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09

「智者」與「善士」有何不同?

問:宗大師在《廣論毗婆舍那》裡提到,要學習毗婆舍那其中有個條件是要「親近無倒了達佛語宗要之智者(p401),而在《廣論》的「歸依學處」中(p106)也提到要「親近善士」,「智者」與「善士」有不一樣嗎?

答:不一樣,現在不只講廣行方便的法,這裡是特別講深見空性的法,與廣行方便的法不一樣,因為它特別的難,特別需要邏輯,一定要透過廣大的聞思,正確增長我們的智慧。因此,這個老師需要非常通達整個空性的法,或是了義的法。這裡所強調的是我們學習身建空性法的時候,不像廣行方便的法,廣行方便的法沒有那麼的深,也不太需要邏輯,也不需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解釋。這裡是指需要一位能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補特伽羅行者,才能夠找到空性的見解。

不一樣的原因,是因為現在我們所要依止的善知識是不顛倒的、能夠通達佛陀教言關鍵的一位學者。佛陀所開示的教言裡,佛語重要的關鍵就是無自性--空性的意義,當然也開示了「我」也存在,「自性」也存在,但是其中的宗要關鍵(心要)就是空性的意義,沒有「我」、沒有「自性」,這部分善知識要徹底通達了解,我所要依止的就是這樣一位善知識。

前面「歸依學處」所談的是指,我學習佛法要依靠的善知識的條件是甚麼?但是,弟子需不需要對討論廣大聞思的部分,前面並沒有談到,因為前面是屬於廣大行,所以沒有那麼強調。但是,現在要學的是甚深空性(甚深見地)的部分,所以特別強調要依賴的老師應當要齊備甚麼條件,以及弟子自己要做甚麼事情。

前面講的是依止三寶的緣故,上師就可以代表佛寶,他所開示的佛法我們跟著他修行也會堅固,就是法寶的代表,然後他也當我們的老師,也是僧寶的代表。所以我們依止三寶的學處,也需要好好的跟隨上師的意思。並沒有特別說明上師需要具備通達空性、了義不了義的經論條件,也沒有說我們要尋找這樣的老師。而現在所要尋找的老師就強調需要甚麼的條件,找到之後,我們要好好跟著他,特別對於了義的法要廣大的聞,並且從自己的內心深入的思考,並生起定解,這樣之後,我們就會產生空性的見解,這就是不一樣。

如果,這裡是為廣行的法,宗大師就不會講這些,因為廣行的法並沒有區分小乘的宗義,大乘的宗義,甚麼都沒有區分。小乘的宗義也會講菩提心,廣行的法都講,毗婆沙宗、經部宗也都會講,大乘的宗義也都會講,廣行的法也沒有區分了義不了義,邏輯推理也不需要那麼強調。

空性的法是如所有性,法是怎麼存在?究竟體性是甚麼?這是要邏輯性的,不是從方便的角度講的,就我們瞭解的角度也不是從方便的角度可以理解的。如果要如理了解,一定要有邏輯性,所以,邏輯一定要最正確、最標準的,因此,就要跟隨龍樹、月稱菩薩,才會達到最標準的「應成」思想。
(本文節錄自2009年8月28日廣論毗婆舍那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