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2016

2016年3月份會訊(3/20更新)

§§學會公告§§
3月7日(一)<四力對治>復課。 
3月9日(三)<入行論智慧品第九>復課。
本月仁波切親自主持的<毗婆舍那課後研討>延至3月25日(五)12:00-13:00。  (3/20update)
---------------------------
§§新課程通知§§
雪歌仁波切講《入行論》智慧品  (3/6update)  
仁波切說,《入行論》第一品到第八品是講關於廣行的法,而要將此八品的法形成一股力量,讓整個效果爆發出來,則需要靠第九品空性的力量!如《金剛經》所說,因為有三輪體空空正見的攝持,佈施度才變得有力、不可思議,才可說佈施度修得圓滿!
仁波切《入行論》第八品已講完,將繼續第九智慧品的講説。
時間:3月17日(四)開始,每週四晚上7:30-9:0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金剛薩埵修法之四力對治
鑒於輪迴無始以來,身語意時常造作各種諸不善業,已造惡業若不精勤懺悔,於未來將領受種種痛苦並成為各種障道因緣。
有其急迫性故,於是乎,格西將接著講授此重要的懺悔法門,令弟子們一方面持續聞法獲得正見外,一方面深入凈化自身的罪障,使令漸能趣向各種道果功德。

時間:2016年2月22日(一)下午14:00-16:0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特別活動通知§§
攝影家與僧侶   (3/2update)
一部充滿修行味的紀錄片 

本片主角-尼克法師,出身於紐約名門世家,原打算要作一個攝影家,卻因遇見了一位藏傳佛教修行者-穹拉仁波切,改變了人生方向。
他拋下優渥的生活,出家跑去印度學習藏傳佛教。作事認真的他,把以前的攝影工具收了起來,直到老師告訴他,你應該繼續用鏡頭宏法,才又重拾舊工具。
佛法與藝術,東方哲思與現代文明,尼克法師把它融合得非常完美。所以受到法王尊者的托付,成了藏傳佛教重要寺院的第一外國人住持。
請來看看,洋和尚的心路歷程!

時間:2016年3月6日(日)下午2:00-4:0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導覽:李衍忠居士

---------------------------

緊急通知!!!   (2/29update)
因仁波切身體不適,故本次台灣弘法行程須全部取消。
2016年穹拉惹對仁波切台灣弘法行程
--------------------------------
§§2016年3月份常態課程表§§

3/10/2016

新課程--心類學研討班

修心、修心,心是什麼?心如何運作?心有哪些分類?

"我們學的心類學,是格魯三大寺的基礎課程,所以我們學習心類學,代表我們有皈依宗大師的教法,有皈依傳承上師,從世尊一直到宗大師這樣的上師。
再者,更廣泛地說,學習心類學,心胸會擴大,而能包容並利益一切眾生,從這方面想的話,就跟發菩提心連接了。所以學習這門課本身,就有皈依與發菩提心的意思。
~~~雪歌仁波切"
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和宗義是三大寺學習五部大論的前行基礎課程,學會繼之前攝類學研討班之後,將開始心類學的研討。歡迎沒學過心類學或學過想復習的同修參加。

帶領者:白啓光
時間:4月3日(日)開始,每週日下午1:30-3: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只提供現場上課,沒有連線的服務)
報名方式:
1.網站報名報名網址:http://www.beclass.com/rid=1939f3656e10774f3c70
2.手機報名:0916103313 黃師姐
報名截止:3月27日(日),視報名人數而決定開班與否。
(註)本研討將以2009雪歌仁波切依據"理路幻鑰"講的心類學聲音檔,後由見諦法師整理的文字檔為討論範圍。

穹拉仁波切近況-20160310

各位同修大家好

陪伴穹拉仁波切的尼克住持寄來照片,並且說:仁波切已經出院,醫生對於仁波切的康復感到很高興,而且覺得仁波切的身體狀況良好,可以照原定的計畫繼續旅行去印度。仁波切將不會客;住院九天之後,他仍需要安靜的休養,以恢復他的體力。仁波切感謝大家對他的關心!


3/02/2016

2016年穹拉仁波切台灣弘法行程總整(2/29更新)

因仁波切身體不適,故本次台灣弘法行程須全部取消。(2/29update)
Dear friends,
Khyongla Rinpoche wishes to convey his regret that he was not able to teach in your different centers around Taiwan. Rinpoche had every intention of doing so, however due to his health he isn't able to. Rinpoche hopes very much to be able to return to Taiwan some time and visit you. He sends his thanks to all of you for the warm welcome you have always shown him and for the kind patience you have accorded him this time.
"I am praying for all the members," Says Rinpoche.
Rinpoche is feeling much better. He is being well cared for by the doctors and nurses.
With best wishes,
Nicky

親愛的法友們:
由於無法在台灣各中心說法,穹拉仁波切要跟大家說抱歉。雖然仁波切打算為大家說法,但他的健康狀況不容許。仁波切非常希望能夠再來台灣拜訪大家。他要謝謝大家總是熱烈地歡迎他,以及這次大家給他的體貼和耐心。
仁波切說:『我會為大家祈福。』
仁波切好些了,他有醫生和護士照顧他。

祝好!
尼克
(中譯:白啟光)

佛陀講說四聖諦的緣由


        四聖諦,是佛法很重要的一個依據。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為五位比丘弟子所講的,就是四聖諦。在此我針對還沒有接觸佛法,或是雖然接觸過,但不知道怎樣把佛法簡單運用在生活上的朋友,闡釋佛陀講說的四聖諦。
        我會從最簡單的、與生活比較相關的道理講起。如果你們完全不懂,或是根本沒有聽過四聖諦這個名詞,可以先把名相記憶起來,然後慢慢慢慢去瞭解佛法上的意義。

§ 佛陀關心眾生希求離苦得樂的心,講出了四聖諦

        佛陀初轉法輪就講四聖諦,是因為很關心我們渴望「離苦得樂」的希求。為了關心我們的希求,希望幫助我們達成這個希求,佛陀講出了四聖諦。四聖諦包括: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者,是「聖」者心中瞭解的四個真「諦」。佛陀因為關心我們想離苦得樂的心,才講了四聖諦。因此,我們要把四聖諦實際運用在自己的感受上;如果不用的話,就好像把道理留在書本裡,好像四聖諦只是佛經裡的東西,與我們的感受沒有任何關係,這樣的話,就失去佛陀講說四聖諦的意義了。

§ 學習四聖諦,要把法理與生活連接

        我們的感受與四聖諦有什麼關聯呢?
        我們很希求離苦,很想離「苦」,但是,我們完全不懂什麼是真正的苦,也完全不懂苦的「因」。主要因為這樣,使我們沒有辦法脫離苦,沒有辦法脫離輪迴中的苦。佛陀看到我們那麼希求離苦,很不忍心,所以講了「苦諦」與「集諦」;又看到我們那麼渴望快樂,又講了「滅諦」與「道諦」,開示真正得到快樂的方法。我們若想脫離輪迴,脫離苦,首先需要瞭解「苦在哪裡?」「我們認為的苦,就是苦諦裡面佛陀所講的苦嗎?」如果答案是對的,那麼,我們自己認為的苦因在哪裡?就是集諦裡面佛陀所講的苦諦的「因」嗎?要這樣思考,就把「佛陀所講」與「我們希求脫離苦與苦因的願望」連接起來了。
        我們常常不會連接。有的時候,我們自己心裡覺得想要脫離的苦,並不是真正的苦,我們「認」錯了,把它當成了苦!有的時候呢,苦是認對了,但是我們所認出的苦,好像沒有「因」一樣;好像這些苦並不需要因,就自己跑出來了,就如同苦是「非因」的、是「無因」的;這樣的想法,讓我們還更痛苦。因為,我們覺得那些苦是存在的,但卻好像沒有「因」,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動它,沒有辦法改變!這樣想,又會更增加我們的苦。
        所以,我們首先要認出什麼是苦,然後,也要瞭解苦的因。瞭解之後,雖然還沒有斷掉苦與苦因,但是自己心裡好像有一個比較大的膽子,比較不怕,自己好像有一點信心:我一定有機會斷掉那些苦。知道了苦因是什麼,比較勇悍的心就會生起;勇悍心生起的話,我們受苦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痛苦,不會有那麼忍耐不了的感覺。所以,我們學習苦諦與集諦,要盡量與自己生活上連接。
        滅諦與道諦也是一樣,我們也時常認錯!我們所希求獲得的快樂,大都是不穩定的,不是圓滿的樂;那些「樂」,都會變成「苦」。圓滿的樂是什麼呢?就是「滅諦」;我們獲得滅諦的方法,就是「道諦」。這兩者我們也要仔細瞭解,然後在自己生活上做一些改變。或許我們一時沒有辦法直接用上滅諦與道諦,但至少可以用一用「隨順的滅諦」與「隨順的道諦」;以隨順的方法,練習滅諦與道諦的修行。
        什麼是隨順的滅諦呢?譬如我一直跟某人生氣,一遇到他就生氣,那麼,我們可以先離他遠一點,離開那個環境,或是,想到他的時候,先不要想,就好像如果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嗔心,就先不要想那個問題。不要想,暫時把想斷掉,可說是「隨順滅諦」的一個方法。
        然後,我做到了不想,好像自己讓自己心裡快樂了一點,這時候,可以生起一些隨喜的心,隨喜自己的「好」。但是也要小心,有時候隨喜自己,又會導致我們生起貪心,所以,這時候要看一看好的「因」是什麼?隨喜自己這些善根的因,比較不會起貪心。例如:隨喜自己怎麼好、怎麼好…的時候,思惟一下「有這些優點,一定是我從前種了善根,現在才有這些功德」;這樣隨喜自己,可以算是「隨順道諦」一個方法。我們要這樣盡量做到隨順的道諦與隨順的滅諦,不辜負佛陀為我們講說四聖諦的用心。
        關於比較細的法理,則要多看書,多讀佛經,如果佛經太難,沒有辦法直接讀懂,一定要看從前大修行人們所寫的解釋佛經的論典。比較細的法理要一直深入,才會瞭解。瞭解之後,才能夠面對自己的苦,才能真正改變自己。

§ 聖諦是聖人認出的真諦

         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個聖諦,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自然感覺痛苦的那個苦,就是苦諦嗎?我們所認出的苦因,就是集諦嗎?剛才說,佛陀很關心我們離苦得樂希求的當下,就講出了苦集滅道四聖諦;然而,我們很想離開苦,但是我們所認出的「苦」,卻不完全正確!我們很想脫離苦的「感受」是正確的,但是,我們所感受的那個對境,那個苦,卻沒有正確認出來;我們所辨認的對境的苦,有時候認得不圓滿,有時候所認完全是不正確的!所以,佛陀開示苦諦時,首先就要我們正確地認出苦。
        什麼叫做「認得不圓滿」呢?舉例來說,我們認出「這輩子我所遭遇的…這些麻煩,很痛苦」,但是我們只從短期的不好去看,沒有看出「苦的因在哪裡」。苦的因本身是什麼樣子呢?苦是和「煩惱」混雜在一起,我們沒有辦法認得很圓滿。我們主要是用自己的眼光,以自己的想法為主,所以很多苦是在煩惱當下認出來的,裡面有很多錯誤,沒有認得圓滿。
        更有些時候,我們所認出的苦,完全不是苦,但是我們自己覺得這些是苦,完全認錯了!比如說,對於這個世間輪迴中的事情,我們會想:「沒有這些的話,我會很苦。」或者,我們享受「貪」,假如失去了所享受的那些事物,我們就受不了,就覺得苦。這時候我們所認的苦,是完全錯誤的!
        佛陀感受眾生的苦,當下如何講出苦諦呢?佛陀首先指出:我們很想脫離苦的「感受」是對的,但是所認出的苦,有很多錯誤。苦諦的諦,表示這裡講的才是真的,是真理、真諦。所以,佛陀講苦諦,首先告訴我們:眾生所認的苦,有時候認得不圓滿,有時候完全錯誤。佛陀叮嚀我們:一定要認清楚!那麼,真正苦的情況是什麼樣子呢?就是苦諦所要講的。所以,「苦諦」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把「苦」真正的情況正確的認出來。
