗義」。持平而論,他的教學比較乏善可陳,我甚至懷疑他是否真的通過格魯派(黃教)三大寺的拉然巴格西會考(黃家會考),因為他連許多基本術語或《入中論》的作者是誰都不知道。因此,我在他授課一學期之後,便不再續聘。當初會聘請他,主要是因為法師推薦,再加上他拿了第101任甘丹赤巴的推薦函給我,函中對他讚譽有加,我不疑有他,怎麼知道結果竟是名不副實。
  經過先前的教訓,我在聘請新任西藏學僧擔任本所教師時,便格外小心,沒有親眼看到拉然巴格西的學歷,則不予考慮,而且這個拉然巴還必須真正通 過六年的三大寺會考,而非寺方依僧眾個人特殊需求(例如為了被聘至國外任教而必須要有好看的頭銜)而頒發的。
        不僅如此,我還從羅馬格西根敦沓欽和 Jeffrey Hopkins教授那裡得知,拉然巴格西還有分前、中、後三段,每段當中又分名次,因此前段班的第一名和後段班的最後一名,二者的佛學程度有時候會差很多。雪歌仁波切(rGan Zil dkar rin po che)便是我經過四方打聽、精挑細選的優秀年輕拉然巴格西,2005年時,他的年紀大約才36歲。
  在談他於本所任教之前,我必須先說明我和仁波切之間不可思議的業緣,我從沒想到這件事居然會發生在我身上。
         話說1998年底,我跟隨我的第一 位西藏佛學老師,色拉寺伽僧院的昂望察巴格西回南印度供僧,第一次踏上南印度的Bylakuppe土地上,終於見識到色拉伽僧團的龐大、僧眾早晚課誦的壯觀,以及耳聞已久的激烈辯經景象。
        有一 天,正好有一群僧眾正在辯經,而許多站立的僧眾,圍繞在少數幾位席地而坐、頭戴千佛帽(就是看起來像黃色雞冠的那種帽子,據說戴此帽者其智慧會受到千佛的 加持)的僧眾前方與左右,右手握著念珠,在拍擊左手的瞬間,左腳也同時以雷霆萬鈞之勢,重重地踩壓大地,並聲嘶力竭地質問這些盤坐者(後來才知道坐著的是立宗者,而站著的是質詢者或辯論者)。我當時心想:「有必要那麼激動嗎?」再看看坐在地上那幾位僧眾當中為首的那位,神態自若,不急不徐地從容作答。當時我還聽不懂他們在辯些甚麼,但是隱約可以感受到這位盤坐的僧眾應該是佔上風的,因為他有問必答且讓質詢者為之語塞,於是質詢他的僧眾,便被其他質詢者推到 旁邊,而由其他質詢者繼續用「應成論式」質問,聲音也愈來愈高亢、尖銳......。
        我當時被這位立宗者穩如泰山的氣勢所震懾,於是不由自主拿出相機,拍下當時唯一一張跟辯經有關的照片,而照片當中的主人翁,經過雪歌仁波切確認後,居然就是仁波切本人。他說這張照片正是他考拉然巴格西時,擔任立宗者接受僧眾質詢的景象,他沒有想到當時會有一個路人甲把他拍下來,並且在經過九年後才知道這件事。
直到現在,我仍覺得無法置信:「怎麼會這麼巧?在那樣的時空之下拍下那張照片!」
  雪歌仁波切的到來,讓本組研究生眼界大開,對於義理探究的心又重新活絡起來,從2005年9月15日至今年(2009)5月為止,他總共開了 至尊.法幢的《地道理論》及《宗義理論》、永津.普卜究.強巴嘉措的《理路幻鑰》當中的〈攝類理論〉與〈因類理論〉、宗喀巴大師的《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賈曹傑大師的《〈釋量論〉疏:闡明解脫道》,並私底下為同學與我講授宗喀巴大師的《〈中觀根本慧論〉大疏:正理海》及獅子賢的《〈現觀莊嚴論〉明義釋》等許多課程。闕慧貞關於地道理論方面所提出的碩士論文《〈地道建立:智者頸飾〉之譯注與研究》,其內容跟仁波切講授的《地道理論》有很大的關係。
  仁波切這四年多當中,在教理方面的影響,跨越了中華佛學研究所和後來的法鼓佛教學院,他講授的《〈釋量論〉疏:闡明解脫道》,甚至還吸引一般 社會人士及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的校友前來選修或旁聽。他對於經論的熟稔,不僅不輸1959年以前老一輩的格西,其細膩度與深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能精 確地描述或點出一般人忽略的重點,而且能用很精簡的話語表達難以理解的概念,這個特質讓我不得不尊他為上師。而且他雖貴為擁有500位僧眾的雪歌寺(即賽康寺)住持,回雪歌寺時,全寺僧眾均列隊歡迎,但他仍謙卑為懷,加上教學極有耐心,更讓我深深折服。此外,他不僅只有佛研所的課程,在台灣的北、中、南及外島、大陸的雪歌寺及北京、上海等地,也都有他的學生,那麼多的課程,他幾乎都是信手拈來就開始宣講,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對於經論所下的功夫有多深了。由此也可以想見他從8歲出家開始應該就很清楚他自己要的是什麼了,想到這裡,讓我更覺慚愧了:「我8歲時在做什麼?直到現在,對於自己來世能否繼續再得珍貴的暇滿人身,都還沒有把握呢!」 。
  此外,他很能接受現代的科技,對於電腦的操作,讓他在教學上如虎添翼,這對於傳統寺院出身的藏僧而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這代表他的心量是非常開闊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很能融入當地社會與文化,由他從不會中文到能夠用華語說法並看得懂中文,便可以看出他在教學上的用心,而這點讓我在幫仁波切口譯時能更加放心,因為他可以在我翻譯上有錯時糾正我。今年6月21日,仁波切前往美國,相信他能利益更多需要他的人,內心雖然萬般不捨,但還是對他致上最高的敬意與祝福。

