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2007

依止善士是助緣,自己修為是主因

前言:依止善知識是順緣,「順緣」的意思就是次要的緣,那麼主要的因是啥麼? 主要的因是自修。自己如理的聞思修,如理的觀想, 證悟才會在自己的內心產生‧‧‧。
雖然依止善知識是俱生緣非主因,但非常重要,沒有它也不可能有證悟的的果。

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的「道」,是一個很大的範圍。在這麼大的範圍裏,它的最初的起點是在啥麼地方呢? 就是內心對十八種暇滿(難得的人身寶,得到的話利益非常廣大)的了悟,這也是下士道的開始。可是暇滿難得義大的證悟要在內心產生之前,必須將基礎先準備好。譬如種稻的時候,首先要播種,但是如果想要產生非常好的稻米,播種的田地本身就得非常的肥沃。所以肥沃的田要先準備好,要是田地本身很糟糕,種子種下去也不會長出苗芽。因此,廣論裏提到「道前基礎---依止善知識」,「道前基礎」就是這塊田,「依止善知識」就是讓田地先肥沃的準備。
這一部份準備的動作是一個俱有緣。至尊宗喀巴大師在勝觀「毗婆奢那」的開示裡面提到:在內心要產生勝觀的話,順緣的資糧要好好的努力。順緣的資糧就是善知識。為什麼呢? 因為把善知識當作和本尊的本質毫無差別,在上師跟前誠心的祈請,以此集聚資糧,淨除罪障,便是集聚資糧最重要、最重要的方式。所以廣論稱「依止善知識」為「道的根本」,意義在此。從起點十八種暇滿難得義大的證悟在內心產生,到終點的圓滿佛果,這整體的證悟要在我們內心產生,當然要先把順緣的部份---積聚資糧---當作基礎,因此廣論說「道的根本」是「依止善知識」。
不過大家了解了道的根本之後,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前面的解釋﹕依止善知識是順緣,「順緣」的意思就是次要的緣,那麼主要的因是啥麼? 主要的因是自修。自己如理的聞思修,如理的觀想,證悟才會在自己的內心產生。所以我們要以依止善知識作為順緣,順緣齊備了之後,重點就要放在自己,主要是自己。自己要慢慢的聞思修,慢慢的調伏內心,內心就會不斷不斷的證悟。但是如果順緣不齊備的話,只有主因也是沒用。譬如田地本來就不肥,種子種下去根本就不會發綠芽。所以依止善知識的順緣,還是要齊備。齊備之後是自己為主因---聞思修。透過自己精進的努力的聞思修之後,證悟當然會在內心產生,所以說「道的根本依止善知識」,「根本」的意義我們要了解。不要把依止善知識當作主因,生起證悟還是要靠自己的修為。也不要認為:所有的實修都包括在依止善知識裏面,而我們只要把依止善知識做好就行了。
有人或許又會這樣想:既然依止善知識不是主因而只是俱有緣,那麼依止善知識就沒那麼重要了,應該是我的聞思修是最重要的吧!因此把親近善知識這部份輕視了,認為它不重要。這也是不對的。因為至尊宗喀巴大師談到「道的根本依止善知識」的時候,用「根本」這個辭,肯定有它的重要性。它的重要性就在於:雖然依止善知識是俱有緣,但是沒有緣的話,根本不會有果。如果緣齊備的話,果要出現就很接近了。因此「根本」的意義就是如此。
總之,有些人以為「道的根本依止善知識」中,「根本」的意思是最重要的意思,所以只要依止善知識就可以了,而其它修法都不用了。這一個了解是錯誤的。又有人認為依止善知識是一個俱有緣,不是主要的因,就認為它不重要,只要把我的主因---聞思修做好就可以了,而依止善知識是一個次要的緣,是一件小事,不要也沒有關係。這樣的了解也完全錯誤。所以「道的根本依止善知識」是指:雖然依止善知識是俱有緣,不是主因,但它非常重要,沒有它也不可能有證悟的結果。比如在實修勝觀的時候,對於依止善知識要有強烈的信心,依於善知識來集聚資糧,盡除罪障,之後誠懇的做祈請,然後勝觀的證悟便在內心產生。在我們內心產生的時候,依止善知識是我們的助緣,俱有緣,而不是因。因是什麼呢? 勝觀產生的因是自己的實修。自己努力的把勝觀的內容觀想實修,使勝觀的證悟在內心產生,這才是主要的因。因此對「根本」這一辭,一定要有正確的了解。
(本文節取於9月21日『廣論道前基礎』課程,歡迎上網聆聽全文。)

沒有留言: