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2013

觀修指引(一)

§§醍醐心語§§

同學問:仁波切教我們先用六苦思惟苦諦,可是我自己感覺應該從八苦來觀察,比較直接而且比較有感覺。請問用三苦、六苦、八苦觀察苦諦有沒有差別?

仁波切答:我們修行的方法和大綱的方向,是一體的。有的人八苦想的比較好、有的人六苦想的比較好;從哪裡想比較好,就看自己個人。我在這觀修營裡為什麼講六苦?因為它是描述整個三界六道的輪迴。八苦就不是這樣,這位同學講的沒有錯,八苦是講我們人道的苦為主,所以我們就比較有感受!

        但以整個六道來說,比如,談到生老病死的苦,對於色界、無色界怎麼講呢?色界、無色界有病嗎?有老嗎?沒有,是吧!所以,像這些就不通的。所以,可能六苦比較能夠表達整個輪迴的苦。

同學問:目前,僅從這個理上去推,去觀想的話,很難對這個輪迴生起厭離。

仁波切答:重點是這樣子:我們這裡教的,不是真正的止住修、觀察修;真正的觀察修是沒有辦法教的,是自己依著個人腦子裡有什麼東西,自己要去思維、要修的。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人的思慧不一樣!聞慧可能大部分人都一樣的,但是聽聞之後的思慧,每個人都不一樣,各人的體會都不一樣,誰可以講大家一樣?沒有辦法。然後,各人把自己思慧體會出來的東西,拿來修,這才是真正的修。

        現在,宗喀巴大師寫的、教我們的,就是聞了之後要思的東西。他教我們大概的理由,大概的一個方向,然後我們自己要去思惟、去成立。我們先按照這樣的方向學學,等到要調自己的心的時候,自己可以去感覺哪一個對自己比較好,不一定要跟宗大師一模一樣。當然大方向一定要照著這麼走,但是,調伏內心是自己要調的。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問老師:「喔!我這樣子思惟,還是想不通,這裡有什麼問題?」然後老師就會給一些建議,或者老師的功夫很厲害,會點出來問題在哪裡。

        現在我們在觀修營修的是什麼呢,就是這樣大略建議的方向,我們就按照這樣子,內心感受一下,就這樣子而已。也就是說,我按照書裡講的這個道理(不是我自己想的),一步一步地,這樣子走、這樣子走、這樣子走,大概是這樣子。當然書裡面講的,也是一些方法,但是這個方法還不是真正我們自己思惟出來的東西,只是一個聽聞的、理解的角度。

        書裡面的這些道理,我們先要學習,然後就是自己的體會,用什麼比較好,成立這個道理的時候,用什麼理由更好――自己內心裡面就要調。這樣子的話,當自己的體會出來的時候,就生起了思慧;思慧生起之後,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觀察修、止住修。

        所以,現在我們這裡不是那麼標準的做觀察修跟止住修。當然先要照著書講的道理,先這樣子學一學、修一修,然後慢慢地自己就有點熟悉,熟了之後,自己就用功。

同學問:三十五佛的佛像好像有不同版本,拜三十五佛的時候,如果要依著這些佛像做觀想,應該依照哪個版本的佛像做觀想?

仁波切答:三十五佛的佛像當然有很多版本,因為很多高量的大修行者,最後見到三十五佛的時候,每個人見到的好像都有點不一樣;所以按照他們見到的三十五佛所畫的唐卡,當然也都不一樣。所以不可以說:這個對,這個不對;他們都是對的。

        目前大部分人用的是我們在觀修營的這種。它有五種顏色,是五方佛的代表。我們常常講一個道理:我們的五蘊是髒的,所以我們就要懺悔,把我們五蘊上面髒的東西排除掉,這樣的話,就需要五方佛的加持。所以,就有跟五方佛的顏色配合的三十五佛,大部分人就用這個版本。

  那麼,是不是一定要把每尊佛觀想 得一清二楚呢?我認爲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內心要有信心,對於:「有這樣子的一尊佛,他有這樣的大發願」,想這兩點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想他的顏色是什麼、他身體的形狀是什麼樣。因為你這裡看三十五佛是這樣子,下次看另外一個三十五佛的法相,又不對了,那你怎麼辦啊,是吧(笑~)!所以,用哪個版本的佛像以及觀三十五佛是不是要清楚,我覺得不怎麼重要。主要是:對於有這樣子的佛跟他有這樣的願力,具有信心,就可以了!
(摘自2013觀修營04/1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