3/12/2011

批評人家

醍醐心語
        批評人家對人家不好,對自己也不好。一般來說,有智慧的人不會批評人家的事情;看到了,自己不造、不做這種事情,這就對了。人家的好就講給人家聽,自己的好,不要講給人家聽;自己的壞可以講給人家聽,人家的壞不可以講給人家聽。基本上,修行的時候我們要這樣做。
        反過來,一直批評人家、一直講人家壞的事情,這種情形一方面是自己修行不好,另外一方面呢,這種行為是非常愚笨的,而且,這樣子做還更增加自己的愚笨。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批評的時候,肯定會批評到對方的智慧上面。雖然他的智慧是弱,可能人家有錯或可能人家有缺點,他的智慧有點問題,但是我們批評到他的弱的智慧,這個弱的智慧也是智慧啊!間接來說,批評弱的智慧就變成譭謗大的智慧,因為譭謗弱的智慧就等於大的智慧。為什麼呢?因為從弱的智慧會產生大的智慧;沒有弱的、比較小的智慧,當然就不可能會有大的智慧。所以,批評或譭謗弱的、小的智慧就等於譭謗、批評大的智慧;間接來說就有這種關係。例如《入中論》的書首禮讚,禮讚大悲心,為什麼禮讚大悲心呢?它說禮讚大悲心就會禮讚到一切大悲心後面的所有的果,比如說,菩提心、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這些一切的菩薩功德也有讚美到,還有包括佛的一些功德也有讚美到,也有包括從佛那邊產生出來的聲聞、獨覺的修行也有讚美到。所以,禮讃大悲心就等於讚美一切的功德。
       經典裡面有比喻,讚美初一的月亮就讚美到十五的月亮;但是讚美十五的月亮不等於讚美到初一的月亮。初一有月亮嗎?哈哈!應該是初二才開始有月亮。所以用這個比喻,一樣的道理,毀謗批評也是這樣子:我們讚美小小智慧就等於讚美大智慧,毀謗、批評小小的智慧也等於毀謗、批評大的智慧,有這種關係。所以,不批評人家對增長智慧是非常好的。平常我們心很中正,不認為他人不對,中正的時候自然就有一個智慧,而心非常偏的時候就無法生起智慧。就是心中正的當中,「我不可以批判他是不對」這樣的一個想法當中我們觀察的話,自然就會生出智慧。
        還有我們與密乘連接的時候,密乘裡面就談到,周圍的一切衆生都要觀想為本尊等等,不可以把衆生想成凡夫,因為我沒有了解對方的量;有什麼本質我可以判斷他是什麼樣子?他是凡夫?我怎麼可以批評?所以把人家當凡夫是沒有必要的。
(此篇文稿摘自 2011/01/16因類學)

