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2016

2016年4月會訊(4/26更新)

§§學會公告§§
因4月3日(一)翻譯老師請假,故<入行論菩提心利益品第一>停課一次。
因卻佩格西於4月10日(日)安排至彰化主持白度母灌頂法會,所以當日《入行論菩提心利益品第一》停課一次。
因翻譯老師請假,4月14日(四)《心要莊嚴疏》停課一次。
因翻譯老師請假,4月17日(日)《卻佩格西入行論菩提心利益品第一》停課一次。 
4月23(六)<廣論>、24日(日)<心類學研討班>因特別課程之故停課一次。
4月28(四)<入行論智慧品第九>、29日(五)<毗婆舍那>、30日(六)<廣論>停課一次。    4/26NEW!
----------------------------
§§特別活動通知§§
清明節感念祖先超薦法會
讓我們在清明時節,累積善業功德,迴向祖先,與祖先一起結上成就佛道的種子因緣。
(註:誦經內容《地藏經》。學會提供超薦表之填寫,請於上課時在班上填寫)

時間:2016年4月4日(一)早上9:30-11:3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特別課程通知§§         4/24 加課通知
《密集金剛尊眾祈願文》~雪歌仁波切主講
密集金剛是一切顯密教法的頂峰,如克珠傑大師在《悉地海》中說:“(佛世尊)宣說的所有不同門徑及續部次第中,最究竟者乃《吉祥密集金剛》教法。若對其根本續的名稱作詮說,其義即為:所有金剛乘教法的要點總攝於此……乃至佛教的總心要是否住世,亦觀待於此(密集金剛)教法是否住世。”
龍樹、月稱等中觀派祖師皆為密集金剛的重要大成就者,留下了《五次第論》、《修法總綱》等密集金剛的重要論典。
宗大師也共許是依密集圓滿次第瑜伽而獲成就。在宗大師所作的十八函文集中,關於密集金剛的論述占去了密乘部分的主要篇幅。
有鑑於此,尊者達賴喇嘛也極為重視密集金剛教法,自少年時獲得灌頂起,每日課誦密集自生儀軌未曾中斷,並多次賜予本法教授。尊者指出,若能通達密集教法,即可對所有顯密道次獲得無畏通達。年前,尊者特意強調,宗大師所造的《密集金剛尊眾祈願文》含攝了整個顯密完整次第的要點,非常殊勝、不共,應作詳細講習。
因此仁波切慈悲,將為具信弟子傳講此文,法緣殊勝,請勿錯失!
註:曾聽聞和學習過三士道法類,於密乘具備信心的人,雖無受過密續灌頂,亦可上課。

時間:4月23日(六)早上9:30-11:30、4月24日(日)下午2:00-4:00,4月25日(一)晚上7:30-9:00,共三堂。 (註:4月23日<廣論>4月24日<心類學研討班>停課一次)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新課程通知§§
密續地道
基於法友們大多已長時聞思法義多年,特別是已次第廣泛地學習顯乘門中的法義甚久,對顯乘門的綱架及心要也或多或少有了基本掌握,所以今日薰習、聽聞密續甚深的法義正是時候;同時也是為將來成為密乘睿智根器做前性準備。

時間:2016年4月11日(一)起,每周一下午14:00-16:00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
心類學研討班
修心、修心,心是什麼?心如何運作?心有哪些分類?
"我們學的心類學,是格魯三大寺的基礎課程,所以我們學習心類學,代表我們有皈依宗大師的教法,有皈依傳承上師,從世尊一直到宗大師這樣的上師。
再者,更廣泛地說,學習心類學,心胸會擴大,而能包容並利益一切眾生,從這方面想的話,就跟發菩提心連接了。所以學習這門課本身,就有皈依與發菩提心的意思。
~~~雪歌仁波切"
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和宗義是三大寺學習五部大論的前行基礎課程,學會繼之前攝類學研討班之後,將開始心類學的研討。歡迎沒學過心類學或學過想復習的同修參加。

帶領者:白啓光
時間:2016年4月3日(日)起,每週日下午1:30-3:30,預計14堂結束。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只提供現場上課,無連線的服務)
------------------------------------
§§2016年4月份常態課程表§§

4/03/2016

學習<入行論>,跟隨菩薩們的修行

§§醍醐心語§§
        《入菩薩行論》,是寂天菩薩寫的如何行菩薩行的一部論著。他寫的這部論典是印度祖師裡面,關於修菩薩行方面最完整、最圓滿的一部論典。以大乘的行者來說,真正要學的就是菩薩如何修學。《入菩薩行論》,我們已經學完第八品了,現在我們要進入第九品來瞭解如何修學菩薩行。
        當然,我們現在不是菩薩,也沒有真正到修菩薩行的程度,但是我們要跟隨菩薩、學習他們的修行,希望將來真的可以變成菩薩;從這個角度來學習《入菩薩行論》,這也是我們現在之所以學習這些大乘經典和論典的原因所在。

《入行論》第九品智慧品(或稱般若品)與前八品廣行的法之關係
        《入行論》第九品智慧品與前面八品的內容之間有什麼關係?也就是說,菩薩修行的智慧---深見的法(第九品智慧品)和方便---廣行的法(第一到的八品:菩提心利益品、懺悔罪業品、受持菩提心品、不放逸品、護正知品、安忍品、精進品、靜慮品。)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點我們一定要好好瞭解。我們目前尚處在學習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內心需要調伏、修行需要成長,通過學習能夠讓我們對如何修行、如何理解方面有所幫助。

廣行(方便)的法要靠深見(智慧)的法才能爆發不可思議的力量
        我們現在要瞭解的是菩薩第一品到第八品(廣行的法)的內容以及第九品智慧品(深見的法)的內容之間的關係。從這點而言,如果把第一品到第八品中廣行的法看成是一股力量,要將其整個的效果爆發出來,則需要依靠第九品智慧品空性的力量。像《金剛經》裡面所說,佈施度的功德如果要變得不可思議,則需要佈施度三輪體空的這種空正見的攝持,佈施度的力量才會變得有力並爆發出來,才可以說我們得到佈施度的功德不可思議,才可以說佈施度修得很圓滿。所以,第一品到第八品的內容也一樣,要把這些法修得很有力量並無限地爆發出來的話,需要空正見的攝持。但如果是用執著心修第一品到第八品,力量和功德都會很有限。所以,這就是第九品與前八品之間的關係。

菩薩先學廣行的法,再修深見的法
        還有另外一種關係,就是:方便廣行的法與智慧深見的法,剛開始要接觸的是方便廣行的法,再透過此,我們的智慧慢慢的有點提升時再接觸空性的法,菩薩就是這麼做的。先修方便的法,是爲了幫助修智慧的法;所以修方便的法是修智慧的法的前行。

廣行的法與深見的法互相攝持
        另外一個道理:剛開始時方便廣行的法幫助智慧的法,之後智慧深見的法也會幫助方便廣行的法。所以,我們要瞭解的是:菩薩修智慧的法,要先瞭解智慧的法的前行---廣行的法;而讓方便廣行的法變成更有力量爆發出來,則需要空正見(智慧的法)的攝持。所以,方便廣行的法與智慧深見的法的關係是互相攝持的關係,我們要瞭解菩薩就是這麼修行的。
        實際上,性空跟緣起,是很妙的一個道理。通過緣起,可以推理到性空;從性空那邊看緣起,則可以看得更加清淨。從緣起這邊,我們走一步、兩步、三步……一直到緣起越來越廣的時候,可達到性空的階段;從性空那邊看緣起的時候,緣起看得更清淨,完全沒有阻礙、整個通達的感覺。所以,確實菩薩修智慧的法和廣行的法的時候,兩者就有這樣一種互相協助的關係,這也是我們主要要瞭解的道理。

真正要斷除煩惱障、所知障,需要靠修性空(智慧、般若)的道理
        另外還有一個道理:“性空”和“緣起”,雖然是互相攝持,但是如果為了斷除煩惱障、所知障,所要修的是什麼?要修性空的道理。不可以說:廣行緣起的法可以斷除煩惱。這個道理要瞭解,這是菩薩修行上關鍵的一個東西。
        我們剛才講:緣起和性空,菩薩修行時這兩者是互相攝持,菩薩確實是這樣修行的;那麽我們會問:對菩薩來說,修性空和緣起,是一樣的評價、一樣的價值嗎?實則不然,因為智慧是最主要的。

所有菩薩所求的究竟涅槃——佛果位,是依修般若波羅蜜多的法而得
        就像剛剛念的《心經》中:“故菩提薩埵(“菩提薩埵”的意思就是指所有的菩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所以,所有的菩薩們,“究竟涅槃”——佛的果位,是依修般若波羅蜜的法得到的,這裡並沒有說是修佈施、持戒、忍辱等等,沒有說是修別的度,而是特別把六度中的般若波羅蜜(智慧度)拿出來:“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舉例)修布施度時如何修智慧度?
        (同學問:舉例來説,我們怎樣以性空來修佈施度?)

修布施者看到一些緣起時,如果不執著,他想的角度想會更廣;把執著的界限打破,布施就會變得更清淨更圓滿。
        (仁波切答:剛剛講佈施,《金剛經》裡面講的是從性空(亦即智慧、深見的法)那邊攝持,布施會變得更圓滿。我們講了兩個道理:一是緣起(亦即方便、廣行的法)的法,我們一步一步運用緣起的道理,一步一步越來越廣、越來越深,然後就到了性空的境界;二是還沒有到性空之前,透過緣起的道理,如《金剛經》裡面所講,從性空那邊幫助緣起變成更清淨,比如說我們修佈施的人,大部分的人有點看到:“這個眾生過去是什麼樣的業,然後現在受什麼樣的苦,我應該對他有所幫助,會得到什麼樣的好處,我們中間的因緣有什麼變化……。”這之中看到一些緣起,但是以性空的道理看的話,看得會更廣,會變成無限的角度去想,就不會想得很狹窄:我的、他的……;如果以無限的一個界限的角度想,心就會通,去做佈施的時候,好像確實內心裡面很放鬆,很有力的一種佈施就會做出來。不然,我們如果只想到我跟他的業,就會有越來越狹窄的執著,如此的執著,雖然有緣起,但是緣起沒有那麼清淨。
        不過,如果從性空那邊看到這個緣起,緣起就變成沒有界限,所以做佈施的時候,心能夠非常的打開而做佈施;性空的道理會把我們執著的這個界限打破。因為執著的界限會使我們的功德受到限制,所以,當這個執著的界限打破的時候,功德就會不可思議。

就成佛來說,緣起與性空(智慧)這兩個層面,智慧是最重要的。
        那麽,我們講另外一個道理,就是:性空跟緣起,是一樣的價值嗎?評價是一樣的嗎?不是的。就是剛才講的“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無掛礙……”這些,也講“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佈施講到依般若波羅蜜多,並沒有講到依佈施波羅蜜多,所以,它是一個智慧的波羅蜜多。所以現在要瞭解的是,就成佛來說,緣起跟性空這兩個裡面智慧是最重要的。從剛才講的道理也可以知道智慧是最重要的。剛才我們講了:透過緣起到性空,從性空那邊,緣起變得更清淨。這樣的結論出來,想一想還是什麼最重要?性空,最重要。好像有了性空之後,緣起也會清淨;透過緣起,也要達到性空。所以,從前面的道理可以瞭解:性空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智慧是最重要的。
        我們瞭解緣起了,再講性空的時候,就是為了斷除我們的煩惱障、所知障。因爲不論是煩惱障也好,還是所知障也好,都是執著,是必須要否定的東西。緣起,不是否定,是成立;空,是否定。所以,不論是為了斷除煩惱障也好,還是為了斷除所知障也好,都需要“空”這樣的否定,能夠把它(煩惱障、所知障)遮除掉,這樣的道理是我們的內心要長時間串習的。如此串習,才會把我們的執著清除;因爲要把這個執著清除,必須要有一個否定的力量。所以,我們常常強調:空性是無遮。遮法裡面,完全只有遮沒有成立,叫無遮。遮譴法中包含:無遮和非遮,空性就是遮譴法中的無遮。斷除這種執著心時,必須要有“空”的道理,要有一個完全否定的力量在我們內心長時間串習,然後把我們心中一層一層的執著心慢慢地去掉。

“緣起”和“性空”一體兩面,但“性空”的層面力量更強;只有“性空”才能夠去掉執著心。
        緣起和性空,雖然是一體兩面,雖然這樣的道理存在,但是兩者還是有不一樣的層面,就是:性空的層面,力量更強,只有性空,才能把這些執著心一層一層去掉。這是我們需要瞭解的。
        對大乘的佛教徒來說,我們要學習真正的大乘,而真正的大乘行者的榜樣就是菩薩,所以菩薩如何修學,是我們大乘佛教徒要學、要瞭解、要做的事情,我們要學《入菩薩行論》的原因也就在此。
(節錄仁波切2015/11/12在廣州講入行論第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