        集諦也是一樣,我們認出的苦的因,其實不是苦因。有的時候,我們認為它是苦的因,但是認得不圓滿;很多是來自我們自己煩惱的看法,一直加上去,所以有錯誤。因此,佛陀又講出「集諦」。同樣的,佛陀又講了「滅諦」與「道諦」。
        這四者稱為「聖」諦,因為,我們所有凡夫都會認錯苦與苦因、樂與樂因,聖人所認的苦、集、滅、道四諦,才是對的,所以稱為「聖」諦,表示這些是聖人的感受。聖人認出了苦、苦因、樂、樂因,都認得圓滿。他們認識的方法是正確的,所認出的是真理、真諦。
        我們不可以因為聽過很多次四聖諦的講說,就以為四聖諦很簡單,自己完全懂了喔!佛陀反覆一直地講:「你們認得不對!」一直叮嚀,什麼才是苦「諦」、集「諦」…,意思就是說我們認得不圓滿,所認是錯誤的。佛陀初轉法輪的對象,難道不比我們更優秀很多很多嗎?佛陀還是這樣一再的叮嚀。我們不要輕易以為自己已經很懂喔!

§ 永遠有希求離苦得樂的感受,就永遠有改變的機會!
        佛陀很關心我們離苦得樂的希求,又告訴我們離苦得樂最好的方法,這樣子,我們才會動啊!如果佛陀所講與我們的感受沒有任何關聯的話,我們會動嗎?不會的。佛陀講什麼我們不會去理會。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感受與佛陀說的四聖諦很有關聯,眾生才會一直跟著佛陀講的走。佛陀一方面表示很關心我們的希求,一方面開示「這是最好的方法」。我們要改變的話,這是最好的方法。改變自己,首先要感受自己離苦得樂的希求,找出感受之後,從自己這邊改變;自己改變的時候,才會改得快。如果自己像石頭一樣,這邊打一下沒感受,那邊抓一抓,也沒有感受,這種人就不會改變。
        一般世間人就好像小孩子一樣,你對他說什麼,他好像沒什麼感受;右邊叮嚀他要好好讀書…,他沒反應;左邊打一打他,也沒有感受,這樣就很難改變嘛!我們一般眾生就像這樣。感受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希求離苦得樂的感受,就很難改變!我以小朋友做比喻,說他沒有感受,其實他自己一定有某些想法,所以才會不動,好像覺得:「我這樣子,就是最舒服的感覺啊!」所以他自己一定還有另外一個希求。譬如有人會說:「我並不想脫離苦啊!」他自己覺得這樣也是很棒的,所以他其實心裡面有用別的想法,來區別「棒」與「不棒」,自己認為:「面對苦啊,天氣炎熱…等等,這樣子才會快樂,才會舒服啊!」他會自己哄騙自己,但畢竟還是有感受舒服與不舒服的差別,才選擇不改變!
        所以說,每個眾生一定有感受,即使沒有正確認出來,還是有離苦得樂的希求;這個希求完全不會停,不會斷。但是,苦在哪裡?樂在哪裡?自己沒有認出來而已,我們永遠有希求離苦得樂的感受。有感受,就有機會,永遠有改變的機會。說不定某一天,不經意間你就改變很大,因為我們的心中永遠有可以改變的機會,這個機會永遠在。彌勒菩薩《寶性論》中講到:每個眾生都會成佛,沒有一個不會成佛的眾生,一個都沒有!連小小的螞蟻也會成佛。為什麼呢?眾生都會成佛,原因就是:任何一個有情眾生都永遠有改變的機會。
        有時候,我們好幾億劫一直在三惡道裡面,偶爾出來,獲得人身啊,變成天人啊,然後又進入三惡道,即使像這樣的眾生,很久很久以來、很長很長的時間,都一直在地獄道裡面,他離苦得樂的希求還是在的,完全不會斷,所以機會也永遠一直在。所有眾生都會成佛,就是因為永遠有改變的機會,所以最終一定會改善。彌勒菩薩《寶性論》裡面這樣講,釋迦牟尼講「四聖諦」,也是告訴我們眾生會成佛的根本原因在這裡。佛陀一方面看見我們離苦得樂的希求,一方面看到我們的佛性,或稱「如來藏」。簡單說,就是我們想要離苦得樂的希求永遠不會斷,又有可以成佛的本性「如來藏」,所以我們永遠有可以改變的機會,佛陀看到我們可以成佛的因,知道我們可以成佛,於是講出「四聖諦」。
        我們可以從哪裡做起呢?有時候,我們想一想自己也有佛性,好像會比較勇悍一點,是不是?然後,再想到佛陀很關心我們,心裡就會有一點感受,有點像是方便的悲心般的那種感受,就會出現。我們可以用這兩個角度去思惟。有時看一看自己的佛性,就勇悍一點,比較不那麼覺得「我都不會!」有時候我們心很高舉,覺得自己很棒,很了不起,就把它壓低一點。可以看看自己渴望離苦得樂的希求,這個渴望永遠不會斷,不論吃、睡,不管什麼時候,分分秒秒,就連一剎那也完全沒有停止過,無始以來是這樣,來世也會一直這樣子,我們自己看一看,是不是很可憐哪?再感受一下「佛陀那麼關心我們!」這樣心就會低一點。
        根據佛經記載,我們目前處在的賢劫,總共會有一千尊佛出現。一千尊佛裡面,很多佛不想在末法的時候來;末法眾生煩惱太多,很難改變,所以許多佛都不想來了。但是釋迦牟尼佛不顧這些,很勇敢的就答應來到了這個世間。從佛的角度說,一千佛當中,最勇敢的就是釋迦牟尼佛;從我們的角度看,釋迦牟尼佛的大悲心很強,對我們很關心,所以來到這個世間。初轉法輪時,佛陀看見眾生那麼渴望離苦得樂的希求,很關心,當下就講出我們的感受,講出了四聖諦,希望眾生能夠瞭解,能夠改變,最後能夠達到離苦得樂的目標。這就是佛陀講出四聖諦的緣起與緣由。
(本文整理自雪歌仁波切2005年於台北講說四聖諦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