2/25/2011

學習藏語所應具備的心態

學習藏語所應具備的心態 * 文/廖本聖
當我們清楚知道自已學習藏文的動機之後,接下來則是本身心態調適的問題。關於此,筆者有幾點建議:
心理建設--不要被以往學習外國語的失敗經驗所擊倒;要知道,現在的你是因為要了解佛法才來學藏文的,這跟當初學其他語言卻不了解其目的情況完全不同;有了這樣的心理建設,學會藏文便指日可待了;目的--學習藏文的目的不是藏文,而是佛法本身,藏文只是達成修學佛法這個目的所憑藉的一個工具;沒有弄清楚這一點,那麼學任何一種語言,都將只是多一層負擔而已;
精通藏文--既然花了時間學它,若不精通它,實在是件很可惜的事;因此自己在內心要時時勉勵自己,達到精通藏文的理想,能徹底了解經論的意義,修行才不容易出問題;
莫比較--學習任何一種語言,千萬不要和別人比較,因為只要有較量的心裡,學習起來就會很痛苦;別人學得好不好,是他過去的因緣,對自已的學習並沒有影響。只要自問對這個語言能否持續學習?是不是真的了解了?這才是重點。
安忍--若能如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第六品「安忍」中開示的「遭遇任何事,莫撓歡喜心,憂惱不濟事,徒失諸善行;若事尚可救,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這種心態來學習古典藏文,那麼在過程中即使有任何挫折也將能歡喜面對了。
在學習古典藏文的過程中,首先會遭遇到的瓶頸,將是藏文三十個字母的寫法及讀音二者的結合、字母與字母之間的拼音讀法,若能克服這些問題,接下來的文法相對而言就容易許多了。但是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顯示,在字母及拼音這個階段就打退堂鼓的學習者為數很多,殊不知只要每天固定的撥出一些時間(30~60分鐘)來熟悉它,僅需一、二個月,藏文字母的拼音自然而然就會了,這個過程毫不勉強,重點在於持續與否。
其次,當你開始學習藏文文法時,就會逐漸產生法喜了,為什麼呢?因為說明文法所用的例句,主要是引自佛典的緣故;所以一邊學習藏文文法,一邊又可學佛法,實在是很難得的經驗。一旦你跨過學習西藏語的門檻之後,當然只會愈來愈熟練藏文;反之,若沒有打開這扇門,即使經過十年、二十年,對於這個語言也還是找不到入手處;與其一輩子徘徊在古典藏文的大門外,倒不如現在就推開這扇門吧!況且有《入菩薩行論》的「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這句話做為我們的精神支柱,還怕學不好它嗎?
說了那麼多,無非是要讓讀者了解學習藏文的重要性;好比去寶山挖寶的人,若有挖土機、卡車等設備,豈不是挖得更有效率?同理,有藏文這個工具在手,要萃取西藏佛教的心要,會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